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热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6月至2017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的进展期ICC患者53例。随访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统计并分析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53例患者共行83次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80.7%,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7.2和20.9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6%、39.1%和24.3%。6、12及18个月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40.4%和24.2%。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进展期ICC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1例患者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2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未观察到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进展期IC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50%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LM)且预后往往较差。肝转移灶同步切除可提高CLM患者预后水平。目的 探讨CL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联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9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断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并行同期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病理等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肝转移灶分布位置,将患者分为单侧肝转移组及双侧肝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CLM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157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57例,年龄31~82岁。按照转移灶位置分为单侧肝转移组和双侧肝转移组,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共成功匹配31组。双侧肝转移组患者肝转移灶数目>3的比例显著高于单侧肝转移组(51.6%vs 9.7%,P<0.05),而OS[19.00(13.0,37.0)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h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76例BCLC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因素。  结果  76例患者中位OS为27个月(11~68个月),中位PFS为15个月(4~63个月)。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能状态(PS)评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替吉奥治疗以及RFA治疗次数与中位OS相关(均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个数、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替吉奥治疗以及RFA治疗次数与中位PFS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增大、有门静脉癌栓为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次RFA治疗、替吉奥治疗为PFS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口服替吉奥、增加RFA治疗次数对控制TACE联合RFA治疗的BCLC中晚期HCC患者的肿瘤进展具有重要帮助,而肿瘤直径增加、门静脉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应用信迪利单抗对临床预后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信迪利单抗治疗前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未放疗组(n=19)和放疗组(n=3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放疗及免疫放疗后效果、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等。结果 放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55.88%(19/34),高于未放疗组的26.32%(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未放疗组(中位PFS:8.0个月vs 6.5个月;中位OS:11.0个月vs 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放疗组和放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个级别相近(1级78.9%vs 73.5%, 2级26.3%vs 29.4%,3级5.3%vs 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食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中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MWA)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CE(TACE组)及TACE序贯MWA(TACE+MWA组)治疗的病人共108例临床资料,2组病人1∶1进行倾向性匹配,最终各纳入26例。分析2组短期疗效及长期疗效,并按照肿瘤大小及肿瘤数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TACE+MWA组和TACE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个月及1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59.0%、35.2%及57.7%、30.3%、19.5%,TACE+MWA组生存率优于TACE组(P<0.01)。TACE+MWA组及TACE组的短期疗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1.5%、30.8%(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8%、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MWA组在肿瘤大小<5 cm及病灶数量2~4枚时获益较TACE组更大(P<0.05)。结论:TACE序贯MWA治疗可有效提高早中期肝癌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WA)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疗效.方法:选取介入治疗的95例原发性HC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TACE组(n=54)和联合组(n=41).TACE组行单侧TACE治疗;联合组行TACE联合MW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肿瘤相关黏液抗原(CA24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ORR高于TACE组(P<0.05),而两组患者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位PFS及OS长于TACE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CEA、CA199、CA242及VEGF、PDGF、bFGF水平低于TACE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MWA治疗中晚期HCC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提高疾病缓解率,并延长PFS与OS,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和失败因素。方法 分析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16例胸上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并对相关预后及治疗失败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的1、3、5年PFS分别为56.9%(123/216)、33.3%(72/216)、29.2%(63/216),1、3、5年OS分别为93.1%(201/216)、57.4%(124/216)、34.3%(74/2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长度、食管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OS的预后因素(P<0.05);N分期、TNM分期、肿瘤长度、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PF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N分期、化疗、GTV是影响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同步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大肝癌(直径>5 cm)和巨块型肝癌(直径>10 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经皮MWA同步联合TACE治疗的65例大肝癌或巨块型肝癌患者(肿瘤直径5~18 cm),治疗程序为先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接着超声引导下行经皮MWA,最后行再次血管造影并选择TACE治疗。结果  同步治疗耐受性好。造影剂外渗3例,经栓塞后消失。术后仅见轻微肝功能受损和血液毒性及少量的胸腔积液,未见脓肿、胆道损伤、肝功能衰竭及其他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TACE碘油栓塞剂用量平均为8 mL。随访2~21个月,65例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6.3±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6、12及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1.3%、81.5%及48%。2例患者获得II期手术切除。结论  MWA联合同步TACE治疗大肝癌和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既可扩大消融的适应证,又能减少TACE栓塞剂的用量,是值得推广的肝癌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  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3例初诊AML患者(除外M3型),其中FLT3-ITD+患者24例(阳性组),FLT3-ITD-患者79例(阴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2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overall reaction,OR)、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阳性组患者CD33、CD7、CD56及CD38抗原表达率较阴性组明显升高(均P < 0.05),而CD13、CD34表达率则显著降低(均P < 0.05);阳性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合并NPM1(Nucleophosmin)突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均P < 0.05);阴性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为78.48%,明显优于阳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阳性组患者中位OS为9.5个月,中位PFS为9个月;阴性组患者中位OS为17个月,中位PFS为16个月,阴性组较阳性组明显延长(P < 0.05)。  结论  FLT3-ITD阳性AML患者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紊乱,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高,易合并NPM1突变且治疗总反应率低,PFS和OS明显缩短,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 index, PN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is, CRSL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02例CRS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NI、NL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别分为高、低水平组。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组间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PNI、NLR最佳临界值为50.45、3.80,高PNI组比低PNI组PFS和OS更长(12个月 vs 7个月, P<0.01;26个月 vs 14个月,P<0.01),低NLR组比高NLR组PFS和OS更长(9个月 vs 8个月,P=0.025;22个月 vs 15个月,P=0.0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PNI、未行根治手术、高临床危险评分(clinical risk score, CRS)是PFS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低PNI、未行根治手术、年龄>60岁、高CRS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PNI可作为CRSLM患者有效的预后指标,PNI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时间间隔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序贯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TACE和MWA后复发的71例HCC患者,32例在TACE术后4周内序贯MWA治疗(序贯治疗组),39例在TACE术4周后接受延迟MWA治疗(延迟治疗组)。观察2组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分析预后因素,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  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3个月、29.1个月,序贯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27个月,延迟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13.8个月。序贯治疗组有更好的生存期(HR,0.601;95%CI 0.378~0.796;P = 0.037)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HR,0.779;95%CI 0.415~0.821;P = 0.004)。最大肿瘤直径、肿瘤个数和时间间隔是影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Child-Pugh分级是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但不会影响无进展生存期。  结论   在4周内实施TACE序贯MWA比超过4周实施延迟MWA治疗肝细胞癌,有更好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受试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免疫指标[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1.90%(P <0.05)。研究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和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AFP、CEA、CA199、CD3+、CD4+/CD8+、NK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MW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肺寡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 2018年12月确诊的36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寡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CT引导下经皮穿刺MWA治疗寡转移瘤。术后第4~7天、1个月及之后的每3个月进行随访,并进行胸部CT检查。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局部无进展率,Log-rank 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别,Cox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MWA,术后5例(13.9%)出现并发症,其中气胸3例、胸痛2例,所有并发症均已在患者出院前被治愈。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寡转移瘤直径≤3 cm的患者,其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局部无进展率分别为11.1%、11.1%;寡转移瘤直径>3 cm的患者,其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局部无进展率分别为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寡转移瘤直径>3 cm是患者MWA术后3年无进展生存(P<0.001)、3年局部无进展(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特征与3年总生存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MWA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肺内寡转移瘤,尤其对于直径≤3 cm的寡转移瘤,可有效延缓其局部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术后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回顾性收集175例手术切除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收集患者资料及治疗情况病例记录,后期随访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分析入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数据。构建Cox多变量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风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75例患者均可评估预后,17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6.4个月(95%CI:5.62~7.18),中位OS为13.6个月(95%CI:11.08~16.12)。Cox模型当中对OS具有独立影响意义的变量为年龄(OR=1.45,P=0.025),ECOG评分(OR=1.77,P=0.011),WHO分级(OR=2.11,P=0.003)和手术范围(OR=1.85,P=0.009)。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未发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方案在术后脑胶质瘤患者中具有相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患者的年龄、ECOG评分、WHO分级和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治疗中晚期肝癌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在给予TACE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肝动脉灌注恩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67%,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2组的生存时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ACE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延长PFS,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BVR-HC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HBVR-HCC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4、12、24、48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 Ag阴转率和转换率及HBV DNA值。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ALT水平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24周、48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BV DNA值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对照组HBV DNA值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48周时HBe Ag阴转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HBVR-HCC患者能有效抑制或消除HBV,促进ALT复常和HBe Ag转换,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