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秀娟 《吉林医学》2013,34(19):3871-3872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急救方法,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及病因与日龄的关系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痊愈出院54例,好转出院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仍是导致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其次是颅内出血(ICH)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 d内;其次为感染性疾病、低血钙、低血糖等,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治疗重点在于止痉,药物首选苯巴比妥,根本在于病因治疗。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缺氧有关,其次是ICH,所以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监护,进行早期干预,苯巴比妥仍是首选的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早期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以减少后遗症.方法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病因与日龄的关系.结果 显示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天内,其次为低血钙,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结论 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有关,其次是ICH,所以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监护,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余华  张冀伟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35-1036
目的明确早期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以减少后遗症。方法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病因与日龄的关系。结果显示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天内,其次为低血钙,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有关,其次是ICH,所以应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监护,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王惠君 《当代医学》2009,15(9):125-126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加强对新生儿惊厥患儿的护理,减少后遗症。方法对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与日龄、发作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加强护理。结果病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d内;其次为低血钙和感染,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生期窒息有关,本组HIE占首位,其次是ICH,常在12~24h发病,出生1周后发病者应考虑感染和低血钙。强调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是减少新生儿惊厥发生的关键;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及时发现新生儿惊厥和早期于预康复治疗对其最终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惊厥106例.非感染性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钙,低血糖,核黄疸共90例,占84.9%:感染性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败血症,肺炎共14例,占13.3%;原因不明2例,占1.8%.本组HIE、ICH、低血糖均在3天内发病,而低钙惊厥和感染性惊厥多在生后一周后发病.其中HIE、ICH患儿,同时伴有低血钙38例,低血糖18例.惊厥的形式临床以微小型发作82例,占77.4%;因此临床上必须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张维纳 《吉林医学》2012,(29):6349-6350
目的:明确早期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减少后遗症。方法: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与日龄、围产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多见,发病时间多在3 d内,其次是低钙血症、代谢性疾病,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结论:根据妊娠史、分娩史、日龄,及早明确新生儿惊厥的病因诊断,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用苯巴比妥有效止惊,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相关病因,为有效地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日龄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惊厥发作形式以及相关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由围产因素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其中HIE 31例(55.36%),ICH 8例(14.29%);其次为低钙血症和感染因素,各6例(10.71%)。3 d内发病占大多数,为69.64%。结论:多种病因可导致新生儿惊厥,以围产期因素最多见;而微小型发作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且易被临床忽略。应建立完善的围生期保健制度,加强高危新生儿监护,提高产科技术,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后遗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从原发病、发病日龄、惊厥发作类型,分别探讨与病因的关系。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在生后3天内发病,低血钙和感染多在生后7天发病。51例中痊愈32例,好转7例,病死6例,各种原因放弃治疗6例。结论: HIE和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卫功文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689-1690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为新生儿危重病的抢救与紧急处理积累经验。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查阅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107例惊厥新生儿收治和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其中HIE、颅内出血多在出生后3 d内发病,而低钙血症、感染多在出生3 d后发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则出现时间不确定,治疗后惊厥仍反复出现是其特点。结论掌握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及其与发病日龄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以便有效控制惊厥发作,早期防治减少后遗症。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96例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多见,发病多在3天以内;其次为低血钙和低血糖,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而感染多发生于1周后。结论早期发生惊厥主要与围生期窒息有关。生后1周发病大多与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和感染有关。因此要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和儿科技术水平,对高危儿进行常规监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发作,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以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的176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以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 d内;其次为低血钙和低血糖,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而感染多发生于1周后。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有关,本组缺氧缺血性脑病占首位,其次是颅内出血,常在出生12~24 h发病,出生1周后发病者应考虑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强调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惊厥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复杂的病因和其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区131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最多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91例(69.47%),其次是低钙惊厥14例(10.69%),颅内出血(ICH)10例(7.63%),感染性疾病10例(7.63%),不明原因惊厥3例,中毒2例,低镁惊厥1例。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惊厥26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更有效的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减少因其导致的致伤、致残等不良后果而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新生儿惊厥 2 6例进行病因分析。所有的病例均做了CT检查及血钙测定。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和颅内出血 (ICH)者多在出生后 3天内发病 ,低血钙和感染多在出生后 1周发病 ,其中感染 4例 (13%) ,非感染性 2 2例 (84.7%) ,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脑实质出血 13例 ,脑室内出血 8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全部病例低血钙者 19例。结论 明确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致病因素 ,避免产伤 ,早期治疗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钱庆燕  童仁香  王菊  任明会 《重庆医学》2016,(18):2516-2517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足月H IE患儿80例(观察组),同期入住该科无围产期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综合治疗2周(主要包括神经节苷脂治疗10 d)检测血清NSE ,根据病情程度将观察组患儿分为轻度HIE 18例、中度HIE 48例、重度HIE 14例。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检测血清NSE。结果轻、中、重度HIE组血清NSE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IE患儿综合治疗2周后复查血清 NSE ,轻、中、重度 HIE组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是新生儿 HIE早期诊断的敏感生化指标,还可反映新生儿HIE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红蛋白(NGB)的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防治脑缺氧、脑缺血。方法:选择HIE组44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 h、3 d和7 d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GB水平。于出生后1 d、7 d、14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将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观察HI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GB及对照组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HIE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血清NGB水平均明显高于HIE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HIE组中、重度组患儿恢复期NGB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血清NGB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NGB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GB水平作为早期评价HIE脑损伤程度及脑损伤恢复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足月小样儿的常见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74例足月小样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74例足月小样儿并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70.27%),新生儿低糖血症22例(29.73%),吸入性肺炎18例(24.32%),新生儿窒息16例(21.62%),低钙血症12例(16.22%),血小板减少症6例(8.11%),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1.35%),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2.7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例(1.35%)。部分病例同时出现2~3种并发症。结论足月小样儿生后并发症仍较多,医护人员要加强监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尽量降低后遗症风险,提高足月小样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邱洁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158-160
目的 探讨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为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出生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41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足月正常体重新生儿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及孕母妊娠期情况与低血糖发生率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变化.结果 82例新生儿中共有23例患有低血糖,经过治疗后在6h至3d内均恢复至正常血糖水平.在出生后48 h内实验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9例、46.3%)明显高于对照组(4例、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足月顺娩21例中发生低血糖4例(19.0%),剖宫产20例中发生低血糖15例(75%);新生儿窒息10例,其中出现低血糖8例(80%)、非窒息31例发生低血糖11例(35.4%);孕母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共17例发生低血糖11例(64.7%),健康孕母24例发生低血糖8例(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新生儿低血糖与窒息、剖宫产、孕母高血压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足月低体质量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与分娩方式、新生儿是否窒息及孕母妊娠期情况密切相关,因此定期监测微量血糖值,可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及治疗提供及时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进行高压氧治疗随机分为两组,高压氧组203例,对照组98例;两组综合治疗措施相同.高压氧治疗方法是按病情分时期进行.两组分别于生后第2、7、14天做3次行为神经测定(NBNA)以及动态系列各项检测以评价其近期疗效;远期随访至2~5岁的预后转归.结果以总有效率比较,高压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高压氧组生后第7、14天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生后2个月头颅CT复查比较,高压氧组发生长久性脑损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以预后不良率比较,高压氧组为9.36%,对照组为25.51%,差异显著(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HIE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远期预后转归明显改善.按病情分时期进行治疗比较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并发低血钙是否需要补钙。方法:将29例患儿分补钙组10例与非补钙组19例。所有患儿均按HIE常规治疗,补钙组在此基础上,在出生窒息后24 h内静滴10%葡萄糖酸钙2ml/kg·d,连用5-7d。全部患儿均在发生窒息后即出生后立即抽静脉血查血钙等,同时对在治疗中第一次出现抽搐者,待抽搐平稳后,立即抽静脉血复查血钙。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中并发抽搐人数差异不显著(X^2=0.03,P〉0.05)。且抽搐后血钙与入院时血钙差异亦不显著(t补钙=0.16,P〉0.05,t非补钙=0.13,P〉0.05)。同时非补钙组治愈率(68.42%)高于补钙组(30.0%),且差异显著(X^2=3.86,P〉0.05),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非补钙组(21.05%)低于补钙组(60.O%),差异亦显著(X^2=4.53,P〉0.05)。结论:早产儿HIE并发低血钙时要慎重补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