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刘威  倪陈 《安徽医学》2013,34(6):707-709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SERODIA-MYCO II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2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多集中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203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42例以肺外器官受累症状为首发表现。肺外器官受累以神经、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等多见,全部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3~4周后,达到临床痊愈。结论儿童MP感染除呼吸系统受累外,肺外脏器受累发生率明显升高;尤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所以对于不典型病例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均为阳性、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99例住院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40.4%)肺外脏器受累患儿经2周~4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全部治愈,肺外并发症消失,异常化验指标恢复正常。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检查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对于疗效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及早确诊,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 IgM ,对MP IgM≥ 1∶80确诊为MP感染的 4 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及结论  4 9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 ,2 3例 (46 .9% )肺外脏器受累 ,其中年长儿 19例 ;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 ,分别为 39.7%、34.8%、2 6 .5 % ,皮肤损害 (4.3% )少见 ;并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 ,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 ,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 ,更易造成误诊 ;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 ,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 ,及时进行相关检测 ,以及早确诊 ,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损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患儿14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儿中均有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泌尿、心血管系统及浆膜腔积液多见.结论 MP感染可以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的器官受累,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临床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日本FujrebLn生产Serodia-MycoⅡ试剂盒,用特异性免疫凝集试验检测血清IgM抗体阳性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支原体肺炎71例(69.6%),支原体肺炎并肺外感染28例(27.5%),以肺外感染为首发症状3例(2.9%)。治疗上均使用红霉素30mg/(Kg)治疗,预辅以对症及支持疗法,预后均良好。结果表明支原体感染可致多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使病情复杂,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及肺外并发症的特点。方法: 分析438例儿童MP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38例中319例为学龄前期(3~6岁);153例肺外并发症中年龄≥ 3岁143例,3岁以下10例;并发症中以心血管、消化、神经系统多见,分别为51.0%、29.4%、17.6%;所有病例经阿奇霉素治疗14天左右好转。辅助检查:血MP-IgM均≥ 1:80,咽拭子MP培养阳性率32.6%。胸片肺间质改变238例,肺泡炎症121例,混合病变79例。结论: 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并发症,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且伴有肺外并发症的肺炎,应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早确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5例进行研究,对其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7例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参与MP-Ig M检验,结果显示阳性患儿47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有23例患儿伴有发热症状,有4例患儿伴有胸痛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肺外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和胃肠功能障碍;MP感染患儿经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均获得康复。结论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当考虑是否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并且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保证患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2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53例(42.7%)有肺外损害表现,以泌尿、消化、血液、心血管系统损害多见,分别为21例(39.6%)、19例(35·8%)、11例(20.76%)、9例(17.0%),关节、肌肉损害、神经、皮肤粘膜损害少见,分别为3例(5.7%)、2例(3.8%)、2例(3.8%)。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肺及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及冷凝集试验.对确诊为MP感染的8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儿52.4%有呼吸道症状,26.8%肺外器官受累,其中以消化、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多见.82例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80例治愈好转,2例死亡.实验室检查中72例血MP-IgM阳性,冷凝集试验≥1∶32阳性率12.2%.结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片缺乏特异性,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器官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9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7例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48例(49.5%)患儿有肺外损害的表现,以消化道系统(47.9%)、神经系统(25%)、心血管系统(14.6%)、泌尿系统(6.3%)多见.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多样化,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漏诊,应常规给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路元芳 《吉林医学》2011,(34):7214-7215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经治疗并确诊为MP的6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58例(93.5%)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25例(40.3%)有肺外并发症,有4例(6.5%)以肺外系统症状、体征首发。受累系统以血液、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多见,分别为11.3%、9.7%、8.1%、3.2%。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规范治疗痊愈。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对于常规治疗疗效不佳及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注意MP感染,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00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MP感染中,35例有肺外并发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皮疹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少数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肺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5例MP感染致肺外系统损害的患儿资料。结果:MP感染可引起神经、血液、心血管、消化、泌尿系统及皮肤黏膜、肌肉和关节等多系统损害,经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处理,几乎全部治愈出院,仅1例出现运动障碍。结论:MP感染除了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损害,甚至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  相似文献   

14.
黄雁  杨伟红 《黑龙江医学》2012,36(9):687-68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收集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 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部分合并肺外脏器受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以肺部表现显著且较重,易发生肺外合并症,首选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 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除有呼吸道症状外,部分合并肺外脏器受损.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疾病,以肺部表现显著且较重,易发生肺外合并症,首选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P-IgM,MP-IgG。结果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50例(40.0%)有肺外脏器受累,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0.0%、28.0%、16.0%,皮肤损害(4.0%)少见。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对于常规治疗不理想及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注意支原体感染,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  相似文献   

17.
杨晓梅 《海南医学》2008,19(5):87-88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MP-1gM>1:80,对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175例患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呼吸道表现,82例(46.86%)有肺外脏器受累,年长儿60例(73.17%),受累脏器中以消化道、泌尿道、血液系统、胸膜、心血管系统多见,分别为48.78%,30.49%,23.17%,18.29%,12.20%,而神经系统、皮肤粘膜少见,分别为3.66%,2.40%。全部病例选用阿奇霉素治疗,均痊愈,无后遗症。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同时有多脏器受累的患儿,应考虑MP感染可能,做相关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的特点,增强鉴别诊断意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间小儿支原体肺炎有肺外表现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有肺外表现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均治愈或好转出院,肺外表现涉及7大系统、器官。包括心血管、消化、皮肤、神经、泌尿、血液、骨骼及肌肉等受累。结论对以肺外症状为首发或呼吸道症状较轻伴有肺外表现的病例,应警惕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善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55-145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43例MP感染患儿中,伴有肺外并发症的有50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大量肺外并发症,故对不能完全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疾病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P)感染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广泛的肺外损伤。近年来MP感染有明显增多趋势,且临床表现多样。当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容易造成误诊。为增强鉴别诊断意识,降低误诊率,现将我院及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儿科病房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以过敏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MP感染患儿2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