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m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治疗的TAO合并ASO 6例患者的资料.2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右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膝下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左髂总动脉-左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一胫前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1例行左侧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左股深动脉成形-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右股总动脉-左股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于术后当天出现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和远段的大隐静脉桥血栓形成,立即再次手术行人工血管和大隐静脉切开取栓术,并同时行胫后动静脉吻合.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5例患者的下肢远端静息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足部溃疡的2例创面明显缩小,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为6.5个月,3例足部溃疡愈合.1例术后3个月出现左股部切口感染,最终行膝上截肢处理,残端一期愈合.其他5例患者的移植血管通畅,症状缓解.结论 对TAO合并ASO患者如果手术治疗方式恰当,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D级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170例患者(191条肢体)行股动脉以远血管重建术.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2例;年龄45~85岁,平均67岁.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78例,静息痛62例,下肢缺血性溃疡19例,远端组织坏死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动脉造影检查,根据TASC Ⅱ分级:C级病变127条肢体,D级病变64条肢体.手术方法包括大隐静脉原位旁路移植术15条肢体,大隐静脉转位20条肢体,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28条肢体,大隐静脉与人工血管组合旁路移植术28条肢体.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6)个月;76例失访,随访率57%(109/191).一期通畅率84.4%(92/109),其中人工血管旁路移植通畅率88.2%(75/85),大隐静脉(原位、转位、组合)旁路移植通畅率70.8%(17/24).二期通畅率89.9%(98/109).结论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股腘动脉闭塞症(TASC C和D级病变)的主要方法,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的重度脑缺血外科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共治疗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7.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眩晕和眼部视力障碍等.DSA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多数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一侧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右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升主动脉-一侧颈内动脉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4例在原来接受升主动脉-双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基础上,又行一侧人工血管-一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4例患者术中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例尝试分别经一侧锁骨下穿刺和一侧股动脉穿刺与颈动脉穿刺临时转流.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出现伸舌歪斜3例,术后2周缓解.脑部缺血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的有效率为100%.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所有患者未出现症状复发.2例患者术后4年内出现吻合口处动脉瘤,1例为双侧.结论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术中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据此调整血压,对于预防脑缺血后的过度灌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982年1月至2002年1月应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l、3、5年一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7%、63%、53%;二期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74%、66%;累积截肢率为9.2%。结论 人工血管重建术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缺血,挽救肢体,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1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疗法。方法 对18例注射毒品所致辞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例直接采用ePTFE人工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术;3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其中1例吻合口破裂出血改用ePTFE人工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端侧吻合术;2例股动脉结扎术。结果 全部病例保肢成功。血管移植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在患者不能提供合适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时,人工血管移植仍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中彻底清创及避免污染是预防术后人工血管并发感染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肢体血管缺损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总结应用人工血管移植修复技体血管闭塞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2年6月-2000年12月,采用Gore-Tex膨胀泡沫聚四氟乙烯(ePTEE)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肢体动脉及静脉缺损,动-静脉造瘘及复合皮瓣移植,神经移植共65例。结果 创伤性下肢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有1例行截肢术,桡动脉重建档中有3例闭塞,1例血管旁路重建术后3d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其余血管移植后肢体液血循环良好。术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螺旋CT及DSA造影显示血管通畅。动-静脉造瘘28例全部成功,全部患者在临床上定期进行血液透析。随访2-5年,血管通畅率为71%。结论 人工血管移植修复肢体血管缺损、血管旁路术及动-静脉造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既能解决自体血管来源困难的难题,又能保证临床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64例单侧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生115例次移植物闭塞,其中8例次末次闭塞时行保守治疗,其余107例次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人工血管取栓术32例次,再次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27例次,人工血管取栓并球囊成形术17例次,截肢术13例次,人工血管取栓术并腘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次,人工血管闭塞并感染取出后保守治疗4例次,自体大隐静脉远侧旁路移植术3例次,自体干细胞移植1例次.结果 1例患者因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随访中死亡.3例末次手术后失访,2例保守治疗失访;55例患者随访4~70个月,平均39个月.其中35例患者移植物通畅(通畅率为63.6%).12例患者移植物闭塞后截肢(21.8%),总保肢率为78.2%.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闭塞的患者,再次旁路移植术以及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内膜剥脱术或球囊成形术的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的治疗经验,探讨人工血管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15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4例,女性1例,平均64.8岁.感染发生在人工血管末次重建术后5 d~59个月,平均6.4个月.临床表现包括伤口不愈合人工血管外露8例,窦道脓液渗出5例,与人工血管相通的窦道不愈合1例,切口积液并人工血管游离1例.均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外科治疗包括局部清创引流4例,清创并转移皮瓣1例,单纯去除感染闭塞的人工血管5例(其中1例初次旁路移植时同期截肢),去除感染闭塞的人工血管后截肢3例,1例仅行部分去除感染通畅的人工血管(原闭塞支架再通),1例去除通畅感染的人工血管并一期解剖外镀银涤纶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 保肢9例,截肢4例,1例死于术后心肌梗死,1例清创并转移皮瓣术后伤口未愈出院后失访.随访13例,2例随访中分别因结肠癌和脑出血死亡.生存11例随访1~70个月,平均22.3个月,保肢8例未出现严重缺血或感染症状,截肢3例无特殊.本组累积病死率20%(3/15),截肢率26.7%(4/15),人工血管闭塞率53.3%(8/15).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多数感染的人工血管需取出,如出现严重缺血症状需再次旁路移植,对通畅人工血管的局限性感染也可以考虑保留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的治疗经验,探讨人工血管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15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4例,女性1例,平均64.8岁.感染发生在人工血管末次重建术后5 d~59个月,平均6.4个月.临床表现包括伤口不愈合人工血管外露8例,窦道脓液渗出5例,与人工血管相通的窦道不愈合1例,切口积液并人工血管游离1例.均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外科治疗包括局部清创引流4例,清创并转移皮瓣1例,单纯去除感染闭塞的人工血管5例(其中1例初次旁路移植时同期截肢),去除感染闭塞的人工血管后截肢3例,1例仅行部分去除感染通畅的人工血管(原闭塞支架再通),1例去除通畅感染的人工血管并一期解剖外镀银涤纶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 保肢9例,截肢4例,1例死于术后心肌梗死,1例清创并转移皮瓣术后伤口未愈出院后失访.随访13例,2例随访中分别因结肠癌和脑出血死亡.生存11例随访1~70个月,平均22.3个月,保肢8例未出现严重缺血或感染症状,截肢3例无特殊.本组累积病死率20%(3/15),截肢率26.7%(4/15),人工血管闭塞率53.3%(8/15).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人工血管感染,多数感染的人工血管需取出,如出现严重缺血症状需再次旁路移植,对通畅人工血管的局限性感染也可以考虑保留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3岁,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于2005年于外院接受"左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术后人工血管闭塞,于2007年11月转至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11月28日接受"左髂外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成形;左股-腘动脉人工血管-左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