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疗,即饮食疗养的简称,是指通过服用不同的食物或利用食物配合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以获得健康的一种手段或措施。中国食疗文化源远流长,典籍辈出。食疗典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按食物种类划分,记载具体食物的食疗作用,一是按疾病种类划分,记载食疗方剂的食疗作用,成书于唐代的《食医心鉴》属后者。通过对《食医心鉴》中含有谷类的食疗方进行整理、分析,结合现代营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探讨食疗方剂的作用机理、临床效果,简要总结如何在临床营养宣教中利用中医食疗,治养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采艾编翼》一书的食疗特点。[方法]筛选出《采艾编翼》中内服食疗处方,将所纳入内服食疗处方中所含品种分为食物、药物及药食两用三类,并从性味、功效、归经、煎煮方法等方面对各类品种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采艾编翼》一书中食疗处方共计95个,其中所有品种共计使用308次;性味上,食疗品种以甘味、平性为主,药物品种则偏性较重,以辛味、苦味为主;功效上,补益药及解表药使用最多,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其次;归经上,以归脾、胃、肺经最多;剂型方面,以汤、粥为主,多种剂型按需选用;药食相融,去性存用。[结论]《采艾编翼》系岭南地区针灸医学古籍,其所载内服药、食疗方等内容丰富,书中食疗处方将食物之甘平与药物之偏性相融合。该书源于岭南多湿多热的气候地理环境,立足于居民多虚多湿的体质,值得后世挖掘学习。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作为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把食物疗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弟子孟说的《食疗本草》无论在食药收录范围方面,还是在学术内容方面,都是对《千金要方·食治》的继承、补充和发展,并载有大量食疗验方,实用性更强。孙、孟二人可谓集唐以前食物疗法之大成,对后世食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经》、《难经》中提出络脉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可作为络脉理论的奠基之作。至汉代《伤寒杂病论》问世,络脉理论应用于,临床,络病证治初见端倪。其后至明清以前,众多医家对络病理论及临床做出了一定贡献,使其得以持续发展。明清时期,以喻昌、叶天士为代表的医家,使络病学说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承前人之所成,启后世之法门。现代医零将络病学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络病学说增添了现代化气息,为其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首创"燥湿为纲"理论,发前贤所未发,从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病因病机、辨证治法方药等方面对燥湿二气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将其运用到临床各科的病证治疗中,极大地丰富祖国医学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理论,至今仍能有效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病证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酒病与解酒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酒病概念、酒病证治、解酒方药三个方面考察了历代酒病及解酒方药的发展概况。《灵枢·论勇》首论“酒悖”证候。“酒病”病名始见晋王叔和《脉经》,隋《诸病源候论》阐述酒病病因病理。金元时期李杲所论酒病证治于后世影响颇大。明万全提出酒伤五脏证治,张介宾论述酒厥证治。解酒药的记载始自《神农本草经》。通过考察得知,葛花、枳 子二药乃历代解酒常用药。葛花解酲汤系解酒名方。  相似文献   

7.
同是一种食物,为什么在食疗方中能治未病,而在大众的菜单中却达不到这种效果?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食疗方中的食物已经被中医理论中药化。所谓食物中药化,就是用中医理论使食物的性能转化为中药的性能,以针对性地用于防病治病,即食物的中药化处理。从食物的药能化和食物的药化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食物药化在治未病中的意义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为汉代医学大师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著作。作者总结了汉以前古代医家的医疗实践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把极其复杂的疾病用三阳三阴学说分析总结,系统地归纳为六大类证。又在每一大类下列举了若干所属病例及其各种病证,为后世创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诊治准则。该书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临床治疗专著,包括内、外、妇、儿以及救治卒中杂病,谷食果菜宜忌等理论。全书的系统性、理论性很强。其用药之规范要求非常严谨,为中医诊治疾病确定了规矩准绳,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是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性著作,历代医家学说的发展都受他的启发,在发展祖国医学上作出了不可  相似文献   

9.
《寿世青编》是清代一部著名的养生书,尤其重视饮食,在下卷专列病后调理服食法,集食治方剂百余首,分列于十三门。笔者对此进行总结归纳,发现有如下特点和规律:食治方剂应用较广;使用的食物以动物类、调味品、谷物为主;食物性质以平性和温凉性居多,寒热之品甚少;食药结合,相得益彰;剂型多样,粥酒为主;核心思想以"调和脾胃为要"。对于现代养生治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食疗是祖国医学瑰宝之一,在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记载。“医食同源,药食同源”的理论思想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从周朝的“食医”分科到唐朝的“食疗”本草问世,食疗法已形成...  相似文献   

11.
大蒜为药食同源食物,中医文献记载大蒜可用治关格病症(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大蒜素为大蒜的提取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肿瘤、细菌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药理学作用。近年来,大蒜素在肾脏疾病中的药理学作用也被挖掘。大蒜素可多途径、多靶点保护肾脏,对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肾肿瘤等均有一定作用。今后有关大蒜素的研究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系统研究大蒜素防治肾脏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研制适合临床长期使用的新剂型,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医心鉴》调治脾胃系疾病食药使用规律.方法:收集《食医心鉴》调治脾胃系疾病方剂,对其调治脾胃系疾病及食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食医心鉴》调治脾胃系疾病方剂80首,共调治疾病5种,包括泄泻、胃痞、噎膈、胃痛、呕吐,以泄泻最多,占总频次的46.25%.80首方剂使用食药共77种,总频次231次;食...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原为治疗小儿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症候而设立,经过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发展创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文将从六味地黄丸的剂型特点、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痰病证治     
痰病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医籍中有较详细的记述。从临床角度来看,痰之为病,既多且杂,变幻百端,堪为临床各科常见的一大病证。故深入研讨痰证的理论及其证治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单行方的临床运用源远流长,从最古老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到后世众多医籍均有大量相关记载。临床中单行方用于治疗脾胃病,或单用,或配合主方使用,具有佐助增效、兼治他证、引药归经、减毒避害及长期调理等作用。在以脾胃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治疗中,单行方对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中药毒副作用和降低医疗费用有积极意义。未来可通过挖掘更多简便易行的单行方,在更多慢性疾病治疗中就其使用方法、剂量及疗效等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饮食疗法是中医治疗和保健的一种独特方法。唐·孙思邈很重视这一疗法,在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里,除了论述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各科的治疗经验外,还专撰“食治”专卷,对饮食疗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承先启后,促进食疗的发展我国古代就很重视饮食疗法,早在周代就有“食医”之职,并且对食物的宜忌等有所记载;在《素问》也多处论及饮食与健康、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篇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亦提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  相似文献   

17.
龚廷贤在所著《万病回春》与《寿世保元》中,借鉴张仲景所论导法的应用,参以己意,记载了运用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香油导法和蒜导法治疗大便闭证以及因大小便闭导致的急危重症。龚氏外治导法的治疗思路、操作方法、适用范围等,不仅对后世医家临床应用导法起到了借鉴作用,更为现代医学肛门直肠给药的治疗思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肛门直肠给药,不仅可以治疗肛门局部病证,还广泛应用于妇科、男科、儿科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四部医典》是藏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不仅初步提出藏医学的理论,也提出了藏族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使藏族药学摆脱了原始的单验方阶段。《四部医典》记载了八大类360种藏药的功效,这部分内容成为后世藏族药学发展的基础,绝大多数被一千年后的藏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所继承。《四部医典》还记载了18种藏药剂型,这些剂型仍然是目前藏医习用剂型。  相似文献   

19.
"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由《黄帝内经·素问》提出,后世医家亦围绕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给予了众多的看法和见解,笔者通过对后世著作中的记载进行收集,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的因机证治进行浅析,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厥证是常见的严重病证,早在《内经》成书之前已有记述,如公元前五世纪扁鹊曾用针灸、药熨、汤剂等治好了虢太子的尸厥证。《内经·厥论篇》对厥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后世医家又作了大量的补充论述。考《内经》有暴厥、寒厥、热厥、煎厥、薄厥、大厥、尸厥等;后世又有气厥、血厥、痰厥、食厥、蛔厥、暑厥、肝厥、实厥、虚厥、秽厥之名。这些名目繁多的厥证,临床上如何区分?它与现代医学之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