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选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以乳化程度和乳滴粒径大小为指标,通过溶解度试验和相图绘制筛选处方中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最佳处方.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油酸乙酯(油相)-聚山梨脂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助表面活性剂)5:3:2,乳化时间40.53 s,平均粒径107.3 nm.结论:制备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系统为黄色澄明液体,加水后可形成澄清透明并带淡蓝色乳光的乳液,且体系无起泡现象,乳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赵呈雷  黄一平 《中成药》2012,34(4):653-657
目的 制备葛根素固体自乳化微丸.方法 考察葛根素在不同乳化剂、助乳化剂、油相的溶解度,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自微乳处方;制备含葛根素自微乳软材,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素自乳化微丸;并对葛根素自微乳微丸的释放度及自乳化后的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葛根素自乳化微丸的处方确定为葛根素-吐温80-甘油-IPM-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的质量比为0.7∶4∶4∶2∶70∶30,自乳化微丸溶解乳化后平均粒径为43 nm,40 min时的溶出度约为80%.结论 制备的葛根素自乳化微丸体外溶出度较高,粒径分布较好.  相似文献   

3.
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爱华  翟光喜  崔晶  刘宏 《中药材》2006,29(8):834-838
目的:研制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制剂。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优化自微乳处方,并进行自微乳效率的研究,主要包括黏度、电导率、折光、zeta、粒径、稳定性,溶出度。结果:优化的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处方为:葛根素-吐温80-甘油-油酸乙酯-水-微粉硅胶-甘露醇的重量比为1.7∶16.6∶16.6∶1.3∶4.0∶39.9∶19.9,分散后平均粒径为30 nm,10 m in时的溶出度为94.29%。结论:所制葛根素固体自微乳稳定性好,溶出迅速。  相似文献   

4.
李洪松  张学顺  傅春升  冯静 《中草药》2013,44(4):414-419
目的 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研究,筛选出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在此基础上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建立HPLC法测定自微乳中苦参碱的方法;对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为苦参碱-油酸-油酸乙酯-EL-40-异丙醇(0.5∶0.15∶0.15∶0.35∶0.35);制备的苦参碱自微乳为澄明液体,流动性、稳定性好,遇水形成O/W型微乳,平均粒径(68.00±0.07)nm(n=3),平均载药量为42.689 mg/mL(n=3)。结论 自微乳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为苦参碱自微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4)
目的:制备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固体自微乳,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测定不同吸附材料的吸附量、释放度、休止角、流出速度、豪斯纳比、颗粒间孔隙率、卡尔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固体自微乳的最佳处方,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固体自微乳最佳处方为: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β-环糊精(1∶5.714,g/g),载药量21.722±0.237 mg/g,分散后乳剂粒径46.2±0.75 nm、Zeta电位-6.17±0.15 mV,15 min累积溶出度93.900%,光照会影响该制剂的稳定性,应避光保存。结论: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固体自微乳粉体学性质较好,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9)
目的:研究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口服给予SD大鼠葛根素、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0.4 g/kg(以葛根素计),HPLC法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原料药、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1.68、1.17倍;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达峰浓度为3.11μg/m L,较原料药(1.47μg/m L)和葛根素磷脂复合物(2.39μg/m L)均高。且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峰浓度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可进一步提高葛根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依据葛根和川芎的配伍作用研究药辅合一的亚微乳制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物理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固定川芎油为油相,以微乳区面积为指标,采用滴水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合适的乳化剂及助乳化剂制备川芎油亚微乳;以载油量为指标,优选最大载油的处方;再以葛根素替代部分表面活性剂,构建药辅合一的亚微乳制剂。测定所得亚微乳剂的粒径、电位、离心稳定性及放置稳定性,同时采用透析袋法对所得亚微乳制剂的释药行为进行考察,从而综合评价制得乳剂的质量。通过此法成功制备川芎油亚微乳剂,确定以聚氧乙烯蓖麻油-40为乳化剂,不添加助乳化剂;最大载油处方为川芎油∶聚氧乙烯蓖麻油-40∶水3∶7∶90;并成功进行葛根素对亚微乳制剂中乳化剂的替换,最大替换率为10%,最终确定的载药处方为葛根素∶川芎油∶聚氧乙烯蓖麻油-40∶水7∶30∶63∶900。对所得亚微乳剂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得乳滴的平均粒径为333.9 nm, PDI为0.26,Zeta电位为-10.12 mV,且离心稳定性良好。所得亚微乳放置50 d未见分层及析出等现象,稳定性良好。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评价,亚微乳剂可完全释药。通过此法制得的葛根素-川芎油亚微乳制剂质量稳定,该乳剂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葛根素的溶解度,并体现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军勇  李泳江  胡雄彬  刘新义  向大雄 《中草药》2018,49(12):2914-2918
目的以实验室前期制备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微乳及普通常规微乳,采用乳糜微粒阻断法研究葛根素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对葛根素微乳经淋巴转运的影响。方法以乳糜微粒阻滞技术阻断药物经淋巴转运,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浓度,通过比较阻断组与未阻断组生物利用度来计算淋巴转运的比例。结果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微乳的淋巴转运高于普通常规微乳,其淋巴转运比例分别为51.3%、40.6%,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微乳未阻断组和阻断组的AUC0~12分别为(5.489±1.599)、(2.673±1.153)μg·h/m L,葛根素普通常规微乳的未阻断组和阻断组的AUC0~12分别为(4.158±1.160)、(2.478±1.352)μg·h/m L。结论葛根素与磷脂复合后能够提高葛根素淋巴转运效率,且12 h的生物利用度要高于普通常规微乳。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2,(9)
目的:研究芒果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探求其最佳处方配比,来提高芒果苷的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对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选择和配比优化,结合三元相图,以乳化速度、粒径和电位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佳处方。结果:芒果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的最佳处方比例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聚氧乙烯(35)蓖麻油: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2∶4.8∶3.2。结论:按照最佳处方制备的芒果苷磷脂复合物自微乳释药系统可明显改善芒果苷的溶出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自微乳释药系统(SMEDDS)的最佳的处方组成。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进行筛选,并采用水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各系统的相图行为并结合微乳的粒径等,寻找人参皂苷Rg3最佳的自微乳处方组分。结果: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可获得较为理想微乳体系,制备的空白微乳和载药微乳呈澄清透明液体。结论:确定人参皂苷Rg3自微乳释药体系:表面活性剂Cremopher RH40:Triton X100(1∶1)、助表面活性剂Isopropanol、油相Ethyl ole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