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喉切除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病机制、评估方式、吞咽训练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类吞咽标准进行综述,旨在为喉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康复护理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晶  田兴德 《护理学报》2013,(10):60-62
目的探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纤维内镜下评估结合吞咽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常规行鼻饲饮食.观察组于术后3 d开始带胃管行空咽训练;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于术后7 d、10 d、14 d分别对两组行纤维内镜下吞咽功能评估.根据首次评估结果,观察组再选择性采用低头含胸吞咽、体位吞咽、交互吞咽、声门上吞咽、上声门上吞咽等训练方法.对照组静息性误吸者给予鼻饲,喉渗入、误吸者协助患者按常规进食.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评估结果及进食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及进食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专门吞咽功能训练的患者,术后进食呛咳明显减少,进食时间提前,进食比较顺畅,而且术后恢复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喉部分切除术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分析吞咽功能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9月某三甲医院行喉部分切除术的首诊喉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25例(垂直组),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患者12例(水平组)和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术17例(SCPL组)。观察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术后15 d行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和改良误侵误吸计分量表(MPAS)评估,术后15、20、30 d采用吞咽评估量表(GUSS)评估3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结果3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术后15 d GUSS、VFSS+MP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时间为主效应的Roy最大根检验F=460.693,P<0.001,时间对GUSS评分有影响;以手术为主效应的Roy最大根检验F=218.387,P<0.001,手术方式对GUSS评分有影响;时间与手术方式交互时F=164.033,P<0.001,3组术式不同时间点的吞咽功能发展趋势不一样。结论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对吞咽的影响较小,且恢复较快,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和SCPL术对吞咽功能的影响较大,短时间内不能依赖残喉自身的括约肌功能获得较好的代偿,且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周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体系,即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评估体系(ENTHN swallowing screen)。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专家访谈法初步制定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2轮反馈式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评估体系。结果 2轮问卷调查回收率分别是87.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0.826。Kendall和谐系数第1轮W=0.642(χ~2=380.093,P0.001),第2轮W=0.278(χ~2=124.476,P0.001)。最终制定的评价指标包括4个维度(直接吞咽试验、间接吞咽试验、食物性状、客观检查),1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结论德尔菲法构建的喉部分切除术后吞咽评估体系,简单、方便、客观,具备可操作性,能为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客观的临床评估,并为临床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全喉切除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对13例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进行术后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气管造口护理、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的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心理功能、造口护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全喉切除术后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喉癌手术10例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我们对10例喉癌患者行半喉或全喉切除术,并给予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9例,女1例;46~68岁,平均53岁;声门上型癌2例,声门型癌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8例行半喉切除术(包括水平半喉和垂直半喉),术后患者全部拔管成功,无伤口感染,且发音较好;2例行全喉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带套管出院。2护理2.1心理护理2.1.1术前心理护理喉癌患者术前普遍担心的问题是术后能否有语言功能、术后能不能拔出气管套管、进食是否呛咳等。告知患者喉部分切除可以很快恢复语言功能;全喉切除后,虽暂时不能发音,但患者可以…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现状,包括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机制、早期康复护理开展的意义、多学科合作干预模式及康复护理内容。认为早期吞咽障碍筛查与评估、吞咽-摄食管理、运动型言语障碍训练、营养支持护理、心理护理及照顾者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相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体质量变化的相关性,为全喉切除患者的吞咽康复及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2月-2020年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复诊的114例全喉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对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测量患者复诊当日的体质量。结果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总分得分为(72.98±6.51)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辅助放疗、术后时间及肿瘤分期是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吞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总分与体质量变化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0.302,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吞咽困难状况、术后时间、术前BMI及高血压是全喉切除术后患者体质量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状况越严重,患者的体质量恢复情况越差。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评估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吞咽状况,特别关注有辅助放疗的全喉切除患者,并在术后早期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吞咽康复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吞咽相关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术后患者体质量的恢复,以改善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是吞咽障碍的主要检查和评价方法,可明确造成吞咽障碍的病变部位,指导治疗。深入了解吞咽障碍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将康复护理特色融入吞咽障碍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中,有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效果。视频透视吞咽检查是检查吞咽功能最常用的方法,是吞咽障碍临床评估的“金标准”;超声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CT具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三维动态显示食团和吞咽器官的运动;MRI成像可显示吞咽障碍的病灶和相关的脑功能网络。这些影像学技术可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客观评估喉癌患者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吞咽功能,指导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观察效果。方法对23例喉癌行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患者,术后采用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法评估,观察在不同体位下摄取3种性状的食物后,喉咽腔食物残留情况及食物误入气道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进食,并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统计进食训练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拔除胃管时间。结果以吞咽固体食物、半流食和流食均未进入气道,作为吞咽功能正常的评估标准,本组23例患者不同时间段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例数分布为:术后10~15 d为0例,术后16~30 d为8例,术后31~45 d为2例,术后46~90 d为6例,术后91~180 d为3例;本组患者拔除胃管率为100%,拔除胃管时间为(22.5±10.7)d。结论采用纤维内镜吞咽检查方法,客观评估喉癌患者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的吞咽功能,了解其误吸情况,确定最适宜食物性状及进食体位,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炼,可改善患者术后误吸情况,促进吞咽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 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