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张永华教授运用中医体质学说治疗不寐多年的临床经验。张老师认为,难治性不寐常与患者个性体质密不可分,以气郁质、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者居多 ,证候是指特有体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对不寐者来说,体质为本,证候为标。体质难变,证候易变。故临床上,医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体质辨证诊疗不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129-132+136
目的 探讨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对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杭州市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的584例不寐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调查,采用中医临床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寐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175例、气郁质141例、阴虚质83例。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热扰心证149例、心胆气虚证132例、气郁化火证106例、肝郁气滞证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057)、心胆气虚证(P0.001,OR=3.140)有关;气郁质与气郁化火证(P=0.003,OR=6.638)、肝郁气滞证(P=0.004,OR=6.504)有关;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P0.001,OR=3.868)有关;湿热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480)、心肝火旺证(P=0.046,OR=4.837)有关。结论 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中医体质易转化为某种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浙江省名中医张永华教授应用半夏类方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提高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跟师学习,记录和整理张永华教授运用半夏类方治疗不寐的医案,结合相关古籍资料及现代文献研究,研究半夏类方所主不寐的病机、半夏体质的主要特征以及半夏类方的应用,最终分析总结张永华教授运用半夏类方辨证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并通过验案佐证。[结果]张永华教授认为,不寐的病机与中焦不畅、阳不入阴有关,而半夏具有化痰降逆、通利中焦等功效。通过配伍,半夏秫米汤、半夏枯草煎、半夏厚朴汤、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等半夏类方可通过化痰降逆、通利中焦、调和阴阳,发挥治疗不寐的效果。所举医案,患者为胆胃不和、痰热中阻之不寐,治以理气化痰、清热安神之法,依次以半夏类方黄连温胆汤及黄连温胆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效果明确。[结论]张永华教授运用半夏类方药辨治属半夏体质的不寐疗效显著,经验值得临床传承及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调和脾胃角度治疗不寐的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为临床治疗"胃不和"所致"卧不安"提供参考依据,更好推动中医治疗不寐的发展。方法学习总结张世亮医生以调和脾胃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结果辩证采用调和脾胃法治愈不寐一例。结论中医调和脾胃法辩证治疗不寐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5.
失眠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疾病,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该文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不寐的病机认识和医圣张仲景治疗不寐的治疗思路,以具体方药为例,系统分析张仲景治疗不寐的用药思路,为临床医生治疗不寐培养临床思维,开拓临床思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不寐的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方法亦多样。中医临床中以针灸、推拿、药物治疗为主,但大多都为单一方法治疗,而中医序贯疗法治疗不寐是采用中医一体化治疗,即在寻找并消除病因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针灸、中医药辩证论治,三位一体的方案来治疗不寐。本文旨在探索中医序贯疗法治疗不寐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及可操作性,使其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推广临床。  相似文献   

7.
探讨老年不寐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法 :对 6 5例老年不寐患者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主结合临床辨证分型加减用药并配合心理疏导及饮食调护进行综合施治。结果 ,总有效率 88%。提示 :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最终达到营卫调和 ,阴阳相交 ,阴平阳秘是治疗老年不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在临床上较易复发,因此它的治疗尤其是根治较为棘手。将中医的体质理论与临床胃脘痛的治疗结合起来,运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胃脘痛的诊治,旨在提高中医药对胃脘痛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诊治思路及临床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分析林师针药结合治失眠的验案,从“针刺调神为先”“谴方调体为本”两个方面介绍其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思路及经验,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林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扰神,神乱不寐;五脏虚损,神失所养。临床治疗中,林师倡导“针刺调神为先,遣方调体为本”,常使用其独创的调神针法调脑神、安五脏之神,使神安则寐;并重视使用经方“方-病-人”的诊疗思维选方用药,调整患者体质,使神无邪扰、神有所养,临床疗效突出。病案中患者因邪气扰神,神乱不寐,辨其体质为大柴胡汤体质,针刺以调神针法随证配穴安神祛邪;选用大柴胡汤加减,调体固本,针药同施,诸症悉除。[结论] 林师临床治疗失眠重视“神、体”同调,运用调神针法调神安眠,中医经方调体固本,临床疗效突出,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老年不寐6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老年不寐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法:对65例老年不寐患以桂枝加龙骨杜蛎汤为主结合临床辨证分型加减用药并配合心理疏导及饮食调护进行综合施治。结果,总有效率88%。提示: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最终达到营卫调和,阴阳相交,阴平阳秘是治疗老年不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归纳整理了近十年中医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为不寐的临床中医诊断和治疗做了较全面、系统的总结,认为中医治疗不寐具有疗效相对稳定、副作用较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同时指出其尙存在辨治理论众说纷纭、研究样本例数不多、疗效标准尚未统一、缺乏非药物疗法研究和权威统一的中医评价量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不寐患者的日渐增多,因其病因复杂,各医家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张建华主任医师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出发,结合郑钦安医学对阳虚不寐的认识及治疗思路,认准阴阳气机与寤寐关系,从阴阳平衡、阴平阳秘、肾阳宜藏的生理机制出发,强调阳气在人寤寐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制定治疗原则,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阐述张建华主任医师治疗阳虚不寐的用药思路,为临床医生治疗阳虚不寐培养临床思维,开拓临床思路.现将张建华主任对阳虚不寐证的疾病认识及诊治经验加以叙述,系统阐述其生理病理机制,并以案例方式详细剖析治疗思路及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压力日益增加,不寐人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不寐的治疗,历代医家多从心论治,认为心主神明,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均可导致心神不宁,以致不寐。崔德芝教授结合当今社会人文特点以及不寐人群的体质特点,提出不寐从肝虚论治,并应用苁蓉牛膝汤加减治疗,取得甚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寻求中西医学的结合点是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以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及卒中单元的构建为例,可以从中医视角(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用现代医学方法探究脑卒中的发病和发展规律;借鉴西医治疗指南的制定形成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规范化方案,可以辨病、辨证、辨体质相结合,并且将中西医结合从干预方法的结合进步为管理上的结合;将中医体质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近4年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项目中,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判定,分析给临床中医治疗带来的作用。方法结合每年一次的老年人健康体检工程,专门设立中医体质辨识区域,由专业中医人员通过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上33个问题的仔细询问,按规定分数判断体质类型,给予中医专业指导,并记录在档,就诊时参考施治。结果老年人的八个偏颇质和一个平和质在中医临床治疗中能充分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这个基本原则,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老年人的中医体质辨识在临床中医治疗中作用良好,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根据中医四诊合参诊断为不寐,心肾不交型的56位患者,分别给予穴位埋线治疗一疗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6例,有效率达93%.结论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易操作、治疗时间短、病患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治疗不寐证的引阳入阴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为临床治疗不寐选方用药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以中医资源网中药数据库为资料来源,以与“不寐”相关的中医术语为检索词,并通过界定引阳入阴的内涵,确定分类标准,筛选出各类引阳入阴类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具有引阳入阴作用的单味药46味、药对4对。结论 引阳入阴类药物针对不寐阳不入阴的核心病机,是治疗不寐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不寐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各种压力的增多,不寐患者日渐增多。张永华教授是浙江省级名中医,在治疗不寐疾病中,有独到的理论见解,且临床疗效颇为显著,笔者随师学习,初探张师治疗不寐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经》是中医较早对不寐的病因病机和治则做出论述的医籍,且提出了治疗的方剂以及针灸等方法,尤其通过脏腑辨证,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不寐的病因病机,是现代医家研究不寐的治疗方法不可或缺的瑰宝。文章通过对《内经》中关于不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脏腑辨证来浅谈不寐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肝与不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肝的生理与病理特性方面阐述了肝与不寐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失调对不寐的产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肝与心、脾、肾等脏腑亦有相互协调的作用,这一关系,在临床上对不寐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