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P物质 (SubstanceP ,SP)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以及活血祛痰治法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 (EH LVH)患者用活血祛痰法治疗前后血浆SP水平的变化 ,同时检测EH LVH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 (LeftVentricularMassIndex ,LVMI)、平均动脉压 (MeanAteriallPressure,MAP)、血浆肾素活性(PlasmaReninActivity,PRA)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 )浓度等的变化。结果 :EH LVH患者血浆SP水平显著下降 ,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及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PRA及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组 (P <0 0 1 )。经活血祛痰法治疗后 ,EH LVH患者血浆SP含量升高 ,LVMI、MAP、PRA及AngⅡ浓度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治疗前后血浆SP含量与LVMI、MAP、PRA及AngⅡ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 ,而LVMI与PRA及AngⅡ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结论 :SP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病机制 ;活血祛痰法逆转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理与其升高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颈椎病患者的镇痛疗效及血浆?-内啡肽(?-EP)、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椎病急性发作颈痛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传统针刺组,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镇痛疗效和治疗前后?-EP、SP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治疗24 h后,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治疗30 min、1个疗程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在治疗30 min、24 h后,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P0.01),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镇痛疗效在治疗30 min、24 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P含量均升高(P0.001,P0.05),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两组血浆SP含量均降低(P0.001,P0.05),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腕踝针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肯定,且腕踝针疗法即刻镇痛作用优于传统针刺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引起体内血浆?-EP的释放与SP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肽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中药治疗的相关性。方法:用中药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神经肽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血浆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空白组血浆S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血浆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治疗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中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症状减轻,表明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电位以及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在皮层顶叶局部给予3 mol/L KCl诱导CSD,在额叶放置记录电极;电针组在皮层施予3 mol/L KCl的同时电针双侧"阳陵泉""太冲"穴30 min。观察偏头痛大鼠在电针前后CSD的波幅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GRP及SP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给予KCl后,经过3 min左右诱导出CSD,表现为负向电位,幅度为(-25.13±1.23)mV,电针组经电针治疗可明显抑制CSD的波幅,平均幅度为(-19.19±1.53)mV,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抑制CSD波幅的作用可持续50 min;模型组大鼠的血浆中CGRP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经过电针治疗的偏头痛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血浆中的S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血浆中S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阳陵泉"和"太冲"可以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CSD的波幅,降低大鼠血浆中的CGRP和SP含量,提示电针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的CGRP及SP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颈椎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浆P物质(S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颈椎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 d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2组患者的血浆SP及TNF-α浓度。结果 在治疗12 d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组内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SP浓度及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针刺配合颈椎操可有效抑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SP及TNF-α的释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脾阴虚证是脾虚的常见证型之一 ,与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脾阴虚证的血浆SP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脾阴虚证患者血浆SP的含量 ,并与脾气虚证组、健康人组对照。结果 :血浆SP的含量脾阴虚组为 35 .6 2± 2 1.78ng/L、脾气虚组为 6 9.31± 2 6 .0 1ng/L。脾阴虚组显著低于健康人组、脾气虚组 (P <0 .0 5 )。结论 :脾阴虚证“运化失司”的客观病理基础与SP水平变化相关 ,血浆SP水平对脾阴虚证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肤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中药治疗的相关性.方法:用中药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神经肽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血浆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空白组血浆S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血浆S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治疗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中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症状减轻,表明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浆中SP(P物质)含量,总结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针刺组),B组(药物组),取治疗前后肘静脉血测其血浆SP含量,记录2组治疗前后VAS疼痛量表评分、症状体征JOA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血浆SP含量测定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A组含量(20.732±5.189)ng/m L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含量(26.597±6.865)ng/m L也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A组含量(20.732±5.189)ng/m L与B组含量(26.597±6.865)ng/m 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VAS疼痛量表评分和症状体征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上述各项指标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A组优于B组(P0.05);2组疗效评价:A组总有效率95%,B组总有效率75%。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血浆中SP的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浆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90例LID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SP水平的变化,并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测定患者疼痛。结果:治疗后3组血浆中SP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SP含量下降优于两对照组(P0.01)。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较两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降低血浆SP的含量,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浆中BK、SP含量变化,探讨镇痛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和单纯康复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FMA评分、VAS评分变化,取血检测三组治疗前后血浆BK、SP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BK、SP含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0.01),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结论浮针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能降低血浆缓激肽、P物质含量,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的胃动素(MTL)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选3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30例健康者,空腹抽血检测血浆的MTL和SP,两组分别用安肠汤进行结肠水疗3周,3周后再空腹检测两组血浆的MTL和SP含量。结果:治疗组水疗后血浆中的MTL和SP含量降低明显(P<0.01),对照组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血浆中MTL和SP的含量水平与腹泻型IBS的症状关系密切,降低血浆中MTL和SP的水平可以减轻IBS的症状;安肠汤结肠水疗能显著减轻腹泻型IBS的症状,降低血浆中MTL和SP的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健脾疏肝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及血浆SS、SP含量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S、S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疏肝方可能通过调节脑肠肽激素来调节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的紊乱,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丹参对糖现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丹参对37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LPO含量及红细胞SOD活性。3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糖尿病性多膜病变患者血浆LP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红细胞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蜂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血浆CGRP、BK、S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集团)针灸科住院部以及门诊部就诊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共收集病例7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72例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的内科对症支持处理,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上肢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蜂针治疗,康复训练每日1次,蜂针疗法隔日1次,均连续治疗4周。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治疗前后的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水肿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GRP、BK和SP水平。结果:根据统计结果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94. 4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 22%,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HSS、VAS评分都明显下降,但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升高,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SHS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对照组评分低,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K、S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血浆BK、SP水平,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GRP含量水平则明显增加,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组间相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BK、SP含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GRP血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卒中后SHSⅠ期患者使用蜂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肿胀和上肢活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蜂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作用可能与血浆CGRP含量水平的升高以及血浆BK和SP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肝气郁结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竹黄颗粒剂Ⅱ号对肝气郁结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竹黄颗粒Ⅱ号治疗组(简称实验组,34例)和复方青黛胶囊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3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主要症状、皮损评估。对15例银屑病患者与13名健康人血浆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8.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竹黄颗粒剂Ⅱ号能降低肝气郁结型银屑病患者的SP、VIP的含量(P<0.01)。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肝气郁结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术结合胶原酶溶解对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β内啡肽与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结合胶原酶溶解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直视下开放性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浆βEP、SP含量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βE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正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监测下腰椎间孔针刀松解结合胶原酶溶解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通过调整血浆βEP及SP含量水平而达到治疗目的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应用射频热凝联合腰椎硬膜外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 12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R组行射频热凝联合硬膜外腔灌注治疗,E组行单纯腰椎硬膜外灌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观察近、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每组随机取7例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含量,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R组优良率明显高于E组(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β-内啡肽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人,治疗后升高,至第16天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腰椎硬膜外腔灌注治疗LDH,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含量有升高趋势,近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对不同时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不同时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采用耳穴综合疗法(耳背放血,自血穴位注射风池、阳陵泉,耳穴点刺颞、胰胆、神门等),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SP)含量变化.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6.7%,其中发作期有效率为87.5%,缓解期为86.4%,不同时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SP含量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浆SP来达到止痛作用,血浆SP升高可能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天灸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SP和VI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文军  赖新生 《针刺研究》2001,26(2):134-137
采用天灸疗法治疗 2 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并与针刺法进行对照研究 ,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SP和VI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两组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能降低患者的血浆SP含量及提高VIP含量 ,但以实验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浆P物质(SP)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浆SP及TNF-α浓度。结果治疗12 d后,各组患者血浆SP及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P及TNF-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