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者对71名中老年网球运动爱好者进行了有关医学及老年生理学的调查。调查对象分为男1组(50岁~)、男2组(60岁~)、男3组(70~79岁)和女子组(50~59岁),调查结果:男1组适应此项运动;男3组不宜此项运动,男2组和女子组虽可参加此项运动,但随年龄的增大,不适应此项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作者指出,心电图ST段和T波运动前后有异常者不适宜此项运动,对老年人应加强经常性的医学监护,定期作运动前体检(着重于心血管方面),以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控制运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为特异性运动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46例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按主观意愿分为对照组(n=19)和运动组(n=27),对照组患者维持生活习惯不变,运动组则进行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体成分仪测定身体成分,利用症状限制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功率(MP)和力竭时间(ET),并描绘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患者脂肪质量、体脂百分比、安静心率和血压下降(P < 0.05),VO2max、MP和ET增加(P < 0.05),递增负荷运动实验中心率曲线和血压曲线发生右移;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 > 0.05)。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安静心率和血压、脂肪质量和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 < 0.05),VO2max、MP和ET升高(P < 0.05)。结论:12周低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老年男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下调脂肪含量,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在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地64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心梗组)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及临床随访平均24.12±7.7月;并以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心梗组运动试验前为Q-Tcd(40.21±15.21)ms,运动试验后为(59.3±20.17)ms;对照组Q-Tcd运动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Q-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检测蹼泳运动训练中肌氧含量的变化,指导赛前训练,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优秀蹼泳运动员10名,其中男4名,女6名。运动员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递增负荷运动,结合NIRS肌氧监测仪、MAX-II心肺功能仪对运动员进行监测,分析骨骼肌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摄氧量(VO2)、二氧化碳呼出量(VCO2)和血乳酸(LA)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VO2max、乳酸阈(LT)、通气阈(VT)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运动开始后,骨骼肌中的血容量逐渐上升,而HbO2含量逐渐下降,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和时间的延长HbO2下降显著,当到达"氧离解拐点"时,HbO2持续下降。运动初期VO2曲线位于VCO2曲线上方,随着运动负荷逐级递增后,VO2和VCO2曲线随之上升,当到呼吸商拐点时,VCO2曲线超过VO2曲线。运动初期血LA值缓慢上升,到达LT拐点后,血LA值急剧上升。运动员HbO2含量与VO2和LA均呈现高度相关(P<0.01);运动员的VO2max、VT、LT值与运动成绩的显著相关(P<0.01)。结论 NIRS技术对监测运动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将肌氧含量监测应用于蹼泳运动员训练中,指导赛前训练,预测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 875例来我院体检的老年人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清尿酸、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结果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3.7%,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7.5%,女性为16.1%,男性高于女性(χ2=45.72,P<0.01)。高尿酸血症组血脂紊乱、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χ2=61.39~178.52,P<0.01)。结论老年人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应密切注意老年人血尿酸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陈秋妍 《广州医药》2014,45(6):72-75
目的 调查汕头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以及年龄分布特征,并探讨脂肪肝的健康管理方法.方法 对2012年5月-2013年8月的16个月中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随机抽取3155例人员进行调查,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度,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55例检查结果中共检出脂肪肝884例,男性患病率(31.3%)高于女性(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50岁前各年龄组间的脂肪肝总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但在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反而有所增加,在20~49岁各年龄组间,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岁以后各年龄组间,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汕头地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并呈逐渐年轻化趋势.提倡加强人们的健康检查意识,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时预防,纠正不良习惯,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沙市健康人群12导联体表心电图长(短)PR间期出现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 025例自出生6 min至83岁长沙市人群,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心率、PR间期。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短PR间期出现率19.65%(791/4 025例),14岁之前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χ2=432,P<0.01),在出生至不足1个月、1个月至不足1岁达最高值(分别为43.29%,44.34%),在14~17岁、40~49岁、50~59岁达最低值(分别为0.20%,0.41%,0.33%)。长PR间期出现率3.58%(144/4 025例),在出生第1年达最高值(6.74%),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 14~17岁达最低值(0.20%),50岁以后又逐渐增高。长(短)PR间期总体男女性别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短)PR间期存在于健康人群中,儿童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心率及心房容积随年龄而改变,10岁前长(短)P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成人。成人出现长(短)PR间期需定期随访,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制定特异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40名男性肥胖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 ≥                25 kg.m-2)]随机分为运动组(n=20)和对照组(n=20)。运动组受试者进行有氧运动干预,每周5次,每次持续50~60 min,共8周;对照组受试者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的身体成分、血液动力学参数[(心率(HR)和血压)]和心率变异性(HRV)参数[总功率(TP)、标准化低频功率(LFn)、标准化高频功率(HFn)以及LFn/HFn比值]。结果:实验前2组受试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运动组受试者脂肪质量(FM)、体脂百分比(BF%)、安静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下降(P<0.05或P<0.01),TP和HFn(P<0.01)升高,LFn和LFn/HFn比值降低(P<0.01);对照组受试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后运动组受试者FM、BF%、安静HR、SBP、DBP、LFn和LFn/HFn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P和HFn明显升高(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有效降低肥胖青少年安静时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迷走神经张力。
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上海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保障其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上海流动老人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涉及的752名流动老人,参保率为85.7%,主要参保地为户籍地;平常生小病就医率为56.8%(427人),自行买药占39.5%(297人);174名经医生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流动老人患者中接受过社区随访的仅占29.9%(52人)。流动老人住院率为4.0%(30人),经医生诊断需住院的有40人,实际住院人数为30人,应住院未住院患者中主要原因为本人/家人觉得没有必要占60.0%(6人),无人回答因经济困难未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在流动原因为养老者中最高,因为照顾子女者中最低;参加过社区健康体检者卫生服务利用率比未参加过者高;是否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率没有影响,但是参加居民医保者其利用率显著高于参加其他类型医保者。 结论 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率明显较低,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例如慢性病社区管理的覆盖盲区,社会医疗保险没有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应该制定出适宜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相关政策与措施,同时提高流动老人的健康素养等,从而提高其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楼梯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与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检查动态心电图、完成楼梯运动试验的715例不同性别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运动停止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恢复情况。结果各性别楼梯运动停止后10 min内心率恢复值随时间延续而逐渐增大,其中每相邻2 min之间的心率恢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受检者运动停止后1~10 min的10个测定时间点心率恢复值不全相等,总体趋势为女性组大于男性组。结论楼梯运动停止后的10 min各性别心率均处于恢复状态,但女性心率恢复比男性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