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飞  陆永萍  刘蕊  张容亮  李云燕 《重庆医学》2015,(18):2570-2571
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测定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杨氏模量值,探讨其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该院临床确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2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5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34例、桥本甲状腺炎33例。另选取甲状腺正常的1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常规超声检查排除甲状腺结节。进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得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组织的定量弹性平均值(Mean)、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和弥散度(SD)。结果对照组杨氏模量值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杨氏模量值的M 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此项外对照组杨氏模量值与各疾病组杨氏模量值的M ax、M ean、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通过分析弹性图及测量杨氏模量的绝对数值,可以反映甲状腺组织的硬度,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thyroidism,PHT)患者甲状腺组织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的杨氏模量值与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50例PHT患者及40例健康志愿者甲状腺组织测量杨氏模量值,并且分析杨氏模量值与血清中TSH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不同部位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T患者甲状腺组织杨氏模量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T患者甲状腺组织杨氏模量值与血清中TSH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对PHT患者甲状腺组织进行杨氏模量值的测量,可作为诊断PHT的一项指标,可间接反映PHT患者血清中TSH的水平,为PHT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结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1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住院病人,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25例,非三阴性乳腺癌(非TNBC组)46例,观察对比2组常规超声图像特征,同时进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弹性杨氏模量值,并进行BI-RADS分类的调整,比较联合诊断前后的诊断准确度。结果常规超声中,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呈现出良性肿瘤特征,在边缘毛刺征率、后方回声衰减率及微钙化率方面较高,而淋巴结转移率较低(P < 0.05~P < 0.01)。TNBC组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杨氏模量值Emean和Emax值明显低于非TNBC组(P < 0.01)。联合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进行BI-RADS分类调整之后,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2%,漏诊率为8%。结论常规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三阴性乳腺癌可以降低BI-RADS分类的漏诊率,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35例(能够经肝脏穿刺活检或获得肝脏标本证实的)NAFLD患者术前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获得肝脏杨氏模量平均值(Mean),对Mean与病理NAFLD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期NAFLD患者Mean的组间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Mean预测NAFLD的效能。结果:NAFLD不同病理分级间Mea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NAFLD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P<0.05);Mean与NAFLD分期呈正相关(rs=0.916,P<0.05)。Mea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曲线下面积为0.971(95%CI=0.949~0.994),敏感度91.3%,特异度97.0%,截点为7.30 kPa。Mea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曲线下面积为0.984(95%CI=0.969~0.999),敏感度98.6%,特异度88.7%,截点为9.05 kPa。Mean预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40~0.990),敏感度90.0%,特异度88.5%,截点为11.35 kPa。结论: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Mean可反映NAFLD的严重程度,是NAFLD分期较为敏感的方法,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特征,探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状况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科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46例,年龄(47.9±2.8)岁,健康志愿者31例,年龄(46.7±3.2)岁。使用法国Supersonnic公司的AixPlore型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L4-15线阵探头,获取帕金森病患者双侧、对照组右侧的肱二头肌及肱桡肌松弛状态下长轴杨氏模量值,探讨正常人及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明显侧与对侧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差异。结果松弛状态下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明显侧、对侧及对照组肱二头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9.94±20.91) kPa、(47.77±24.00) kPa和(24.44±5.09)kPa,帕金森病患者双侧肱二头肌杨氏模量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明显侧肱二头肌长轴杨氏模量值高于对侧(P〈0.05);松弛状态下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明显侧、对侧及对照组肱桡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分别为(32.18±17.19)kPa、(28.41±13.19)kPa和(21.71±7.45)kPa,帕金森病患者两侧肱桡肌杨氏模量值均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但帕金森病患者两侧肱桡肌长轴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检测帕金森病患者肱二头肌、肱桡肌杨氏模量值差异,为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状态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蒲红  刘哲  向谦 《中外医疗》2013,(33):80-80,82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水林佳)联合DSG-3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3次/d,治疗组在服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3次/d基础上,配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30 min/d;疗程3月,观察两组肝功能ALT、AST、GGT、TB及肝脏彩色超声影像改变.结果治疗组肝功能ALT、AST、GGT、TB及肝脏超声影像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胶囊联合DSG-3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肌张力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患者30 例作为病变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0 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病变组双侧、对照组右侧腓肠肌的杨氏模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俯卧位时病变组患侧、健侧及对照组腓肠肌杨氏模量值分别为(62.28±19.22)、(22.47±7.42)及(20.47±2.47)kPa,仰卧位时病变组患侧、健侧及对照组腓肠肌杨氏模量值分别为(62.44±18.49)、(21.10±2.28)及(20.17±2.13)kPa,病变组患侧腓肠肌杨氏模量值高于健侧及对照组(P <0.05)。结论实时剪切波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估脑卒中后下肢痉挛肌的硬度变化,客观地评定肌张力的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巢弹性的影响因素,获取正常卵巢杨氏模量的参考值范围,评估及预测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技术在卵巢储备功能方面的可行性。 方法 应用SWE超声诊断仪对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的671例体检者的卵巢组织进行弹性测定,获得正常卵巢组织的杨氏模量值。 结果 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卵巢杨氏模量值大于育龄期(P<0.01)。育龄期中月经增生期与分泌期卵巢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期中不同年龄阶段组间卵巢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期卵巢杨氏模量最小值为(12.8±4.08) kPa、最大值为(16.9±4.86)kPa、平均值为(14.63±4.31) kPa。 结论 生理阶段影响正常卵巢组织的杨氏模量,月经周期对卵巢杨氏模量无影响,正常卵巢组织的硬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硬。  相似文献   

9.
唐一植  陈伟  靳丽嘉  李倩 《四川医学》2020,41(12):1217-122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包括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患者50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患者50例,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应用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比较三组患者胫神经超声特征、横截面积(CSA)及杨氏模量值。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DPN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与胫神经CSA、杨氏模量值的相关性,探讨胫神经杨氏模量值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CSA及杨氏模量值对胫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DPN组胫神经较NDPN组及健康对照组神经束回声减低,神经外膜增厚,"筛网状"结构模糊。三组组内左右侧胫神经CSA、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胫神经CSA、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型糖尿病患者胫神经CSA与杨氏模量值呈正相关(r=0.67,P <0.01),胫神经MCV分别与胫神经CSA和杨氏模量值呈负相关(r=-0.54,P<0.01; r=-0.62,P<0.01)。DPN组TCSS分别与CSA和杨氏模量值呈正相关(r=0.29,P<0.01; r=0.30,P<0.01)。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胫神经杨氏模量值。胫神经杨氏模量值诊断DPN最佳截点值为46.7 k Pa,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88%。结论高频超声结合SWE可通过神经形态和硬度的改变评估2型糖尿病胫神经病变,是诊断DPN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性别、体位及踝关节角度对成人下肢腓肠肌杨氏模量值测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7月健康志愿者男女各25例,应用实时剪切波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仰卧位及俯卧位踝关节中立位时双侧腓肠肌杨氏模量值,以及俯卧位不同踝关节角度时左下肢腓肠肌杨氏模量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踝关节角度相同时,不同性别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时腓肠肌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踝关节角度状态下腓肠肌的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时剪切波成像技术测量下肢腓肠肌弹性受不同踝关节角度的影响,性别、体位对测值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对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7例接受肾移植治疗的肾衰竭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椎体叶间动脉、肾段动脉、肾主动脉的相关血流参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峰值流速);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肾皮质、髓质、肾窦的弹性模量。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对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 57例接受肾移植治疗的肾衰竭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14例,发生率为24.56%。急性肾损伤组肾长径短于非急性肾损伤组(P <0.05)。急性肾损伤组肾椎体叶间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肾皮质弹性模量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椎体叶间动脉搏动指数增加[O^R =3.522(95% CI:1.203,10.304)]、阻力指数增加[O^R =3.294(95% CI:1.125,9.637)]、肾皮质弹性模量增加[O^R =3.016(95% CI:1.031,8.825)]均是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 <0.05),肾长径增加[O^R =3.418(95% CI:1.168,9.998)]是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肾椎体叶间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肾皮质弹性模量单一及联合预测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性分别为71.4%(95% CI:0.420,0.904)、60.7%(95% CI:0.326,0.836)、71.4%(95% CI:0.420,0.904)、85.7%(95% CI:0.562,0.975);特异性分别为74.4%(95% CI:0.585,0.859)、60.5%(95% CI:0.445,0.746)、60.5%(95% CI:0.446,0.746)、72.1%(95% CI:0.561,0.842);AUC分别为0.740(95% CI:0.575,0.905)、0.648(95% CI:0.477,0.818)、0.718(95% CI:0.573,0.862)、0.803(95% CI:0.642,0.964)。结论 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可用于预测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尤以肾椎体叶间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肾皮质弹性模量对肾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预测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曲张静脉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另选取84例肝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所有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比较不同程度患者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因素,采用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增加,患者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逐渐升高;92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共有24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为26.09%(24/9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比高于未发生患者,门静脉宽度大于未发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未发生患者,肝弹性值、脾弹性值高于未发生患者(P <0.05);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180(95%CI:1.037,9.757)]、肝弹性值[O^R=3.873(95%CI:1.262,11.881)]、脾弹性值[O^R=3.647(95%CI:1.189,11.189)]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 <0.05);ROC分析显示,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预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5.39 kPa和30.01 kPa,敏感性分别为83.33%(95%CI:0.626,0.953)和79.17%(95%CI:0.577,0.929),特异性分别为86.76%(95%CI:0.764,0.938)和89.71%(95%CI:0.798,0.957)(P <0.05)。结论 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白三烯B4(LTB4)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儿对症治疗,治疗28 d后,依据肺功能指标改善状况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结果将患儿分为病情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佳组。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血清ECP、LTB4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儿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ECP、LTB4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控制不佳17例,63例患儿病情控制良好且未见复发。控制不佳组过敏史、呼吸道反复感染史占比及血清ECP、LTB4水平均高于控制良好组(P <0.05)。过敏史[■=3.557(95%CI:1.053,12.023)]、呼吸道反复感染史[■=4.923(95%CI:1.289,18.806)]、血清ECP水平升高[■=3.770(95%CI:1.115,12.741)]、血清LTB4水平升高[■=4.212(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血乳酸水平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B)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0月厦门长庚医院收治的211例AUGB患者为研究对象,自AUGB患者入院治疗后随访30 d收集患者基本资料。通过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UGB患者的血清PGE-2和血乳酸水平,分析影响AUGB患者预后的因素,检测血清PGE-2和血乳酸水平预测AUGB患者预后。结果 重度AUGB病情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轻度和中度AUGB病情组(P <0.05),重度AUGB病情组血乳酸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AUGB病情组(P <0.05);中度AUGB病情组血清PGE-2水平低于轻度AUGB病情组(P <0.05),中度AUGB病情组血乳酸水平高于轻度AUGB病情组(P <0.05)。211例AUGB患者随访期间死亡20例,其余191例生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UGB次数[O^R=4.063(95% CI:1.672,9.875)]、MEWS[O^R=6.080(95% CI:2.502,14.776)]、Rockall评分[O^R=6.855(95% CI:2.821,16.660)]、血乳酸[O^R=4.175(95% CI:1.718,10.145)]、血清PGE-2[O^R=3.927(95% CI:1.616,9.545)]是影响AUGB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E-2、血乳酸及二者联合预测AUGB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75.00%(95% CI:0.506,0.904)、70.00%(95% CI:0.457,0.872)和70.00%(95% CI:0.457,0.872),特异性分别为80.10%(95% CI:0.736,0.854)、77.49%(95% CI:0.708,0.831)和90.05%(95% CI:0.847,0.938),AUC分别为0.772(95% CI:0.660,0.884)、0.766(95% CI:0.671,0.861)和0.907(95% CI:0.847,0.968)。结论 血清PGE-2、血乳酸不仅与AUGB患者病情有关,也与AUGB患者预后有关,且血清PGE-2联合血乳酸预测AUGB患者的预后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ph1表达对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尿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内分泌科因控制血糖重复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68例.根据首次、再次入院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将患者分为蛋白尿进展组62例和蛋白尿非进展组206例.比较两组首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121例患儿,按术后是否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分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和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比较两组患儿的LVEF、NT-proBNP、cT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9例,发生率为32.23%;两组的年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LVEF、NT-proBNP、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年龄小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LVEF低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NT-proBNP、cTnI高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436(95% CI:0.186,0.769)]、LVEF[O^R=0.877(95% CI:0.779,0.987)]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主动脉阻断时间[O^R=3.652(95% CI:1.425,7.002)]、体外循环时间[O^R=3.702(95% CI:1.463,8.652)]、机械通气时间[O^R=2.025(95% CI:1.165,5.385)]、NT-proBNP[O^R=1.005(95%CI:1.003,1.007)]、cTnI[O^R=3.758(95% CI:1.549,9.121)]是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预测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76.5%(95% CI:0.682,0.875)、81.2%(95% CI:0.751,0.932)、78.6%(95% CI:0.693,0.887)、86.5%(95% CI:0.793,0.932),特异性分别为73.5%(95% CI:0.602,0.835)、79.6%(95% CI:0.693,0.900)、75.5%(95% CI:0.659,0.861)、84.2%(95% CI:0.782,0.935)。结论 LVEF、NT-proBNP、cTnI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参数联合microRNA-206(miR-206)评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5例NSTEAMI患者,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双支病变组(32例)、多支病变组(18例)。对比不同病变程度患者IVUS参数、血清miR-206,分析IVUS参数、血清miR-206与NSTEA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访2年,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对比发生组与非发生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TEA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参数、血清miR-206预测NSTEAMI患者发生MACE的效能。结果 多支病变组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血清miR-206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单支、双支组(P <0.05),且双支病变组均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P-选择素、肾脏损伤分子1(KIM-1)对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能,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清P-选择素、尿KIM-1、白蛋白、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入院用药史(利尿剂、质子泵抑制剂、抗血小板药);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P-选择素、尿KIM-1对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合并急性肾损伤28例(28.00%),其中,肾小球轻微病变13例、IgA肾病8例、膜性肾病4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节段性肾小球肾炎1例。72例(72.00%)肾病综合征患者未合并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组的血清P-选择素、尿KIM-1、血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和使用利尿剂占比均高于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中期超声宫颈管长度(CL)联合血清白蛋白(ALB)检测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定期产检的113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早产分为早产组和非早产组,分别有31和82例。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超声CL、血清ALB水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双胎妊娠早产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超声CL、血清ALB及两者联合预测双胎妊娠早产的价值。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孕前BMI、检查孕周、孕产史、受孕方式、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Hb、WBC、PLT、TC、TG、Scr及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产组胎膜厚度大于非早产组(P <0.05),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占比高于非早产组(P <0.05)。早产组超声CL短于非早产组(P <0.05),血清ALB水平低于非早产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厚度厚[O^R=2.901(95% CI:1.047,8.039)]、超声CL短[O^R=0.299(95% CI:0.108,0.828)]、血清ALB水平低[O^R=0.309(95% CI:0.112,0.857)]是影响双胎妊娠孕妇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CL、血清ALB及两者联合对双胎妊娠早产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3.87%(95% CI:0.655,0.939)、87.10%(95% CI:0.692,0.958)、80.65%(95% CI:0.619,0.919),特异性分别为87.80%(95% CI:0.783,0.937)、71.95%(95% CI:0.608,0.810)、98.78%(95% CI:0.925,0.99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95% CI:0.825,0.946)、0.811(95% CI:0.726,0.878)、0.910(95% CI:0.841,0.955)。结论 孕中期超声CL、血清ALB联合检测对双胎妊娠早产的预测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淀粉酶(AMS)、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SAP未合并腹腔感染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生存组(40例)、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及Ranson、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Pearson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Ranson、MOD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hrelin、AMS、hs-CR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年龄、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治疗前后血清Ghrelin、AMS、hs-CRP及Ranson、MODS评分的差值高于死亡组。确诊感染5 d后血清Ghrelin、AMS、hs-CRP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 =0.570、0.515和0.650,均P <0.05),与MODS评分亦呈正相关(r =0.657、0.745、0.527,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50岁[O^R=1.937(95% CI:1.215,3.087)]、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O^R=3.384(95% CI:2.332,4.911)]、合并低氧血症[O^R=2.021(95% CI:1.308,3.124)]、Ghrelin[O^R=2.994(95% CI:1.706,5.253)]、AMS[O^R=3.109(95% CI:2.041,4.736)]、hs-CRP[O^R=3.863(95% CI:2.455,6.079)]、Ranson评分[O^R=3.544(95% CI:2.118,5.931)]、MODS评分[O^R=4.297(95% CI:2.704,6.829)]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确诊感染5 d后血清hs-CRP预测预后AUC为0.819(95% CI:0.535,0.789),当截断值>334.71 ng/L时,敏感性为61.11%(95% CI:36.14%,81.74%),特异性为70.00%(95% CI:53.29%,82.91%)。AMS AUC为0.775(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30.56 u/L时,敏感性为88.89%(95% CI:63.93%,98.05%),特异性为62.50%(95% CI:45.81%,76.83%)。Ghrelin AUC为0.671(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2.22 mg/L时,敏感性为72.22%(95% CI:46.41%,89.29%),特异性为87.50%(95% CI:72.40%,95.3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Ghrelin、AMS、hs-CRP高低危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Ghrelin、AMS、hs-CRP在SAP合并腹腔感染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重要因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