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毛霉病(mucormycosis)又称藻霉病、接合菌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包括最常见的根霉、毛霉、根毛霉、小克银汉和共头霉等[1]。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危害较大的感染性疾病,毛霉病的全因死亡率40%~80%,取决于宿主基础情况和感染部位[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感染前均有接受人工肝治疗和使用广谱抗生素史。起病后均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的临床表现,咳黄白色黏液脓性痰多见;有左心衰表现6例,Ⅰ型呼吸衰竭5例;白细胞升高6例,胸部X线表现多为片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迅速发展到双肺野广泛实变。确诊依靠痰或肺泡灌洗液培养毛霉菌阳性。毛霉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87.5%)。7例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5例需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100%,存活时间为(6±3.5)d。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肺毛霉菌病起病急骤、进展快,呼吸道症状明显,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单用氟康唑治疗无效,预后差。临床上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重型肝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应警惕肺毛霉菌病,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消除真菌感染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部毛霉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探讨毛霉菌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将 3例死亡原因不明的病例进行尸检 ,病理诊断为深部毛霉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毛霉菌感染的原因、入侵途径、病变部位以及毛霉菌病的分型 ,并对诊断、治疗和预后加以讨论。结果 毛霉菌病分为鼻脑型、肺型、消化道型、播散型 (败血症型 )。病理特征为 :在病变的血管壁、血管腔、坏死组织中可见到大量的真菌菌丝 ,菌丝不分隔 ,分支少呈直角分支 ,有较多皱褶 ,HE染色呈紫色 ,PAS染色呈紫色。临床上有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史 ,临床表现视其感染部位而不同 ,但无特异性。本组未行抗真菌治疗 ,发病到死亡时间为 10~ 2 0d。结论 深部毛霉菌病临床诊断较困难 ,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 ,一旦出现肺或其他部位的感染 ,抗生素治疗无效 ,应警惕本病的可能 ,对于脑及肺部的局部病灶应尽早手术并合用二性霉素B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气管支气管毛霉菌病是一种相对罕见、具有侵袭性的肺毛霉菌病~([1]),此类病变主要侵犯各级气管及肺内血管,导致致命性肺梗死和大咯血的发生~([2]),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此类肺毛霉菌病的致死率高达76%,其死亡率远高于其他部位毛霉菌感染性疾病~([3-4])。  相似文献   

5.
 鼻-眼-脑型毛霉菌感染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成功治疗脑毛霉菌病报道较少。本文对某院1例使用泊沙康唑联合静脉滴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鼻-眼-脑型毛霉菌病的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灌洗液G试验联合GM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肺部感染可疑IPA患者80例。对80例疑似肺曲霉菌病患者的BALF进行GM和G试验,试验结果与临床诊断和拟诊阳性结果进行比较,计算GM试验和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等,并将两者诊断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0例疑似IPA患者,确诊5例(6.25%),临床诊断15例(18.75%),拟诊21例(26.25%),排除IPA患者39例(48.75%)。GM试验检测出阳性患者39例,假阳性患者5例。其灵敏度82.93%、特异度87.18%、PPV87.18%、NPV82.93%;G试验检测出阳性患者37例,假阳性患者4例。其灵敏度80.49%、特异度89.74%、PPV89.19%、NPV81.40%。GM试验中,IPA感染患者I值高于未感染患者(t=10.571;P=0.009);G试验中,IPA感染患者BG浓度高于未感染者(t=21.225;P0.01)。80例患者GM试验和G试验共同诊断为阳性患者共31例,共同诊断为阴性患者35例,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41;P0.01)。结论支气管灌洗液G试验联合GM试验对感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在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早期应用伏立康唑,同时辅以相关支持治疗.结果 3例确诊患者中,2例治愈;11例临床诊断患者9例治愈;3例拟诊患者2例治愈,平均治愈率为76.5%.结论 无论确诊、临床诊断或拟诊的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尽早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均能改善症状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侵袭性镰刀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选择2016年7月15日,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血液病区住院治疗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合并侵袭性镰刀菌病的13岁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文献复习设定检索策略为:以"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侵袭性镰刀菌病"malignant"hematologic disease"及"invasive fuasriosis"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侵袭性镰刀菌病的相关文献,检索年限设定为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总结儿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侵袭性镰刀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 结果①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MDS。化疗后,其胸部CT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随后四肢、躯干出现紫红色硬结伴中央坏死,并且四肢出现多个皮下液性包块。皮肤活组织病理学检查、骨髓培养和包块引流物培养均提示镰刀菌感染,针对镰刀菌感染采取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策略。随访患儿至2017年4月5日,因患儿原发基础疾病无法缓解,家属放弃治疗出院。②共计检索到国内外相关文献7篇,涉及21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侵袭性镰刀菌病患儿,其中男性患儿为12例,女性为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并且积极化疗+抗感染治疗无效,预后较差。21例患儿中,死亡为14例,治愈为7例。 结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镰刀菌病患儿应早诊断,并且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同时,给予有效和足量、足疗程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可作为治疗侵袭性镰刀菌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在早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诊断的可行性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临床确诊或拟诊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血清曲霉菌GM抗原的水平后,将其中2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3例)、B组(14例),均给予伏立康唑静脉与口服序贯治疗,在6、8、12周时评价临床疗效:A组检测血清GM、临床特征、痰真菌培养及胸部CT;B组观察临床特征、痰真菌培养及胸部CT.结果 临床确诊或拟诊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2例,血清GM阳性30例,其中27例患者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治疗6周,A组治愈5例,湿效6例,好转1例,有效率84.6%;B组治愈7例,显效4例,好转1例,有效率78.6%;治疗8周,A组治愈9例,显效3例,有效率92.3%;B组治愈7例,显效5例,好转1例,有效率85.7%;12周,A组治愈10例,显效3例,有效率100.0%;B组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率92.9%;其中A组1例在11周时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死亡,B组1例在8周抗真菌治疗效果欠佳时放弃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ELISA检测可用于早期临床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以cutoff≥0.5为阳性折点,给予先发抗真菌治疗有重要意义;定期连续观察血G-M可用于肺曲霉菌治疗的病情监测,同时联合胸部CT、痰培养可用于抗真菌治疗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预防及补救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以及确诊或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使用泊沙康唑进行补救治疗的患者共14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9例预防患者均未发生突破性感染;5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2例确诊毛霉菌属感染,使用泊沙康唑联合治疗,30d评价,3例(60.0%)获得部分缓解,90d评价,3例(60.0%)获得完全缓解;1例(20.0%)患者发生Ⅱ度肝功能损伤。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泊沙康唑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以及补救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尤其可用于毛霉菌属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1例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患者的诊疗过程, 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女性, 65岁, 身体质量指数(BMI)31.1 kg/m2, 左肱骨近端骨折后行"左肱骨头假体置换术", 术后10个月伤口愈合不良伴渗出, 左肩关节活动受限, 诊断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感染扩创病灶清除术及假体取出术, 组织、骨水泥、假体均培养出贪婪皮肤杆菌。检索并筛选出4篇文献, 共报道30例因贪婪皮肤杆菌引起PJI的患者(髋关节28例, 肩关节2例), 78.6%(22例)的人工髋关节假体(THA)手术采用直接前入路(DAA); 术前关节液培养阳性率为71.4%, 29例进行外科手术结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除一例患者反复感染, 行3次手术外, 其他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常见于肥胖且采用DAA的THA患者, 少数病例也见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术前受累关节穿刺微生物培养敏感性较高, 可为手术策略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1例拟康宁木霉引起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情况。方法 总结1例拟康宁木霉引起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60岁,因“间断发热伴腰膝痛半月余”入院,依据检查结果,给予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更昔洛韦治疗无明显好转。外周血第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为拟康宁木霉,考虑木霉菌血流感染,给予伏立康唑口服后患者发作间期逐渐延长,由每2~3 d发作一次延长至每4~5 d发作一次,体温峰值有所下降,腰及膝关节疼痛程度减轻;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随访1个月余患者逐渐退热,腰膝痛随之缓解,但出院2个月后猝死。检索外文文献报道病例38例(中国1例),中文文献报道病例2例,共计40例。文献检索统计木霉感染患者基础疾病以器官移植(12例)、血液病(9例)、腹膜透析(6例)为主,患者临床表现以肺部感染(8例)、腹膜炎(6例)、播散感染(5例)为主,地区分布以欧美国家居多(26例),亚洲5例,非洲2例,南美洲1例,地区不详6例。检出病原体以长梗木霉为主(24例)。结论 木霉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易误诊,建议尽早送检NGS明确病原体,以争...  相似文献   

13.
出芽短梗霉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暗色酵母样真菌, 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正常免疫力患者中感染极其罕见。本文报告一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女性感染出芽短梗霉病例, 该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临床表现不典型, 行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查见出芽短梗霉生长, 行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明显好转。通过文献回顾, 发现全球报道亦少见, 共31例患者,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1例, 年龄4月龄~79岁, 2例患者免疫功能正常, 无感染高危因素, 余有基础疾病、继发性免疫抑制、外伤、移植等病史。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主要与受累系统相关, 经抗真菌治疗好转及痊愈24例, 7例死亡。近来年真菌感染越来越常见, 出芽短梗霉所致真菌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 无免疫缺陷机体亦可能感染。通过mNGS检查可有效检测病原菌, 从而及时诊断, 缩短病程, 有效治疗。方法结果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了解放射根瘤菌致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回顾性收集1例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放射根瘤菌急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 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患者右眼白内障手术后4 d, 出院后因"右眼急性化脓性眼内炎"收住入院。入院当天即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取出、后囊膜切开等手术, 术中取玻璃体液培养, 结果为放射根瘤菌, 可能是接触蔬菜根上的土壤后触摸眼结膜引发感染。采用敏感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全身用药)和左氧氟沙星(局部滴眼)治疗, 术后21 d眼部症状稳定, 矫正视力为20/133, 眼部感染治愈出院。此病例为国内首例白内障手术后放射根瘤菌急性眼内炎, 临床应重视由该菌引起的眼部感染, 白内障手术后或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应避免接触土壤, 出现症状需及时送细菌培养, 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某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例中间普雷沃菌引起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 并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男性, 50岁, 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2个月"入院, 取病变组织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示中间普雷沃菌, 诊断为中间普雷沃菌脊柱炎, 经开放病灶清除、置管冲洗+自体骨移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给予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静脉滴注, 奥硝唑冲洗治疗后感染获得控制。共检索出符合条件文献16篇, 加上本病例, 共纳入17例患者,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0例; 危险因素主要为糖尿病和使用皮质类固醇病史(占35.3%); 最常见的侵犯部位为腰椎(12例)、胸椎(6例)等; 病原学培养阳性13例; 分子学检测阳性3例, 染色镜检阳性1例。17例患者均接受了抗厌氧菌治疗, 其中14例联合手术治疗; 1例死亡, 病死率为5.9%, 5例存在部分神经功能损伤, 致残率为29.4%。抗厌氧菌治疗联合手术者生存率为92.8%, 3例单独抗厌氧菌治疗未行手术者均治愈。 结论 中间普雷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误诊, 建议尽早送检mNGS明确病原体, 以争取救治时机,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红串红球菌是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人类感染罕见,国内尚缺乏报道。本文报告1例在糖尿病基础上以发热、肺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经肺穿刺活检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证实为红串红球菌感染,在此基础上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供国内外同行参考,以期今后对该菌感染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1月某院收治并诊断为流产衣原体非典型重症肺炎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3~73岁,急性起病,均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3例患者有家禽接触史,1例有流产山羊接触史。4例患者从有临床症状到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间隔时长为1~6 d,且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均<200 mmHg,随病情发展呈进行性下降,需积极呼吸机支持。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3例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4例患者中2例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例患者肌酸激酶升高,4例患者血清肌酐均升高,2例轻度低钠血症;4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明显升高。4例患者胸部CT表现以单个或多个肺叶累及为主,渗出实变,后期累及多个肺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均检测出流产衣原体DNA序列。结合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接触史、胸部CT、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结果,诊断为流产衣原...  相似文献   

18.
Mucormycosis     
Over recent years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ucormycosis refers to a rare, life threatening, opportunistic disease caused by filamentous fungi of the order Mucorales. Most frequently mucormycosis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ketoacidotic diabetes and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aemia. This study of fifteen patient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vasive mucormycosis, and goal was also to propose for an 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as survival can only be improved by aggressive surgery and antifungal therapy. I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biopsy and autopsy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t Szent László Hospital between 1992-2003 were evaluated fifteen histologically documented cases of mucormycosis. The underlying diseases were hematological malignancy with neutropenia in ten cases, chronic leukaemia with neutropenia, chronic leukaemia with latent diabetes mellitus and diabetes mellitus one case each. Three cases did not belong to any typical risk group. An in vivo diagnosis was made only in four patients with a rhinocerebral manifestation. Radical necrectomy and long-term antifungal therapy cured two of them. Two patients died of a generalised infection despite therapy. None of the systemic infections could be cured. The diagnosis was made post mortem in eleven patients. Selected clinical forms of mucormycosis are illustrated with short case repor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20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经脑脊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者中男性4例,平均年龄35.2岁。脑脊液检出马尔尼菲篮状菌平均时间8 d。脑脊液改变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头颅影像检查主要表现为颅内感染灶。5例患者结局均死亡,其中2例误诊为中枢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例病情危重入院不足1周死亡,1例经过有效抗真菌治疗但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3例既往接受过规范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 结论 艾滋病合并中枢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液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患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院住院并从血液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KP)的383例K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耐药情况分为CRKP组(114例)和non-CRKP组(269例), 根据预后情况将114例CRKP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 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4例),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感染结局等, 并分析患者感染及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KP对替加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8)。CRKP组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及患者住院病死率均高于non-CRKP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前患有急性胰腺炎(OR=16.564, P<0.001)、低蛋白血症(OR=8.588, P<0.001)、感染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2.733, P=0.017)、输血(OR=3.968, P=0.001)、支气管镜检查(OR=5.194, P=0.014)、感染前30 d内手术(OR=2.603, P=0.010)和接受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OR=2.663, P=0.011)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前患有心功能不全(OR=11.094, P=0.001)、合并肺部感染(OR=20.801, P=0.010)、感染性休克(OR=9.783, P=0.002)、意识障碍(OR=11.648, P=0.001)和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OR=5.333, P=0.018)是BSI CRK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BSI分离的KP对替加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与CRKP BSI密切相关, 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意识障碍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导致BSI CRKP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