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中药工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大广药”名牌战略,注重改善中药品种、技术结构和剂型结构,提高产品外向度,提升医药投资引力,进一步完善中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模式识别理论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的实践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1990年以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中药材的分类识别,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动学,药效学以及中药化学结构预测等学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中医药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组分结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丰富发展。该文在归纳总结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发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组分结构提出的背景以及在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创新中药制剂中的作用和进展。组分结构研究推动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变革,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06,28(10):1438-143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局新闻发言人沈志祥表示,为加快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国家将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沈志祥说,中药产业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地位将更加突出。国家将支持中药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疗效确切、原创性强的中药大品种的产业化开发,鼓励企业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提高中药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提升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化,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也必然会相应变化。中药业正从传统产业向现代高科技产业演化。产业链管理把现代中药业看成一个高度专业化又高度集成的链条,要求提高整个中药产业的系统竞争力,具体是:提高现代中药产业链整体的运行效率;促进现代中药产业的结构优化,提高现代中药产业的盈利能力。只有使整个产业有更高的盈利能力,现代中药产业才有可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技术》2001,3(4):15-15,19
今年,国家经贸委公布了 13个行业的“十五”规划,提出了今后几年行业发展的重点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其中,医药行业规划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原则。主要目标是对医药行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重点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优势原料药,并提出了促进发展政策。   生物及中药公司受益明显   1.生物医药企业受到扶持 对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十五”规划中指出:改造传统药物工艺;开发新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药品;开发新型剂型。国家将给予资…  相似文献   

7.
"方以药成",中药制剂是研究中药原料制成适宜剂型后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过程。以制剂原料前处理特点来划分,其发展经历了中药材直接粉碎初步提取、中药饮片粗放提取初步除杂、精制纯化3个阶段。随着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以及新理论提出,中药制剂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组分结构中药制剂,其特点是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制清楚、ADME/T性质确定、释药系统设计合理、生产质量科学可控。这就势必要求多学科交叉、互融,系统地解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该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药制剂的发展,分析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多学科交叉促进现代创新中药制剂尤其是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为未来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是临床中医学长期实践的产物,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中药研究思路,这严重制约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结构优化、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质控研究、组分体内药动学研究5个方面进一步系统深入地阐述以组分为功能单位的中药研究新模式,以期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蛋白多肽类及多糖类成分是中药中不可或缺的大分子活性成分群,经传统加热煎煮后广泛存在于中药汤剂。然而这些大分子成分经口服给药通常被认为受胃肠道消化降解而无法以原型吸收或起效,这一观点与汤药在临床上的实际疗效不相吻合。现代研究认为大分子成分群在汤药煎煮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物相结构并发挥效应,但中药成分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相态变化规律及其物相结构与效应之间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该文回顾了中药大分子成分的口服吸收研究现状,从物相结构的视角分析中药大分子存在形式与吸收起效的内在联系,并展望了以物相结构为核心的中药大分子口服吸收起效研究模式,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生物利用度的创新组分结构中药制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雪峰  汪刚  邱辉辉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7,48(16):3280-3287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目前中药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方向,而中药是一个具有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整体作用特点的复杂体系,存在着物质基础尚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发展。加强中药组分的理论探索,提高组分制剂技术水平,促进中药组分制剂的发展,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组分结构"理论为指导,从原材料前处理工艺和制剂成型技术2个方面系统阐述,以提出高组分生物利用度为目的,论述创新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通过收集和整理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2005—2014年的中成药工业销售产值,利用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0年来中成药工业销售产值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山东、江西、四川、广东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国比例最大,而宁夏仅占全国的0.04%。安徽省的数据波动最大,变异系数高达102.03%。宁夏的中成药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率最低,仅为-1.09%。通过对四大经济区域中成药工业销售产值的统计分析,数据集中趋势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数据波动情况为东北中部西部东部,年均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东北中部西部东部。该研究有利于理解各省区直辖市及各经济区域中成药工业销售产值的差异,为正确认识和深入探索影响中成药工业销售产值的因素奠定基础。该研究对中药资源的管理和经济学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境内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广东省水生药用植物共160种,隶属54科90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12种;耐盐药用植物269种,隶属63个科197属,涉及国家重点调查药材22种。该省人工种植的水生、耐盐药用植物有30多种,规模超过22 000 hm2,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5%;来源于水生、耐盐植物的药食同源中药材20余种,种植规模达9000 hm2。广东省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建议根据生态环境和区域内产业需求对水生、耐盐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组织理论比较传统中药集散地和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结构、功能特征,指出传统中药集散地是前自组织系统,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是自组织系统,由此阐述从传统中药集散地生成现代中药产业集群的路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ITS2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对牛樟等樟属植物进行鉴定效率评估及聚类分析研究,以期发现与牛樟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方法:比较DNA提取试剂盒和改良CTAB法对牛樟等样品总DNA的提取效果;应用Bio Edit v7.0.9.0与MEGA 6.0软件将以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的目的序列与Gen 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同属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应用ITS2数据库网站预测其二级结构。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比试剂盒稍低,但浓度较高;针对本研究中16个樟属样品,ITS2对其鉴定成功率为62.5%;基于ITS2序列的种间亲缘关系中最接近牛樟的树种为细毛樟。结论:ITS2序列作为植物鉴定条形码之一,对樟属植物鉴别率略低,可见其通用性有待考证;在对于樟属植物的聚类分析研究中,ITS2序列可结合其二级结构构型,为樟属种间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脂类代谢角度探索银蓝调脂胶囊改善高脂血症的机制。方法:将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养,8 w后将2组动物均分别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及银蓝调脂胶囊高、低剂量组,共8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4 w后,测定生化指标,用RT-qPCR测定肝脏和回肠中与脂类代谢相关的mRNA表达水平,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银蓝调脂胶囊可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肝脏指数及血脂水平,显著下调肝脏HMG-CR、ApoB、CYP7A1 mRNA表达,上调LPL、LCAT、ApoA1、SRB1 mRNA表达,抑制回肠中ABCG5、ABCG8 mRNA表达,并能明显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结论:银蓝调脂胶囊能调控高脂血症ApoE-/-小鼠模型的血脂水平,其作用机制与促进RCT进程及增强TG水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中药材安全性问题,阐述了中药资源产业链中污染物的可能来源及危害,综述了污染物对中药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提高中药安全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惠来县、榕城区和揭东区普查时,记录了10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并采集了相应腊叶标本2000多份,经过细节鉴定和查阅资料核实,确定其中伞花猕猴桃Actinidia umbelloidesC.F.Liang为广东分布新记录,歌绿开宝兰Goodyeraseikoomontana Yamamoto和罗星草Canscora melastomacea Hand.-Mazz.为粤东地区新记录,凭证标本暂存于揭阳市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粤东地区的药用植物种类,对该地区植物多样性及中药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与香港在合作推进中药现代化方面有高度互补性,发展空间巨大。本文对广东中药产业的状况及合作的有利条件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粤港两地合作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思路,指出了重点发展的领域,并对近期即可启动的具体合作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布渣叶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布渣叶中阿魏酸、牡荆苷、异牡荆苷、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和水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2 nm;柱温为30℃;流速为0.8 m L/min。结果:建立了分离度和重现性较好的布渣叶HPLC指纹色谱图,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标定37个共有色谱峰;5种指标成分中阿魏酸在2.048~20.480μg/m L、牡荆苷在4.494~44.940μg/m L、异牡荆苷在16.020~80.100μg/m L、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在12.816~89.712μg/m L、水仙苷在117.800~265.0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2%、98.76%、96.94%、97.47%、99.53%。14批布渣叶样品中阿魏酸含量为0.178~0.250 mg/g、牡荆苷含量为0.173~0.617 mg/g、异牡荆苷含量为0.446~1.247 mg/g、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含量为0.967~2.727 mg/g、水仙苷含量为2.803~5.872 mg/g。结论:所建立的布渣叶HPLC指纹图谱和5种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分析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有效地综合评价布渣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