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288-2290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位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病常见的病位依次是:"肝""肾""未知病位""胃""脾""心""胆""阳明""肺""少阳"等。结论:本病的病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多责之于"肝",其次是"肾",常常出现肝肾同病。  相似文献   

2.
焦虑症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医学认为,焦虑情绪与七情中的"惊""恐"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焦虑症应归属于"惊""恐""惊悸"(心悸)"不寐"等范畴,与郁病中的"火郁""奔豚病"也有一定联系.其病机主要体现于肾一肝一心轴上,肝郁化火是其病机关键,心肾不交是其必然病理转归.治疗应重视肾肝二脏,以滋肾疏肝清火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3.
韩知言 《光明中医》2016,(17):2560-2562
古语"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女子以肝为先天"说明了肝有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亦可体现肝脏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均为临床上常见的病机。笔者通过临床学习,深感肝病诱发各病的案例颇多,治疗当从肝论治,特作此总结,强化从肝论治疾病的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4.
通过验案探讨杨震教授基于肝郁理论治疗筋病的经验,杨震教授根据"肝主筋"与"木曰曲直"理论及"肝主升发"理论的关系,提出筋病的"肝气郁结,气不能煦筋""肝气郁结,郁热扰筋""肝气郁结,血不能养筋""肝气郁结,瘀阻于筋中"4种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5.
孙海波教授认为"风""火""痰""虚""瘀"皆可致眩,但耳眩晕之发病不离"风""痰",与肝密切相关,提出用风药治疗梅尼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肝脓肿属于肝脏化脓性疾病,中医学属于"肝痈""胁痛""内痈"等范畴.在临床工作中,苏春芝主任中医师发现《伤寒论》中的柴胡桂枝汤证与成脓期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方证相合,临证谨守太阳少阳合病病机,遣方用药注重既病防变,未病先防,顾护中焦脾胃的调养,临床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肝胆疏泄失常,属于中医的"胁痛""胆胀""黄疸"等范畴。临床辨证治疗从中医病机出发,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分期论治、并发症治疗、辨证特色等方面总结黎月恒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黎月恒教授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强调病机以"虚""痰""瘀""毒"为重点,着眼"肝、脾、肾"三脏,重视不同阶段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罢极之本"与"生之本""气之本""封藏之本""仓廪之本"一样,是对五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肝为罢极之本,是指通过肝的调节,人体各脏腑组织以及气血运行,皆可维持弛张有度、无太过无不及稳定的状态。肝为罢极之本,可以说明肝在整体视角下对全身的调节作用,病理上肝病常可导致五脏病变,临床上诸病调肝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符合社会与医学的发展。"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诸多论述反映了肝脾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肝脾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调和肝脾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治则。肝脾相关理论已在亚健康状态、脾胃疾病、高血压病、中风、乳腺疾病、骨质疏松等多系统治未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研究,明确"肝开窍于目,从肝治目""目病多火"的深层次含义;在肝目皆体阴用阳的理论基础上,明确肝体阴虚失柔,易致火热上炎是目病的潜在病机,眼部热象为标,阴液不足为本,明确益阴柔肝识本在目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敏教授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深刻,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肝""心""脾""肾"多方面针对不同的患者临证加减,在不寐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的相关条文"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寒收引,皆属于肾"与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帕金森病的辨证论治中,应当充分运用"肝风、脾湿、肾寒"的病机理论,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对从肝论治小儿厌食进行初步探讨,根据前人治疗经验,总结为"肝气郁结证""肝阴虚证""肝胆湿热证"三个证型,并分别从病因、病机及前人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证,证实从肝论治小儿厌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戚团结 《北京中医药》2012,31(3):179-182
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危北海老中医"治肝"经验。危老主张治疗"肝之为病"应顺肝之性,以"甘缓""辛散""酸泻"为治疗总则,根据肝脏自病及与它脏的关系,擅用疏肝、理气、柔肝、平肝、清肝等直接之法,以及滋水涵木、升降脾胃、培养中宫法、清金制木、肝实泻子等间接之法,或者直接与间接治疗相结合。概括危老临床常用的治肝八法,并对其临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可为探索临床治肝方法和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光明中医》2021,36(11)
为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帕金森病病变主要在"肝""肾"二脏,"阴虚"是根本,主要证候为"气血亏虚"和"肝肾阴虚",常见证素为"肝""肾"和"阴虚"。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位主要在"肾",常见证候为"痰浊阻窍""脾肾两虚"和"髓海不足",主要证素为"肾""精亏""血瘀"和"痰浊","精亏髓减"为本,"痰瘀阻窍"为标。  相似文献   

17.
介绍郑爱华教授运用疏肝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郑教授认为,胸痹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与肝最为相关,心肝失调为病机关键。治疗注重从心肝入手,抓住胸痹"气""虚""痰""瘀"的病机特点,治疗上运用疏肝化瘀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临床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一治疗原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但是在临床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其他脏腑的传变。"知肝传脾"只是先辈给出的一个法式、一个举例,故以"知肝传脾"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传变规律及"余脏准此"的范例,探讨"知脾传肾""知肾传心""知心传肺""知肺传肝"及其临床运用,期望学者能深刻地认识到五脏传变对于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外界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降解减少,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该病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大量中医药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甚至逆转肝纤维化[1]。本文结合最新研究,从肝纤维化发生的病因病机、单味药、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等对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1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本病属于中医学"臌胀""积聚""胁痛""黄疸"范畴,其  相似文献   

20.
周雪  张琦  滕晶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8-121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肝为刚脏"的理论,根据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及脏腑生化关系提出"柔肝通络""缓肝息风""潜阳益乙癸""补胃凝肝""补金柔制""益胃阴伏冲气""通补阳明"等治法,以血肉介类味厚之药填补下焦,通补奇经,选用奇经引经药入冲任脉镇冲逆之气,并重视阴液,拓宽后世论治厥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