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莫丹平 《中国医药》2014,(9):1402-140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世界范围内RA发病率为0.5%~1.0%,部分地区高达5%。其主要特点是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袭,关节结构的破坏等,并会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以持续关节组织滑膜增生、软骨侵蚀、关节损坏为主要特征的累及多关节的系统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滑膜衬里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在RA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Wnt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癌变和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等,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Wnt通路同样调控了RA的发生发展,下调RA Wnt和Fz表达能够抑制FLS活化、增殖,提示Wnt通路Wnt蛋白可能是潜在的RA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王莉 《中国药店》2013,(12):68-6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滑膜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关节受损、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侵蚀性软骨及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抗原驱动和T细胞淋巴介导的B细胞淋巴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滑膜破坏是RA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1]。滑膜中被抗原激活的T淋巴细胞引起血管和滑膜细胞增殖形成血管翳,引起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功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发展,关节炎症最终可致关节损坏.RA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滑膜血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有关.这些炎性细胞释放白介素-6(IL-6)等促炎介质,导致滑膜细胞和关节周围结构的破坏.另外,IL-6也参与B淋巴细胞成熟、产生自身抗体、刺激肝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等[1],造成患者的关节和关节外病变.因此,以IL-6及其受体为靶点治疗RA,将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进行性及侵蚀性的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的滑膜。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1,2]。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又称CX3CL1,是CX3C类趋化因子中的唯一成员,兼具黏附和趋化的双重活性,与RA中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代谢紊乱。然而,与RA相关单个类型细胞的代谢特征却很少被报道。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是关节滑膜处主要的细胞类型,通过侵袭关节软骨,导致关节破坏。在炎症组织微环境中,RA-FLS葡萄糖、脂质、氨基酸等关键营养素的代谢发生改变,这些代谢变化参与了FLS异常活化和滑膜炎症。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RA-FLS能量代谢异常关键分子的研究进展,为阐明RA病理机制及发现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热杀死结核分支杆菌H37Ra(Mtb)诱导SD大鼠关节炎模型的血液学、T细胞功能、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模型与临床RA类疾病的相似性。方法 SD大鼠尾根部一次性皮下注射Mtb-矿物油诱导剂,定期检测大鼠外周血液常规、血液流变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调节性T细胞比例;TUNEL法检测关节滑膜细胞凋亡,镜下观察关节滑膜病理改变。结果 SD大鼠经Mtb免疫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血小板总数、红细胞压积上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上升;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关节滑膜细胞凋亡减少;关节滑膜组织异常增生,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肉芽组织形成。结论由Mtb诱导的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改变与临床RA相似,免疫学指标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异常;该模型制作方法简单、复制成功率高、经济实用,可广泛用于RA的医学研究及抗RA新药筛选。  相似文献   

9.
刘金禄  王蕾  何晓峰  李采青  卢成  韩旭颖 《河北医药》2011,33(24):3754-375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犯全身关节滑膜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滑膜细胞过度增殖、滑膜细胞激活以及大量血管翳形成,造成骨、软骨侵蚀性破坏。其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内分泌紊乱等有关。近年来,RA的病毒病因学受到高度重视。其中EB病毒、巨细胞病毒在RA发病中的作用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EB病毒、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常见病,以对称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病变以滑膜及关节损害为主.双手腕部x线检查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张万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79-178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F)、人抗环胍氨酸肽抗体(CCP)和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和CR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CCP。共检测395例RA疑似患者,确诊104例RA,作为本研究的A组;排除诊断291例,作为本研究的B组。结果:104例RA患者中RF、CCP、CRP阳性率分别为70.2%(73/104)、50%(52/104)、93.3%(97/104),291例非RA患者其阳性率分别为15.1%(44/291)、3.4%(10/291)、35.4%(103/291)。结论:CCP对RA高度特异,CRP对RA高度敏感,二者可与RF相互补充,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早期关节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病程小于10周的关节炎患者102例,正常对照健康人31名。用IIF法检测AKA。结果AKA阳性14例,弱阳性3例,阴性85例。经临床观察.结合X线或其他影像学结果及抗CCP抗体等血清学检查,阳性与弱阳性17例均确诊为RA;阴性85例中,8例为RA,另77例中,8例为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各6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软组织风湿症各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其余50例为未分化关节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阴性。AKA对RA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90.6%。结论测定AKA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有辅助意义,但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探对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IL-33水平的结果,总结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中IL-33水平,同时也检测观察组患者滑液及血清中的IL-3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滑液和血清中均有IL-33表达,但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血清IL-33水平的检测,能够较好地反应出滑膜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早期诊断并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疾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100例RA患者根据DAS28评分分为高、中、低活动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测定其IL-17水平。结果 RA患者Th17细胞所占外周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DAS28评分增高比例增高;RA患者IL-17A血清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Th17/IL-17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体外环境中,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获得其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同时采集RA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将来源于健康供者的bMSCs分别与来源于RA患者的单个核细胞和健康供者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进行共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IL-1、TNF-α和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经bMSCs与RA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d后,IL-1和TNF-α表达量低于单独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独正常单个核细胞和bMSCs与正常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比较IL-1和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bMSCs与RA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d后,TGF-β1表达量高于单独RA组(P<0.05)。单独正常单个核细胞和bMSCs与正常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比较TGF-β1表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特异性调节RA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bMSCs可能在RA发病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bMSCs有可能用于RA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王天  潘丽丽  白婕  王娜  崔丽  岳燕 《中国医药》2013,8(7):995-997
目的 探讨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表达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HC)和20例RA患者(RA组)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4、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9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检测IL-9 mRNA、转录因子PU.1 mRNA,分析这些指标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IL-9+T细胞、CD4+ PU.1 +T细胞、CD4+ IL-9+ PU.1 +T细胞均缺如.细胞因子检测:IL-9水平在HC组为(1.24±0.44)×10-9 g/L,RA组为(1.33 ±0.53)×10-9 g/L(P =0.558);IL-4水平在HC组为(8.59±4.07) ×10-9 g/L,RA组为(5.95±5.73) ×10-9 g/L(P =0.101);TGF-β水平在HC组为(1238±329) μg/L,RA组(712±254) μg/L,(P=0.00);IFN-γ水平在HC组均低于检测水平,RA患者中5例IFN-γ水平升高.HC组IL-9 mRNA表达为(0.24±0.04),RA组为(0.24±0.02) (P =0.764);HC组PU.1 mRNA表达为(0.38 ±0.02),RA组(0.13±0.02) (P =0.000).结论 RA组患者外周血促Th9分化关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抑制其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平有所升高,导致PU.1 mRNA表达受抑,PU.1蛋白无法合成不能支持IL-9mRNA表达.RA患者外周血不存在Th9细胞分化条件,推测循环血Th9细胞可能不参与RA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滑膜炎及自身抗体分泌为特点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的过量表达在RA发病与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托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IL-6受体单克隆抗体,可阻断IL-6生物学活性,明显缓解RA的临床症状,有效防止关节破坏。本文综述托珠单抗在RA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罗宁  张斯汉  赵奎  李荣亨 《中国药业》2013,22(15):20-21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祖师麻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塞来昔布联合祖师麻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仅采用塞来昔布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关节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研究组患者在治疗8,12周后关节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前后差值(12周-基线)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对自身的关节炎评分及医生对两组患者的关节炎评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自身评估及医生评估结果在相同时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自身评估疗效及医生评估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中有6例(10.91%)患者出现碱性磷酸酶水平异常;而研究组未出现此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祖师麻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芳  陈安进  付婷 《中国药房》2008,19(8):615-617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与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耐受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7项甲氨蝶呤与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估计。结果:同质性检验:χ2=25·14,自由度为6,P=0·0003;合并效应量估计:OR合并=2·37,OR合并95%可信限为1·18~4·78。OR合并的检验Z=2·41,P=0·02。结论:与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甲氨蝶呤的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25 mg与复方倍他米松7 mg,注射前及注射后4 周与8 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 周与8 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治疗后4 周及治疗后8 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 ± 2.0)、(5.8 ± 2.2)、(4.2 ± 2.3) 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 周乃至8 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