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湛江农田主要害鼠黄毛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情况,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结果黄毛鼠73只,存活2只,抗性率为2.74%;敏感鼠与耐药鼠的摄入纯药剂量个体差为7.4倍;死亡鼠平均致死剂量为4.65 mg/kg,平均致死时间6.8 d。结论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已产生抗药性个体,但还没有产生抗性种群;只要毒饵配制质量保证,提高毒饵的适口性,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还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监测,注意黄毛鼠抗性种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凝血反应检测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的方法,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摄食实验,以野外种群ED95的置信上限测定区分剂量,参照摄食实验区分抗性和敏感黄胸鼠,研究区分剂量对黄胸鼠凝血反应的影响。结果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区分剂量为4.0mg/kg,以此区分剂量和20d后存活为标准筛选抗药性黄胸鼠。结果显示,抗药性种群在区分剂量作用下,凝血酶活动度(PCA)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可达正常水平的17%),但可在2-3d内恢复到正常凝血水平;而敏感性黄胸鼠的凝血酶可下降到很低,且不能恢复。另外,区分剂量作用4d后,黄胸鼠PCA的种群分布从单峰型向双峰型分化,其中敏感亚种群的PCA在0~8.16之间,而抗药性亚种群则在10~100之间,此时黄胸鼠的PCA基本上可代表其20d内的存活率,也说明了凝血反应与摄食实验的一致性。结论以区分剂量4.0mg/kg溴敌隆作用后,PCA=10(或INR=5.0)作为阈值来区分黄胸鼠抗药性与敏感性个体,是准确、简便、易行的抗药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成都市褐家鼠种群对抗凝血类杀鼠剂的抗药性水平,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凝血反应法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成都地区褐家鼠对杀鼠灵ED50为0.873(雄)和1.439(雌)mg/kg;对溴敌隆ED50为1.091(雄)和1.296(雌)mg/kg。按照鼠药抗性委员会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该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在0.578~0.676之间;对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在2.125~2.321之间。结论成都地区褐家鼠种群对溴敌隆已产生抗药性,对杀鼠灵未产生抗药性;在鼠害治理中,杀鼠灵可作为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山西省隰县大仓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实验室配制0.05%杀鼠灵小米毒饵,采用6d无选择摄毒法。结果杀鼠灵对25只大仓鼠毒杀率为84.0%,死亡鼠平均食毒剂量为149.20mg/kg,平均致死时间为5.29d;存活鼠平均食毒剂量为167.13mg/kg;抗性发生率为16.00%。结论大仓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已经形成了抗药性个体,但根据判定标准的要求尚未产生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敏感褐家鼠凝血酶原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 测定南京地区杀鼠灵对敏感褐家鼠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方法 PT测定采用仪器法 ,抗药性调查采用摄食试验。结果 南京地区 2 1只褐家鼠在观察期内全部死亡 ,平均致死剂量为 12 .4mg/kg,PT值 (以INR表示 )平均为 1.0 0 ,雌雄鼠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南京地区杀鼠灵对敏感褐家鼠PT值 (以INR表示 )为 0 .73~ 1.2 7。结论制定杀鼠灵对敏感或抗性褐家鼠的PT值 ,可大大简化鼠类抗药性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贵州省鼠疫疫源地兴义市疫源乡镇黄胸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水平.方法 采用无选择摄食实验,对试鼠单笼饲养,进行9d攻毒后正常饲养观察,总实验期25 d.结果 实验共选合格试鼠23只(12 ♂/11♀),体重67~170 g,其中13只鼠死亡,死亡剂量117.65~293.75 mg/kg,死亡时间6.62(4~10)d;10只鼠成活,成活剂量284.76~522.73mg/kg;抗药性发生率为43.48%.结论 兴义市黄胸鼠对杀鼠灵存在抗药性个体和抗药性种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北京市顺义区黑线姬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实验室配制0.02%杀鼠灵玉米粉毒饵,采用6d无选择摄毒法。结果杀鼠灵对33只黑线姬鼠毒杀率为63.64%,死亡鼠平均食毒(76.91±34.76)mg/kg,平均致死时间(7.23±2.51)d;存活鼠平均食毒(106.79±26.68)mg/kg;抗性发生率为36.36%。结论(1)直接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20年后,北京市顺义地区黑线姬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也产生了抗性,并形成抗性种群;(2)试鼠对杀鼠灵的敏感区间雌鼠大于雄鼠;幼体鼠与老体鼠抗性发生率显著高于亚成年及成年试鼠。建议推广6d无选择摄毒抗性检测法,以监测害鼠对抗凝血类灭鼠剂的抗性发生情况;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控制鼠害以减轻对药物的依赖性,延长抗凝血类灭鼠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 PT测定采用仪器法,无选择性摄食实验在实验室进行,摄食0.05%杀鼠灵毒饵。结果 22只实验黄胸鼠其PT(以INR值表示)平均值为0.94;在9 d的摄食过程中,平均摄药量为148.9 mg/kg,在25 d的观察期内,16只死亡,6只存活;存活的黄胸鼠中,其摄药量均超过黄胸鼠143 mg/kg的抗药性标准,抗药性发生率达到了27.3%。结论南通市区黄胸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可能已产生群体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方法现场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分别摄食0.005%、0.0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结果对杀鼠灵抗药性,44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2.27%,29只黄胸鼠中发生率为13.79%;对溴敌隆抗药性,42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4.76%,10只黄胸鼠中发生率10.00%;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毒饵产生抗药性的黄胸鼠个体分别对溴敌隆和杀鼠灵毒饵产生交互抗性.结论(1)当停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4年后,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有明显的衰退现象,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在连续15年使用溴敌隆后,上海地区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均对溴敌隆产生了抗性个体;(3)建议尽快建立鼠类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检验方法、抗药性个体和种群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应用凝血反应检测褐家鼠种群抗药性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褐家鼠的抗药性水平,比较凝血反应与摄食实验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凝血反应法和摄食法分别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 褐家鼠对杀鼠灵ED50N3.849(雄)和4.727mg/kg(雌),对溴敌隆ED50为0.516(雄)和0.689mg/kg(雌)。按照鼠药抗性委员会(ARRPC)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该褐家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在2.219~2.549之间,对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在1.098~1.129之间。摄食实验也获得了类似结果。结论 凝血反应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褐家鼠抗药性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