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痰液淤积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早期的有效吸痰策略。方法将231例建立人工气道72h内的R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方法按需吸痰,即评估气道痰液量后为患者行翻身、叩背后吸痰。观察组先行叩背,再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后翻身的同时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72h患者呼吸音和胸部CT片炎性片状影像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吸痰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早期痰液量较多患者实施体位转动同时吸痰的策略安全、有效,能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浅层吸痰在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结合浅层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吸痰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上升时间较对照组短,烦躁、呛咳、黏膜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密闭式浅层吸痰用于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可维持机械通气的持续性,保持较稳定的气道压力,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颈髓损伤患者吸痰效果和舒适性。方法将68例颈髓损伤后发生呼吸道痰液潴留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吸痰,干预组采用2%利多卡因行黏膜麻醉后吸痰。结果吸痰后干预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黏膜麻醉吸痰法用于颈髓损伤吸痰可提高吸痰效果和患者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浅层吸痰法在颅脑手术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收治的颅脑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浅层吸痰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颅内压的变化幅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小,呛咳、气道黏膜损伤、血性痰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ICU颅脑手术患者采用浅层吸痰法,对患者刺激小,可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及颅内压稳定,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因急性脑血管疾病导致通气功能严重障碍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应用输液泵控制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常规气道湿化,记录并比较两组日平均吸痰次数、平均吸痰时间、经皮血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结果:A组日平均吸痰次数、日平均吸痰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经皮血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包括吸痰即刻和吸痰后5min)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对患者呼吸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优于常规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密闭式吸痰(CS)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50例在ICU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在CS期间,实施心理沟通、规范吸痰、严密监测病情、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每次吸痰时间(13.2±1.6)s,吸痰前后心率均保持稳定。吸痰期间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或改善到正常范围内。仅发生呼吸道黏膜轻度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各1例,未发生气道堵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使用CS期间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可保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维持和改善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少,吸痰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可伸缩式延长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伸缩式延长管在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将呼吸回路管直接与人工气道相连,气管滴药或吸痰时分离呼吸机管路,吸痰前后分别给予100%纯氧2 min.观察组在人工气道和呼吸回路之间连接1个带吸痰孔的可伸缩式延长管,气管滴药和吸痰过程中不中断机械通气.结果 两组安静状态血氧饱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滴药时和吸痰后3 min的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带机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可伸缩式延长管的使用,可有效避免气管内滴药和吸痰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从而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伸缩式延长管在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将呼吸回路管直接与人工气道相连,气管滴药或吸痰时分离呼吸机管路,吸痰前后分别给予100%纯氧2min。观察组在人工气道和呼吸回路之间连接1个带吸痰孔的可伸缩式延长管,气管滴药和吸痰过程中不中断机械通气。结果两组安静状态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滴药时和吸痰后3min的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带机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可伸缩式延长管的使用,可有效避免气管内滴药和吸痰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从而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吸痰方法改进对腹腔内高压并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即采用弯头吸痰管、浅吸痰、吸痰管带部分负压进入下呼吸道吸痰,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0s内。结果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及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吸痰后5min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腹腔内高压并存ARDS患者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能减轻吸痰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避免气道损伤,减少气道并发症,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邓敏 《护理学杂志》2012,27(17):31-33
目的 探讨COPD患者实施间断负压气道深部吸痰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诊断为COPD并具备吸痰指征的患者,单号为对照组(50例),按常规气道内吸引法吸痰;双号为观察组(50例),采用间断开放负压吸痰,即呼气时开放负压吸痰,吸气时堵住吸痰管侧边孔关闭负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插管次数、吸痰次数减少,2次吸痰间隔延长,痰量增加,血氧饱和度较稳定且呼吸道黏膜损伤及低氧血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COPD患者采用间断负压经鼻下气道深部吸痰能降低反复插管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吸痰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应用振动排痰仪与传统的手法叩背在颈髓损伤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仪,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帮助患者排出痰液,两组患者排痰前均给予常规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排痰前后肺部听诊变化,血氧饱和度上升幅度,主观评价排痰能力,胸片变化以及护士操作的可行性。将4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结果:实验组患者排痰后的肺部哕音,血氧饱和度上升幅度、主观评价咳痰能力、胸片变化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数量上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振动排痰仪应用于颈髓损伤患者排痰护理中,可使患者的排痰量增加,减轻肺部感染,操作方便、易于执行,有利于维持颈椎稳定性,应注意掌握好适应征,处理好排痰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才能保证该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时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2、3、4、5、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2、3、4、5、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分别于横断C3、4脊髓后10、30 min于颈总动脉处插管抽取动脉血各0.2 ml.利用ABL50型血气分析仪(雷度公司,丹麦产)进行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此后,每30 min检测1次.同时测定10只正常SD大鼠血气指标作为对照.[结果]C3、4脊髓横断后10 min,第1、2个月组大鼠呼吸停止,血氧饱和度为0及(1.9±0.7)%.3个月组大鼠表现出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值为7.19±0.04,PCO2为(73.5±6.17)mmHg(1 mmHg=0.133 kPa),PO2为(32.7±4.26)mmHg,SO2为50.7%±8.93%,(18±5)min后呼吸停止.4个月组大鼠出现轻度CO2潴留,SO2为(88.6±4.02)%,30 min后为(57.1±6.27)%.5、6个月组大鼠血气分析指标正常,正常值维持时间第5个月组为(176.31±22.53)min,第6个月组为(58.70±12.62)h.[结论]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来观察,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可能是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对颈脊髓损伤患者合并呼吸道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8例(32例次)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道梗阻患者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于治疗后呼吸困难均有明显改善,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回升,术后根据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予以抗生素治疗,痰量明显减少,肺部感染控制满意。结论对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道梗阻的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术,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应用,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安全、便捷,为解决颈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的呼吸道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原则.[方法]检测52例急性颈椎损伤后连续10 d的空腹电解质、血压、出入量的情况,根据Frankel评分标准,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损伤平面、损伤程度等因素对低钠血症的影响,分析平均动脉压及24 h出入量的变化情况及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中,颈髓损伤38例,其空腹血钠值为(134.7±5.13)mmol/L,血压为(101.4±5.21/78.6±4.81) mmHg(1 mmHg=0.133 kPa),24 h入量为(5 810 ±493.18) ml,出量为(5 450±497.21) ml.无颈髓损伤的14例,其空腹血钠值为(139.8±2.18) mmol/L,血压为(127.2 ±2.81/84.6 ±3.42) mmHg,24 h入量为(2 890±255.82) ml,出量为(2 580±214.99) ml.伤后低钠血症的出现时间是5.2~8.3 d.[结论]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与颈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与颈椎损伤节段无明显相关性.颈髓损伤越严重的患者,往往伴随严重的低血压,同时低钠血症也非常严重.在颈髓损伤患者的24 h出量和入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王珂  孙琳  武燕  祁静 《护理学杂志》2019,34(23):82-85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为人工气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针对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最佳护理实践的问题,检索国内外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汇总出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证据18条,包括吸痰指征、患者评估及准备、吸痰方式、过程、感染控制6个方面。结论基于循证总结的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分泌物吸引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可规范临床实践,临床科室在证据应用阶段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尽可能地降低吸痰对颅脑损伤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吸痰枕用于深部吸痰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清理呼吸道无效、抗拒吸痰的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观察组用吸痰枕辅助深部吸痰.结果 两组吸痰管进入下气道前刺激喉部的次数、吸痰操作时间、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入院第2天和治疗护理第7天体温、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无气道黏膜损伤及气管切开,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3例,气管切开6例.结论 应用自制吸痰枕辅助吸痰,可短时间内实现安全的深部痰液,减少日吸痰次数,且不会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和发生二次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盛菊香 《护理学杂志》2014,29(10):50-52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度吸入性损伤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0例。患者伤后第3天开始行气道冲洗,持续至伤后2周。常规组采用1.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气道,观察组采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气道,每2小时1次,每次用量3~5mL,无菌技术吸痰,痰液增多或氧饱和度下降时增加冲洗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观感觉气道舒适度、痰液稀释度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痰培养真菌阳性率比较无差异。结论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气道可有效稀释痰液,促进痰液引出,提高患者气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气管内吸痰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内吸痰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张琪霞,黄惠群选择术前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的气管插管全麻成年病人20例。在术毕后,待自主呼吸频率、潮气量均恢复正常,吸入空气10mh,使SpO2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用相当于气管导管内径的吸引管吸痰。吸引负压20...  相似文献   

19.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急性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术前训练,心理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实施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及防治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6~31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7.6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评分,术前0~13分,平均7.76分;术后JOA评分为6~17分,平均10.3分,改善率为68.5%,优良率为74.1%.[结论]加强急性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无创气道咳痰机辅助咳痰无效患者排痰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无创气道咳痰机辅助咳痰无效患者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体位引流、翻身叩背等常规方法排痰,观察组采用无创气道咳痰机协助排痰,1次治疗4~6个片段(1个片段包括4~5个循环,1个循环包括1次气体吸入和1次气体呼出).连续治疗3 d.结果 两组患者第1次排痰护理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气分析、首次排痰时间及排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无创气道咳痰机协助排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潴留,对畅通呼吸道、维持血氧饱和度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