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在人工髋臼翻修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对28例人工髋臼行翻修手术(20例髋臼松动,8例髋臼磨损).[结果] 28例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获得24 ~ 72个月(平均49个月)随访,无1例出现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5分增至术后的平均89.5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5.4%.[结论]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在髋臼翻修术中,固定牢固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髋臼假体在翻修髋臼假体内侧移位松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1年3月收治16例髋臼假体内侧移位松动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聚乙烯髋臼假体翻修松动的髋臼假体,对伴有股骨假体松动的患者,根据患者的骨质情况和骨缺损情况选择骨水泥翻修长柄假体(9例)、非骨水泥型广泛涂层假体(2例)或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假体(1例)。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1.5~6.2)年,未出现臼杯松动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5(18~6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60~99)分。结论应用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结合骨水泥髋臼假体翻修内侧移位松动的髋臼假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两种非骨水泥假体:生物型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骨缺损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文献检索PubMed、Ovid、CochraneLibrary、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收集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Jadad评分35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组配式假体与涂层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2,95%CI(0.96,1.32),P=0.15;组配式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假体塌陷的发生率低于涂层长柄假体RR=0.28,95%CI(0.08,0.95),P=0.04;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也低于涂层长柄假体RR=0.45,95%CI(0.22,0.94),P=0.03;两种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39,95%CI(0.21,9.39),P=0.74。[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应用组配式假体相对于涂层长柄假体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假体塌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ABGⅠ代髋臼杯假体翻修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半球形ABGⅠ代羟基磷灰石(HA)涂层髋臼杯假体翻修原因,评价其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99例(366髋)行半球形ABGⅠ代HA涂层髋臼假体置换患者的病历和X线片进行回顾性研究,截止2004年7月30日随访121例(141髋),其中68例(77髋)髋臼杯进行了翻修,男48例(53髋),女20例(24髋);年龄30~72岁,平均51.4岁;全髋翻修7髋,髋臼杯翻修70髋。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位置,将外展角>50°、前倾角>20°、髋臼杯露出髋臼外>10%定义为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并根据测量随访时正位X线片上的股骨头偏移距离计算内衬磨损率。根据X线片对髋臼假体翻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翻修68例77髋中术后5年内翻修11髋,6 ̄12年翻修66髋,翻修病例集中在术后7~9年。X线片示假体松动42髋、严重骨溶解43髋、轻度骨溶解12髋,均有不同程度内衬磨损。翻修患者中髋臼杯位置不良18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髋臼植骨6髋,术后外伤2髋,术后脱位2髋,其余49髋的翻修原因推测与假体有关。内衬磨损率为每年(0.26±0.10)mm。翻修手术中取出的假体表面没有很好的骨生长。结论ABGⅠ代HA涂层髋臼假体的中期随访结果较好,长期随访结果不满意。导致翻修率高的原因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假体安放位置不正确、高内衬磨损率和过多的螺钉孔导致的骨溶解松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在髋关节翻修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科2001年5月~2006年12月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进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36~70岁),平均体重指数20(15~28).初次置换距翻修术5~20年,平均6.7年.翻修原因:感染性松动2例,无菌性松动6例.在8个髋关节翻修术中,6髋行全髋关节翻修,2髋仅翻修髋臼.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随访X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计算假体生存率.[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末次随访前死亡1例(心肌梗死),平均随访4.5年(1.5~7.1年).患者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0分(20~6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8分(74~94分),其中疼痛、功能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3.8分和11.5分提高到40.3分和39.9分.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重度跛行,末次随访时1例无跛行,5例仅有轻度跛行,1例中度跛行.5髋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2髋因假体周围感染导致髋臼骨溶解而需要再翻修,失败率为29%;2髋发生异位骨化.以任何原因进行了翻修和影像学证明有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髋臼加强环4.5年存活率为63%.[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髋臼加强环结合颗粒骨打压植骨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中期临床效果可令人接受.但对容易造成感染的各种因素必须加强监测,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方法 1995年1月~2002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33例(33髋),其中男7髋,女26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2例,感染后松动8例(其中2例合并窦道形成);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3例,不伴有假体中心性脱位.对无菌性松动和股骨头磨损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13例,生物固定型假体12例,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8例感染患者均行一期骨水泥固定型全髋置换. 结果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3年11个月.2例出现X线透亮带,但无临床不稳;4例遗留持续性疼痛,无假体脱位、断裂.本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4~47分(平均38.6分),上升为术后的68~88分(平均82.4分),满意率87.9%. 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髋臼侧翻修假体可选择骨水泥型假体、也可选择生物型假体,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感染后的翻修选择骨水泥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1997年11月~2007年8月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6例(41髋)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29髋行全髋关节翻修,8髋仅翻修髋臼,4髋仅更换股骨柄.随访X线片上的假体变化情况,分析AAOS、Paprosky骨缺损分类对翻修时假体选择的指导作用,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并分析假体生存率.[结果]24例28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年(1~11年),患者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8分(11~76分)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88分(60~99分).21髋(75%)假体获得良好稳定性;1髋股骨1区形成2 mm宽的透亮线,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4髋发生骨溶解并假体移位(股骨1髋,髋臼3髋)而需要再翻修,失败率为12.5 %;8髋发生异位骨化;聚乙烯衬垫年平均磨损量为0.08 mm(0~0.25 mm),磨损率仅与外展角变化存在相关.AAOS分类术前、术中的一致性较Parprosky分类高.分别以任何原因进行了再翻修和影像学证明假体松动作为失败标准,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假体4.6年存活率分别为89%、81%.[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可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翻修.术中对骨缺损进行细致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假体固定,能达到令人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术前假体松动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对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8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χ2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Ⅰ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在远期,并且以髋臼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非骨水泥假体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进行翻修术的效果.[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12月,收治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以非骨水泥假体对其中4例行全髋关节翻修,2例仅翻修髋臼假体,1例仅更换股骨柄.一期翻修4例,二期翻修3例.随访时应用X线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价,并检测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7例患者平均随访3.6年(1.5~10.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5分(18~6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9分(60~99分).无1例术后感染复发;1例股骨假体远端穿出股骨皮质而需翻修;末次随访时5例疼痛消失,2例活动时偶有隐痛;2例无跛行,5例轻度跛行;1髋发生Brooker 2级异位骨化;聚乙烯内衬磨损率为0.08 mm/年.无1例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或神经损伤.[结论]以非骨水泥假体翻修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根据个体感染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翻修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对固定稳定、与周围骨质间无感染征象的的假体选择不翻修是否可行,有待更多病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期失败的原因和特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间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接受翻修手术的病例78例.其中全髋置换术后翻修42例,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36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共36例,5年以上翻修的42例.[结果]在早期失败(5年以内)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是感染(16例),其次是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机械性失败.在晚期失败(5年以上)的病例中,失败原因主要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结论]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原因是晚期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