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cTn-I)和超敏G反应蛋白(hs-CRP)在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变化。方法101例心肌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ICM组,53例)和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48例)。测定患者在不同NYHA分级时血清cTn-I和hs-CRP浓度。结果ICM患者平均血清hs-CRP浓度高于DCM患者,分别为(4.13±1107)和(2.64±1.19)mg/L;在相同NYHA时,ICM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DCM患者(P〈0.01)。ICM患者血清平均cTn-I浓度与DCM患者相似,分别为(0.31±0.27)和(0.34±0.33)μg/L;ICM和DCM患者血清cTn-I浓度在相同NYHA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ICM患者还是DCM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浓度均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增高,NYHA Ⅲ和Ⅳ级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浓度明显高于NYHA Ⅰ和Ⅱ级患者(P〈0.01)。结论ICM患者和DCM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浓度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增高。ICM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DCM患者,而两组cTn-I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心衰患者cTn-I升高非冠状动脉缺血所致,而与心衰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含量变化关系及其意义,分别应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30例DCM患者血清NO及TNF-α水平,结果显示:DCM患者血清NO及TNF-α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均P<0.01),且NO与TNF-α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482,P<0.01)。表明:高浓度的TNF-α可促进NO的合成,二者均与DCM的病理生理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法测定29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GDM组)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d)水平;分析其与血清空腹胰岛素(INS)、血浆葡萄糖浓度(FBG)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GDM组血清TNF-α、sICAM-1、sVCAM-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GDM组血清TNF-α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sICAM-1及sVCAM-1呈正相关(P均〈0.01),GDM组血清TNF-α与sICAM-1及sVCAM-1存在协同表达作用。认为联合检测血清TNF-α、sICAM-1和sVCAM-1对控制GDM患者妊娠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GDM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玉梅 《山东医药》2011,51(51):54-55
目的探讨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HIE患儿(HIE组)及20例同期分娩的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和sICAM-1水平。结果 HIE组血清IL-6、TNF-α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中重度患儿为著(P均〈0.05)。结论 IL-6、TNF-α和sICAM-1可能通过缺氧缺血后的免疫炎症反应参与HIE病理过程,检测三者水平可为HIE诊断、病情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氟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d,大剂量治疗组给予氟伐他汀80mg/d,入院当日和治疗1个月时检测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和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sVCAM-1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短期治疗不能进一步降低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腾龙  王芳  杨玲  王治忠 《山东医药》2009,49(11):81-82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DCM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采用酶联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TnⅠ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水平,分析三种指标与患者病程和预后的关系;选择2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cTnⅠ、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病程延长而增高,死亡者升高最显著(P〈0.01);病程〈1a者血清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病程延长明显降低,死亡者降低最显著(P〈0.01)。结论DCM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Ⅰ、sICAM-1水平持续升高,CK-MB水平随病程延长先升后降;血清cTnⅠ、sICAM—1、CK-MB随病程延长而下降或短期内CK-MB明显升高,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ICAM-1水平.所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经过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心电图等多项检查证实,确属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LVEF)<35%者.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血清s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162.46±78.56)ng/ml,69.48 ng/ml,P<0.01];心功能Ⅱ级组血清sICAM-1高于对照组[(99.80±13.49)ng/ml,(69.48±16.86)ng/ml,P<0.05];心功能Ⅲ级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188.40±27.15)ng/ml,(99.80±13.49)ng/ml,P<0.01],心功能Ⅳ级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组[(370.85±49.97)ng/ml,(188.40±27.15)ng/ml,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sICAM-1高表达,并且随着心衰加重,外周血清中sICAM-1的水平逐渐升高.在DCM中,sICAM-1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炎症活动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I(cTn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心内科和急诊科入住的DCM患者76例,将其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22例,心功能Ⅲ级组26例,心功能Ⅳ级组28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BNP、cTnl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功能Ⅳ级组BNP、cTnI水平〉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Ⅱ级组〉正常对照组(P〈0.05)。DCM患者血清BNP与cTnl呈正相关(r=0.775,P〈0.05),血清BNP和cTnI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0.542,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对评价DCM患者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cTnI联合检测可预测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艳兰  李群  周宁 《山东医药》2010,50(35):43-44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TNF-α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81例慢乙肝患者(乙肝组)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sICAM-1及TNF-α水平.结果 乙肝组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情为重度及并肝硬化者>中度者>轻度者(P<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血清sICAM-1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该研究为判断肝脏疾病活动程度、病情演变及在细胞因子的微观领域指导慢性肝病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糖尿病心肌病(DCM)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7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36例,DCM患者48例,另选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临床评价。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外周血TLR4、TNF—α、N端B型脑钠肽(NT—BNP)表达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的差异,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外周血TLR4、TNF-α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DCM组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和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且NT—BNP、左室舒张末径水平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均P〈0.05)。(2)DCM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在NYHA分级中呈梯次增高(Ⅰ-Ⅳ级分别为2.1±0.4、3.1±0.4、4.1±0.6、5.1±0.5,均P〈0.05);TNF-α表达水平在NYHA分级中呈梯次增高[Ⅰ-Ⅳ级分别为(302-4-92)、(414±102)、(658±116)、(1035±108)mmol/L];NT—BNP、左室舒张末径在Ⅳ级组均显著高于Ⅰ-Ⅲ级组(均P〈0.05),两者在Ⅰ-Ⅲ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呈梯次减少(P〈0.05),但两者在Ⅲ、Ⅳ级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LR4、TNF—α与NYHA心功能分级存在线性相关(r=0.61、0.26,均P〈0.05),其中以TLR4相关性最好,但与NT—BNP、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相关关系(均P〉0.05)。(4)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TLR4是DCM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独立相关因素(回归系数=0.371,P=0.000)。结论TLR4/TNF—α信号通路与DCM心功能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可能促进DCM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评价CRT治疗后DCM与ICM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标准并成功植入CRT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包括43例DCM患者和37例ICM患者,分别在术前3 d、术后12个月行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并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者6 min步行距离、QRS宽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同时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的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DCM组患者CRT应答率高于ICM组患者(81.40%vs. 49.70%,P=0.003),CRT应答者术后12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BNP、QRS宽度、LVEF、LVEDV及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ICM组相比,DCM组CRT应答者LVEF增高较为显著[9.2(0.8,17.6) vs. 5.2(2.5,12.7),P=0.023],DCM组LVEDV减少更为显著[30.4(20.8,81.6)vs. 17.2(31.4,65.8),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是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并且对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DCM心衰患者86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DCM Ⅰ~Ⅱ级46例(A组),Ⅲ~Ⅳ级40例(B组),观察HCY水平与DCM患者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B型钠尿肽(BNP)、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A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低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均<0.01).两组HCY、BNP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说明治疗后此两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A组治疗后HCY、BNP水平低于B组(P均<0.01),说明心衰程度轻者HCY、BNP水平较心衰程度重者对治疗反应更敏感.两组随访(24.0±8.3)个月.A组发生心源性死亡15例(32.6%),B组为19例(47.5%).HCY水平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DCM心衰患者血清HCY高于正常,且与BNP水平、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关,可成为DCM心衰严重程度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I(cTnI)、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7例DCM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采用酶联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TnI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水平,分析三种指标与患者病程和预后的关系;选择2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血清cTnI、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病程延长而增高,死亡者升高最显著(P<0.01);病程<1 a者血清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病程延长明显降低,死亡者降低最显著(P<0.01).结论 DCM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sICAM-1水平持续升高,CK-MB水平随病程延长先升后降;血清cTnI、sICAM-1、 CK-MB随病程延长而下降或短期内CK-MB明显升高,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NYHA分级)与血清HDL-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09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Ⅳ级)为心力衰竭组,根据病因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和扩张性心肌病(DCM)组;其他原因入院的心功能正常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4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血脂及血清脑钠肽(取对数值Lg BNP)是否存在差异;比较ICM组与DCM组NYHA分级III-IV级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HDL-C,LDL-C水平及心脏超声各指标的差异;相关分析心力衰竭NYHA分级与HDL-C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收缩压和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CM组LDL-C水平高于DCM组和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DCM组和对照组(P0.05)。NYHA分级III-IV级心力衰竭患者,DCM组LVEDD大于ICM组,室间隔厚度小于ICM组(P0.01)。ICM组和DCM组心功能III-IV级心力衰竭患者HDL-C水平均低于心功能II级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DL-C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均呈负相关(r=-0.290,P=0.01,r=-0.235,P0.05)。结论:ICM和DCM心力衰竭患者HDL-C水平均有降低,ICM组HDL-C水平更低,且HDL-C水平与ICM和DCM的CHF患者的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DCM慢性心衰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片组(A组)和氯沙坦钾组(B组)各33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显著升高,A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B组(LN水平除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显著提高,A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94%)略高于B组(84.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明显低于B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DCM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与氯沙坦钾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缓解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及降低心肌纤维化作用更为突出,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内分泌因子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DCM患者120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34例,心功能Ⅲ级组45例,心功能Ⅳ级组41例。另选取8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人院第2天均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细胞肿瘤坏死因-α(TNT-α)、白介素-6(IL-6)、细胞可溶性凋亡因子(sFas)。结果:DCM心功能Ⅱ~Ⅳ级患者与正常组对照,NE,AngⅡ、TNF-α、IL-6、sFas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恶化逐渐增强(P〈0.01)。DCM组中不同功能级别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DCM患者其NE,AngⅡ、TNF-α、IL-6、sFas常过度表达,通过影响心肌收缩力,引起心肌肥大,诱导心肌凋亡、纤维化,加重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血清标志物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总共98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心肌病类型分成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组48例和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组50例,两组均检测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I,c Tn-I)水平。结果 两组不同心功能分级者的cTn-I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中Periostin蛋白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临床诊断为DCM慢性心衰患者为DCM心衰组,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Ⅱ、Ⅲ、Ⅳ级,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Periostin蛋白、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心衰组患者Periostin蛋白、TGF-β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心衰组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浆Periostin蛋白、TGF-β1水平逐渐升高,不同心功能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eriostin蛋白与TGF-β1、BNP呈正相关(r=0.636,P0.05;r=0.580,P0.05)。结论:DCM慢性心衰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与TGF-β1、心衰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能为DCM患者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9.
宋浩明  罗明  邓南伟 《心脏杂志》2002,14(2):132-133
目的 :比较扩张性心肌病 (DCM)与稳定型 (SA)、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外周血心肌营养素 - 1与脑尿钠肽的水平。方法 :选择 DCM和 SA,UA患者各 30例 ,并选择 30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检测心肌营养素 - 1(CT-1)和脑尿钠肽 (BNP)。结果 :3组患者 CT- 1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 (P<0 .0 1) ,且 DCM,U A组较 SA组也明显升高 (P<0 .0 5 ) ;DCM与 UA组的 BNP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 .0 1) ,而 SA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DCM组与UA组的 CT- 1和 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CT- 1在 DCM与 U A的病程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CT- 1可能与 BNP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心功能及结构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按NYHA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4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A125浓度,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TNF-α浓度,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CHF患者TNF-α、CA125及LVEDD明显升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和CA125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治疗后TNF-α与CA125水平随心衰控制好转而显著下降,LVEF随心衰控制好转而显著上升.②CA125、TNF-α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P<0.05).③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浓度在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A125和TNF-α水平高,并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诊断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