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酸铅经口暴露对雄性大鼠心血管系统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0 mg/kg)组和90、180、360 mg/kg乙酸铅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每周连续染毒5 d,持续染毒60 d。测定大鼠血铅、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清和心脏组织匀浆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大鼠心脏和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乙酸铅染毒组大鼠的血铅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的血铅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360 mg/kg乙酸铅染毒组大鼠血浆ET-1和血清ICAM-1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的血浆ET-1和血清ICAM-1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360 mg/kg乙酸铅染毒组大鼠血清中IL-β、IL-8和TNF-α的水平及180 mg/kg乙酸铅染毒组大鼠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乙酸铅染毒组大鼠血清中IL-6的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中IL-β、IL-6、IL-8和TNF-α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仅360 mg/kg乙酸铅染毒组大鼠心脏组织匀浆中IL-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乙酸铅染毒组大鼠心脏组织匀浆中IL-1β、IL-6、TNF-α的水平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中IL-8和TNF-α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而IL-β、IL-6的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鼠血清和心脏组织匀浆中IL-8和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两者IL-1β和IL-6水平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病理学检查可见,180、360 mg/kg乙酸铅染毒组心脏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360 mg/kg乙酸铅染毒组血管组织外膜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乙酸铅对大鼠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炎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小鼠胸腺细胞胸腺内迁移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健康初断乳21日龄清洁级SD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低(200 mg/L)、中(400 mg/L)、高(800 mg/L)剂量乙酸铅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12周.染毒结束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胸腺中的铅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胸腺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5、CCR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乙酸铅染毒组小鼠血清、胸腺铅含量以及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XCR4、CCR5 、CCR9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血清、胸腺铅含量以及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XCR4、CCR5、CCR9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参与长期铅暴露小鼠胸腺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铅暴露对小鼠胸腺细胞胸腺内迁移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初断乳21日龄清洁级SD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低(200 mg/L)、中(400 mg/L)、高(800 mg/L)剂量乙酸铅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12周。染毒结束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胸腺中的铅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胸腺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5、CCR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乙酸铅染毒组小鼠血清、胸腺铅含量以及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XCR4、CCR5、CCR9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血清、胸腺铅含量以及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XCR4、CCR5、CCR9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参与长期铅暴露小鼠胸腺的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4.
LPS对辐射暴露后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37Cs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经过长时间恢复后,脂多糖(LPS)攻击对小鼠血清中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观察不同照射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LPS干预等不同条件下,C57BL/6小鼠血清中IL-10、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照射前后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但LPS刺激组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均高于同剂量照射组(P<0.05)。结论 LPS对辐射暴露小鼠血清IL-10、IL-6和TNF-α浓度具有一定的影响,LPS对辐射暴露小鼠免疫系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百草枯(PQ)诱导小鼠脑小胶质(BV2)细胞株的炎症反应。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V_2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20、40、80μmol/L的PQ溶液继续培养6、12、24、48 h。检测细胞活性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β及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剂量PQ染毒组BV_2细胞TNF-α、IL-1β、IL-6和ROS的水平及细胞抑制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6 h比较,染毒12、24、48 h时BV_2细胞TNF-α、IL-1β、IL-6和ROS的水平及细胞抑制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PQ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BV_2细胞的抑制率及TNF-α、IL-1β、IL-6和ROS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结论PQ能活化小鼠小胶质细胞,使其分泌炎症因子,同时诱导氧化损伤,加重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于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小鼠的疗效。方法 65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染毒组30只、治疗组30只和甲泼尼龙对照组5只;P染毒组依据染毒不同剂量PQ(50、70、100、150、200、300 mg/kg)随机分成6组,治疗组在小鼠染毒不同剂量的PQ后均加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95 mg/kg),甲泼尼龙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95 mg/kg);比较染毒组和治疗组的半数致死量。结果(1)染毒组小鼠在染毒后24 h、48 h、72 h的LD50分别为216.67 mg/kg、216.67 mg/kg和188.24 mg/kg;治疗组小鼠在染毒后24 h、48 h、72 h的LD50分别为70.42 mg/kg、70.42 mg/kg和87.66 mg/kg。(2)治疗组小鼠染毒后24 h、48 h、72 h的LD50明显小于染毒组。结论急性PQ中毒Balb/c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后可能加速其死亡。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铅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本研究将72只25日龄SPF级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1和2mg/kg乙酸铅染毒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每组24只.预饲2 d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8 IU囊泡包埋的促卵泡素(FSH).48 h后,腹腔注射染毒乙酸铅,染毒剂量为0.2 ml/只.分别于染毒后48和96 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结果 显示.染毒48 h后,对照组和1、2mg/kg乙酸铅染毒组颗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6666±1.9675)%,(6.1000±0.435 9)%,(6.833 3±1.238 7)%,3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96 h后,1、2 mg/kg乙酸铅染毒组颗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9000±2.433 8)%和(22.933 3±4.543 3)%.均高于对照组[(8.2000±1.504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染毒48 h比较.染毒96 h后各乙酸铅染毒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铅对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和一定的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烯酸甲酯(MA)对小鼠肺组织的损伤作用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40只,体质量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A吸入染毒280、560、1 120 mg/m3组,置于静式染毒柜中,每天吸入染毒2 h,连续染毒30d,末次染毒后禁食24 h处死,称量各组小鼠的脏器系数,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酶标仪检测肺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除染毒280 mg/m3组TNF-α水平略有降低外,其余各染毒组TNF-α和IL-6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肺心指数和肺脏湿干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显示:MA染毒各组小鼠肺组织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充血,1 120 mg/m3组肺组织有水肿出现.结论 MA可导致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6水平的升高,引起小鼠肺组织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关系,为产妇产褥期感染预防和治疗对策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2019—2020年分娩的109例产褥期感染产妇设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及产后时间天数相同的同期产妇109例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产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行组间比较。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感染部位分为子宫内膜炎组40例、盆腹腔感染组33例及外阴感染组36例,分组统计不同产褥期感染部位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确诊后治疗时间将观察组产妇分为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治疗后72 h,采集血液检测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并行不同时间段比较,综合分析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子宫内膜炎组高于盆腹腔感染组和外阴组,盆腹腔感染组高于外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患者治疗后72 h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低于治疗后48 h及治疗后24 h,治疗后48 h低于治疗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褥感染的部位及治疗时间,可在一定程度反应产褥感染发生发展变化,可作为产褥感染辅助诊断、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监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肺脏的炎性损伤及机制。方法采集上海市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选用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和C57BL/6小鼠(对照)各32只,进行气管滴注PM2.5染毒,隔天滴注1次,共2次,根据染毒剂量的不同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取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白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细胞分类计数,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染毒组Apo E-/-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TNF-α水平[(207.08±33.51)、(119.20±17.92)、(117.18±15.22)pg/m L]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染毒组C57BL/6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6、IL-17、TNF-α水平升高;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显示,Apo E-/-小鼠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巨噬细胞绝对数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淋巴细胞百分比随染毒剂量升高而降低;肺脏组织病理切片显示,高剂量染毒组Apo E-/-小鼠和C57BL/6小鼠肺泡壁增厚显著,肺泡间隔增宽,部分区域可见肺实变表现,肺泡支气管旁可见多灶淋巴组织浸润。结论与C57BL/6小鼠比较,大气细颗粒物急性暴露可引起Apo E-/-小鼠更为严重的肺脏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