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描述改良(免特殊PORT)单孔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通道建立的方法及技术路线,并分享前154例手术的临床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采用改良(免特殊PORT)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5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在处理前列腺移行带肿瘤时发生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临床局限性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ARP,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移行带前列腺癌。对切缘阴性和切缘阳性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相关指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前列腺体积、累及双叶和包膜侵犯与术后切缘阳性相关(P0.05)。保留Retzius间隙的术式(RS-RARP)(OR=8.208,95%CI:1.961~34.353,P=0.004)、累及双叶(OR=6.453,95%CI:1.117~37.279,P=0.037)和包膜侵犯(OR=16.822,95%CI:2.998~94.387,P=0.001)是RARP处理移行带前列腺癌时发生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列腺体积(OR=0.957,95%CI:0.919~0.996,P=0.033)对切缘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肿瘤分期和保留Retzius间隙术式是RARP在处理移行带前列腺癌时发生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需使用特殊多通道入路装置实施单切口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不使用特殊多通道入路装置,而采用改良方法建立单切口腹膜外间隙实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自2020年11月-2021年2月,共纳入51例均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平均68(58~80)岁;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在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56例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单孔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以及病理分级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单孔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用于治疗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入路机器人辅助逆行松解神经血管束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1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经后入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S-RARP), 根据前列腺尖部包膜和神经血管束分离方向将患者分为优化组51例和标准组62例。优化RS-RARP是指钝性分离狄氏筋膜并向前游离至前列腺尖部, 然后沿尖部左右分离, 紧贴尖部和前列腺包膜逆向松解两侧神经血管束(NVB)。优化组和标准组的年龄分别为(67.5±6.4)岁和(67.7±6.1)岁, 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5.0±3.2)kg/m2和(24.9±3.1)kg/m2, 前列腺体积分别为(42.8±15.4)ml和(41.0±17.9)ml, 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分别为(13.5±13.1)ng/ml和(11.9±16.0)ng/ml, 术前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分别为(15.0±4.0)分和(14.8±4.2)分, Gleason评分分别为(7.2±0.8)分和(7.1±0.9)分,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索改良Vattikuti研究所前列腺切除术(VIP)用于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到2019年2月50例实施改良VIP和50例常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根治术(RARP)患者的资料,总结手术技巧和短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改良VIP组:手术时间(90.3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Retzius间隙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初步应用。方法:2016年9~10月,入组早期前列腺癌10例,实施保留Retzius间隙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完成手术时间170~250(196±25)min,术中出血量150~500(260±128)ml,术后住院日6~7 d,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14 d,仅1例患者存在尿失禁(每天1块尿垫),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结论:保留Retzius间隙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安全、有效、可靠,有利于早期恢复控尿。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目前在广泛应用的前列腺癌微创治疗方法有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和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brachytherapy)以及新出现的单孔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L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术46例患者(机器人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42例行传统腹腔镜下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腹腔镜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经济费用、拔除血浆引流管、拔除尿管、住院时间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生活质量(即患者勃起及排尿功能情况)。结果: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拔除血浆引流管时间、拔除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后随访患者生活质量(即患者勃起及排尿功能情况)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势,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腹腔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与经腹膜外单孔途径RAR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采用RARP治疗的14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经腹腔途径(A组)82例,经腹膜外单孔途径(B组)60例。A组年龄70.0(65.6~78.0)岁;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中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临床特征、术后标本切缘阳性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2019年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5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518例患者平均年龄(67.9±7.3)岁,术前中位总前列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经腹膜外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研究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对9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腹膜外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额外增加辅助孔。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可控,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随访肿瘤控制及功能恢复效果满意,该术式安全可行,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累及移行带前列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77例前列腺癌患者,一组44例仅限于外周带;另一组33例已累及移行带。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直肠指检、移行指数、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经直肠前列腺超声以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排尿期和储尿期症状、直肠指检阳性率、移行指数、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及病理分级没有显著性差异。移行带肿瘤存在泌尿系转移的风险。经直肠超声为移行带可疑病灶的定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对可疑病灶穿刺活检则能提高累及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率。结论经直肠超声行移行带可疑病灶的穿刺活检是诊断累及移行带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1年8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2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的可能因素,根据患者术后6~8周时首次P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SA<0.2 ng/mL组和PSA≥0.2 ng/mL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并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评估各因素对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PSA水平的综合作用。结果:251例患者共56例患者血清PSA≥0.2 ng/m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增加、T分期为Ⅲ~Ⅳ期、术前PSA水平升高、精囊侵犯及神经侵犯为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次血清PSA水平主要受患者BMI、T分期、术前PSA水平、精囊侵犯情况及神经侵犯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德国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进展,重点介绍其手术适应症、手术经验以及腹腔镜和机械手辅助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现状。  相似文献   

16.
介绍德国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进展 ,重点介绍其手术适应症、手术经验以及腹腔镜和机械手辅助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男性肿瘤,是危害男性健康的第一肿瘤杀手。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亦逐年上升。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作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癌症的死亡率[1]。其术式包括经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经会阴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经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和机器人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近年来,随着我国诊疗技术的提高,每年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病例数不断增加,手术例数亦逐年递增。耻骨后途径的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仍是我国最为常用的术式。本文结合文献就近年来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改进作一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联合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诊断的高度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身体一般状况良好, 年龄≤80岁,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②mpMRI和68Ga-PSMA PET/CT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 无远处淋巴结、骨骼、内脏转移。排除标准: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检查结果提示可疑远处转移病灶;③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病理可能后, 行免穿刺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 评估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按68Ga-PSMA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将患者分为低SUVmax组(SUVmax<10)和高SUVmax组(SUVmax≥10), 比较两组的切缘、精囊侵犯、pT分期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本院先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再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14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病检诊断明确,完成Gleason评分,MRI增强扫描完成临床分期,行骨扫描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远处转移,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3~6个月控制PSA<4μg/L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及PSA控制情况等.结果 大部分患者手术时间为130~290 min,无输血、无直肠穿孔患者,术后平均15 d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均能自行控尿,术后3例病检切缘阳性,术后3个月复查PSA<0.2μg/L.结论 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经内分泌治疗后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但术前需充分评估风险及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