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中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2007年12月33例合并结核病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3例患者占同期我院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总数的1.61‰,其中实体瘤合并结核病患者31/33例,占同期实体瘤患者的1.6‰,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33例,占8.1‰。结核部位:肺结核30例(90.9%),浆膜腔结核3例(9.1%)。发热23例(69.7%),咳嗽19例(57.6%),消瘦乏力28例(84.8%)。检出抗酸杆菌5例(15.2%),菌阴肺结核25例(75.8%),病理确诊3例(9.1%)。接受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25例,22例有效(88.0%),无因结核病死亡的病例;5/25例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进行肿瘤治疗,结核病亦得到有效控制。对恶性肿瘤行综合治疗后近期疗效尚好,总有效率为(22/33)66.7%。结论结核病在本院恶性肿瘤患者中较常见,有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结核病人为合并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消瘦乏力及发热是最常见症状;菌阴肺结核占多数,肺部为最常见受累部位;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合并结核病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大多为白塞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引起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结核分枝杆菌机会性感染;女性生殖系统结核多为全身结核的一种表现,而原发的外阴宫颈结核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既往有淋巴结结核病史、无糖皮质激素治疗史,因外阴溃烂流脓伴发热就诊,病理标本经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确诊为结核病,但抗结核治疗疗效欠佳,后诊断为白塞病合并女性生殖系统结核的患者,回顾其临床资料并分析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 HIV 感染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过程,作者对美国旧金山1981~1988年间的132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132例患者中确诊结核病时尚未作出艾滋病诊断者78例(59%),两病同时确诊者18例(14%),先确诊艾滋病者36例(27%)。在132例患者中,肺结核50例(38%)、肺外结核40例(30%)、二者同时存在者42例(32%).这些患者62例用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治疗,治疗2个月后停用乙胺丁醇;39例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病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注意肺结核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解放军第三O九医院28例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8例中男2例,女26例;40岁以上女性21例。临床上干咳、眼干、口干、发热多见。有6例首次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均行自身抗体及腮腺X线增强造影检查。其中2例行下唇腺活检,结果阳性;余22例既往均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史,病史最短1年,最长14年,平均(2.7±1.6)年。经细菌学阳性确诊结核病10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结核病8例,经临床诊断结核病10例。28例患者中继发性肺结核1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淋巴结结核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1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淋巴结结核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结核性心包炎2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炎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及附件结核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HRZE/4HR抗结核治疗。至今28例患者中有5例仍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余23例结核病患者均临床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例肺结核误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导致的间质性肺疾病。 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结核病重点需注意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导致呼吸系统损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肺结核鉴别,减少临床上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对93例确诊老年结核病患者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结核病患者中肺结核或肺结核合并胸膜炎发病率较高;其中开放性肺结核16例(17.2%),初治菌阳14例(15.1%),复治菌阳2例(2.1%);肺结核合并其他疾病患者58例(62.4%);免疫功能低下19例(20.4%).结论 老年结核病早期诊断及免疫增强剂联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同时积极合发症对治愈老年结核患者,控制结核病的蔓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免疫系统本身存在功能紊乱或低下,且临床上常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控制疾病活动,所以患者机体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均下降,容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其中结核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SLE合并肺外结核并不少见,且病情重,进展快,治疗效果差,伤口不易愈合,SLE以激素治疗为主,而结核病一般不宜使用激素,治疗上存在矛盾和难度。笔者分析23例SLE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难点、手术相关因素与时机、治疗效果,以增强对SLE合并肺外结核的认识,同时希望与临床工作者就手术治疗时机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对93例确诊老年结核病患者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结核病患者中肺结核或肺结核合并胸膜炎发病率较高;其中开放性肺结核16例(17.2%),初治菌阳14例(15.1%),复治菌阳2例(2.1%);肺结核合并其他疾病患者58例(62.4%);免疫功能低下19例(20.4%)。结论老年结核病早期诊断及免疫增强剂联合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同时积极合发症对治愈老年结核患者,控制结核病的蔓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多,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肿瘤病人均需要化疗,约有70%以上的肿瘤病人需用放射治疗[1]。肺结核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关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报道已较多,而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结核病也逐渐增多。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引起内源性结核病灶复燃,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结核菌感染后的发病机会增加。如何对这些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和探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是否合并结核病及结核病如何诊治在临床上均很重要。本文就我院发现5例和到本市肿瘤医院会诊的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或过程中发生的结核病共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新住院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结核病(TB)筛查及确诊,对HIV/AIDS合并耐多药结核病例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一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新入院HIV/AIDS病人结核病筛查及耐药结核病确诊病例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所有701例HIV/AIDS病人中最终诊断结核病153人,包括确诊HIV/AIDS合并耐多药结核病人6例。确诊TB/HIV双重感染病人中,Xpert MTB/RIF阳性率为25.56%(23/90),TB/HIV诊断效力最优。住院HIV/AIDS病人中,结核病患病率21.83%(153/701),TB/HIV病人中,6例(3.92%)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均为男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9~113个/μL;常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异常为消瘦、超过两周的发热、血沉增快。2例病人接受规范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临床显效。结论应加强应用以Xpert RIF/MTB为核心的新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并进一步规范HIV/AIDS病人合并耐多药结核病的筛查、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多,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肿瘤病人均需要化疗,约有70%以上的肿瘤病人需用放射治疗。肺结核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关肺癌合并肺结核的报道已较多,而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结核病也逐渐增多。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引起内源性结核病灶复燃,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使结核菌感染后的发病机会增加。如何对这些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和探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是否合并结核病及结核病如何诊治在临床上均很重要。本文就我院发现5例和到本市肿瘤医院会诊的4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或过程中发生的结核病共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肾移植后合并结核病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和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 1 1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高热(占68.8% ) ,双肺病灶广泛、5个肺野以上者占64 .3 % ,PPD皮试阳性者为1 2 .5 %抗酸杆菌阳性率为50 .0 % ,合并肺外结核为占57.1 % ,药物性肝损害37.5 % ,死亡率31 .3 %。结论 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灶广泛,PPD皮试阳性率低,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合并肺外结核和病死率高,应尽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1995~2000年期间在本院诊断的1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1)临床分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3例,淋巴结结核4例(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例、纵隔淋巴结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2例),原发型肺结核3例,同时合并其它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等.(2)免疫功能检测和结核菌素试验CD+4(2~87)×106/L,其中7例CD+4<50×106/L,平均CD-4(33±13)×106/L.10例结核菌素(PPD)试验均阴性.(3)治疗5例联合抗结核+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LAART),5例单用抗结核治疗,其中HAART组CD+4细胞上升明显,与单独抗结核治疗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D+4细胞下降可能是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主要原因.结核菌素试验对诊断无帮助.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肺外结核多、合并症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治疗时间长.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尿毒症透析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症状,提高诊治经验.方法 对8例合并结核感染的尿毒症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治疗.7例患者结核病临床治愈,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死亡1例,死因为心原性猝死.结论 尿毒症透析患者合并的结核感染易误诊,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因为有透析支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结核病与恶性肿瘤可并存在同一患者 ,对于这一类患者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 ,如果再按照常规方法抗结核 ,常会因药物共同的毒副反应使病人无法耐受而终止治疗。我们自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5月 ,对结核合并恶性肿瘤 ,用第一线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和严重的消化道症状的 3 5例患者以及原有肝癌合并结核病的 3例患者 ,在不中断抗肿瘤治疗的同时 ,采用乳酸左旋氧氟沙星 ,帕司烟肼和乙胺丁醇 ( L P E)的联合治疗方案 ,以及调节免疫 ,增强抗病能力的乌体林斯 ,进行了全疗程的抗结核治疗 ,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1 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支气管镜下穿刺活检(EBUS-TBNA)对于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上海市肺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为纵隔淋巴结结核但气管镜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共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21~70岁,平均(48.5±11.5)岁。所有患者行EBUS-TBNA,标本送检病理、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和体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诊断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治疗无效者进行纵隔镜检查,最终统计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诊断率。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结果 66例患者通过EBUS-TBNA直接确诊结核病,1例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菌型鉴定为鸟-胞内分枝杆菌,MAC);5例确诊肺癌,2例确诊结节病,13例未得到任何阳性证据;13例中6例通过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诊结核病,7例行纵隔镜检查,其中3例确诊淋巴瘤,3例肺癌,1例结核病。因此87例患者中最终确诊结核病73例,其中通过EBUS-TBNA确诊66例(90.41%,66/73)。经过EBUS-TBNA确诊结核病的66例中21例(31.82%,21/66)为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3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提示耐药);40例(60.61%,40/66)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38例(57.58%,38/66)病理检测结果为干酪样坏死或者结核性肉芽肿。 结论 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结核特别是耐药纵隔淋巴结结核的早期诊断上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融合基因ETV6NTRK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特点,并寻找其与免疫表型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该融合基因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未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液共47例及其中14例经标准化疗方案化疗2个疗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患者的骨髓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特定的融合基因片段。同时,对47例初治患者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FCM免疫表型分析。结果:47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有2例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均为AML-Mz。患者,其在Mz中阳性率约为14oA(2/14)。未能查到NTRK3-ETV6和NTRK3基因。结论:①约有14%AML-Mz患者存在ETV6-NTRK3融合基因t(12;15)(p12;q25)。均为M2a,为老龄患者,且伴有骨髓纤维化;②目前的标准化疗方案,对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患者效果不佳,为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③FCM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的为AMLM2型,表达CD13和CD33,且CD13表达强于CD33,不表达CD14,白血病细胞起源早,分化程度差,恶性度高。  相似文献   

17.
27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7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1~2000年我院收治的尸检证实的27例血行播散型结核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呼吸道症状隐匿,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有肝、脾肿大,皮疹,血三系减低。胸部影像学以浸润性改变为主,空洞少见,粟粒性结节影出现较晚。结核菌素试验多阴性。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低。尸检证实,急性血行播散型结核病22例(包括无反应性结核3例),慢性血行播散型结核病5例。均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肺外病变主要累及肝、脾、肾、淋巴结等部位。生前误诊12例,误诊率为44.4%。12例中有11例(92%)因伴发或疑为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或肿瘤而误诊。27例患者中17例(63%)长期应用激素或反复化疗导致结核病播散。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结核病的警惕性,特别是有结核病史、免疫缺陷(包括长期使用激素或化疗)病史或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出现长期发热和(或)有多系统损害、原发病经正规治疗无缓解时,应警惕耐多药结核的可能。应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的适应证,未确诊前不能盲目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免诱发结核复发或血行播散。  相似文献   

18.
肠结核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6例肠结核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肠结核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肠结核病患者26例,分析结核病既往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药物及手术治疗情况。结果26.92%肠结核继发于肺结核;65.38%肠结核合并有肠外结核。除肺结核外尚有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淋巴结结核、皮肤结核、肝结核等。合并小肠憩室2例。26例中,24例经腹部手术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肠结核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部分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无结核中毒症状,无伴发肠外结核病,易误诊、误治。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肠结核病的判断力,重视对肺内、外结核病的检查,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不能忽视肠结核。结肠镜检查加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结核杆菌检查是确诊肠结核的较好方法,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PPD试验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大量白血病细胞增殖,或化疗后骨髓抑制而导致正常白细胞明显下降,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导致各种类型的感染,肛周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1994年6月~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白血病合并肛周感染患者31例、占同期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的3.8%。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1~71岁,平均41.5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化疗前感染者3例,化疗后感染者28例,起始为肛周局部疼痛,继而红肿硬结,如不能控制感染,则硬结软化化脓,然后破溃,此时疼痛减轻。感染控制后,少数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2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进行免疫病理、诊断及治疗的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患者均无皮肤侵犯,2例患者流式免疫分型均提示CD56、CD4、CD123阳性,其中1例同时伴有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结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为血液系统罕见病,皮肤受累在临床上最常见,通常也是首发表现,无皮肤侵犯的病例非常罕见,此类疾病的诊断需依赖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免疫分型,在进展过程中有向白血病转化的可能;此病预后极差,治疗上通常采用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