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植入cage类型及数目不同分为单枚解剖组、2枚解剖组和单枚香蕉组。单枚解剖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9~65 (53.74±5.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8.62-28.13 (22.08±2.15) 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4.0(2.7±0.8)年;L3,45例,L4,535例,L5S1 11例;植入单枚解剖型cage。2枚解剖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7~66(54.15±6.02)岁;BMI为18.25~28.44(21.74±1.83) 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7±0.9)年...  相似文献   

2.
李家华  路友群  薛刚  付锐 《颈腰痛杂志》2023,(4):604-607+610
目的 建立个体化预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术后恢复不佳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在本院进行PTED手术的157例老年LDH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下腰痛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n=117例)和恢复不佳组(n=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恢复不佳的影响因素,运用R软件构建老年LDH患者PTED术后恢复不佳的列线图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 两组年龄、病程、BMI≥24 kg/m2、伴骨质疏松、伴纤维环破裂、Pfirrmann分级、疼痛表现、糖尿病史等资料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532),病程≥1年(OR=2.682)、疼痛表现(OR=2.733),Pfirrmann分级≥Ⅲ级(OR=2.484),合并糖尿病(OR=4.010)是老年LDH患者PTED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opic interlaminar disce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再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0例LDH患者,均采用PEID手术治疗,评估其术后疗效.统计患者再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87±7.91)min,术后住院天数(4.48±2.15)d,住院总费用(2.53±0.35)万元,术后15例出现神经根痛,5例出现切口感染;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进行总体疗效评价:优51例,良69例,可55例,差25例;再手术组共25例,未再手术组175例,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年龄和Pfirrmann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为LDH患者再次手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PEID手术治疗L5-S1 LDH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而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病程>1年和PfirrmannⅣ级是影响患者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以典型的腰痛及下肢痛等不适症状为主,发病率一般在10%-20%左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1]。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将主动运动疗法运用于膨出型和疝出型这两种类型LDH患者的治疗中,并进行疗效对比,以探求主动运动疗法在不同类型LDH患者中的疗效是否有所差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L3~S1)终板矢状面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7月就诊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无明确腰椎疾病的志愿者。共纳入LDH患者141例,其中男61例,女80例,年龄61.6±10.1岁(41~79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4(18.3~33.2)。对照组纳入志愿者109例,其中男47名,女62名,年龄55.4±12.2岁(40~87岁), BMI为25.3±3.6 (17.6~32.5)。在腰椎CT正中矢状面重建图像上测量LDH患者椎间盘突出节段的终板形态和志愿者腰椎L3下终板至S1上终板的终板形态学参数,包括终板屈曲深度(ECD)、矢状面屈曲角(SCA)和终板屈曲顶点位置(ECA);相应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在MRI上通过Pfirrmann分级进行评估。应用t检验比较LDH组与对照组终板矢状面形态学参数;选择L4/5和L5/S1两节段中相同退变程度(PfirrmannⅢ级,PfirrmannⅣ级)的椎间盘,比较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的终板矢状面形态。将LDH组患者和对照组志愿者终板数据合并后按照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组(PfirrmannⅡ级~PfirrmannⅤ级),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LDH组各节段终板EC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4上终板P=0.016,其余终板P0.01),SC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除L3下终板外(P=0.014),所有节段终板ECA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和L5/S1节段中PfirrmannⅢ级和Ⅳ级椎间盘终板,相同节段和退变分级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LDH组终板EC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SCA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CA未出现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终板形态参数组间比较显示,随着椎间盘退变进展,各节段ECD降低(P0.01),SCA增大(P0.01),ECA未出现一致的组间变化趋势。结论:LDH患者相比对照组志愿者,其下腰椎终板矢状面屈曲程度较低,退变程度较高的椎间盘其终板屈曲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的EBV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采用ISH技术检测EBV的水平,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HL淋巴结内外、病灶数量、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等方面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SH技术检测EBV感染阳性者占4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灶数量无关(P0.05);与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结内60%,结外25%,P=0.012)、临床分期(I+II:30.8%,III+IV:71.4%,P=0.023)、肿瘤分型(NHL:54.9%,HL:11.1%,P=0.017)、病理类型(NKT:84.6%,BCL:23.1%,TCL:20%,HL:11.2%,P=0.034)、LDH水平(LDH250mmol/l:60%,LDH≤250mmol/l:36%,P=0.026)有关(P0.05);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BV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呈高度阳性表达,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磊 《肝胆外科杂志》2015,23(2):123-125
目的研究血清LDH的水平对老年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120例老年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LDH400 U/L)54例和对照组(LDH≤400 U/L)66例,跟踪随访两组介入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血清LDH在术后1 d均无明显变化,术后1 w、1个月、6个月、1年血清LDH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2年两组血清LDH降低幅度变缓,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疗效显著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血清LDH升高患者的疗效显著率、疗效尚可率均明显低于血清LDH降低患者(P0.05)。结论血清LDH水平测定可作为判定老年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指标,并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神经根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02-2015-01于我院接受腰神经根减压术的9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有明确神经功能测定结果,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LDH患者腰神经根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佳18例,占18.75%。(2)单因素分析显示,恢复不佳组年龄≥50岁、病程12个月、术VAS评分≥5分、既往外伤史、L3-4节段突出、合并神经根粘连所占比例均高于恢复良好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术前VAS评分、既往外伤史、合并神经根粘连是影响LDH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病程、术前VAS评分、外伤史、神经根粘连均为影响LDH患者腰神经根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其危险因素,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于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0月在南方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45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及手术结束时的静脉血液及尿液标本,检测血清肌酐( 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LDH及总胆红素,检测尿液中LDH、胱抑素、NGAL.根据AKI网络标准中的SCr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尿液中LDH、Cys-C、NGAL的变化情况,并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LDH、Cys-C、NGAL的准确性.结果 45例患者中20例发生了术后AKI,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的基本情况、术中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组和非AKI组术后血清SC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0±54)比(81±20),P<0.05].术后AKI组及非AKI组尿液中的LDH、Cys-C、NGAL均升高,AKI组增加明显高于非AKI组.AKI组尿液中LDH、Cys-C、NGAL高于非AKI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0±2.86)比(3.21±1.63),P<0.05]、[(1.55±0.54)比(0.86±0.31),P<0.05]、[(107±59)比(43±11),P<0.05].ROC下面积结果显示,尿液中的LDH、Cys-C、NGAL均显示出了较好的诊断意义,面积分别为0.853、0.833、0.880,大于0.8. 结论 LDH、Cys-C、NGAL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前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内窥镜切除术后3年内再手术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3月接受内窥镜手术治疗的437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资料、MRI征象与术后3年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年内复发114例,发生率26.09%;其中,再次手术47例(10.76%)。再手术组的初次手术前年龄低于未再次手术组(P0.05),高强度区、椎体终板信号改变(VESC)和MRI征象5个的发生率低于非再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VESCⅡ型和MRI征象5个是再手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术前MRI成像与LDH再手术风险具有相关性,值得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选取LDH患者46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胸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腰痛功能障碍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等观察资料,观察资料采用治疗前后的差值(治疗后-治疗前)表示改善程度。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青年组(y<40周岁),中年组(40周岁≤y≤60周岁)以及老年组(y>60周岁)三组。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胸腰椎活动度以及JOA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P<0.05),胸腰椎前屈活动度的改善程度三组有明显差异(P<0.05),且青年组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胸腰椎活动度以及JOA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LDH患者均能从非手术治疗中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与疗效不佳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1)纳入2014-06-2016-07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97例LDH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年左右,观察其VAS评分和ODI评分改善情况,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2)将随访1年时的疗效评价作为自变量(优、良为疗效佳;可、差为不佳),将其他相关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75 min,平均61.3 min;术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获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时,优43例,良36例,可11例,差7例,总有效率为92.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表现、病程、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等4项因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12个月、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椎间盘退变程度为PfirrmannⅣ级,均为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H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其创伤小、疗效可靠。但年龄≥50岁、病程12个月、椎间盘退变程度为PfirrmannⅣ级、腰腿痛均严重者,均是导致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7):1564-1566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预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发生率,探讨LDH术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山东省立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住院治疗患者220例,入院常规行D-二聚体检查(D-dimer concentration,DD),DD>0.5 mg/L或出现DVT症状(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行下肢彩超检查。比较DVT组与无DVT组在年龄、性别、病史、基础疾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LDH术前DVT发生率为5.90%(13/220),16侧肢体。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相比,在年龄、DD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0.92±9.25)岁vs.(45.42±12.92)岁(P=0.001)、(1.87±1.41.15)mmol/L vs.(0.39±0.59)mmol/L(P=0.003)。两组在心脑血管病史、血脂异常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3.1%vs.0.5%(P=0.001)、61.5%vs.15.5%(P=0.000)。两组在性别、病程、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DD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0.895(95%可信区间:0.846,0.932;P<0.001)。DD>0.57 mg/L时对DVT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和85.00%。[结论]LDH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前DVT发生率。术前下肢血管评估是必要的。特别是高龄、心脑血管病史、高血脂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单节段LDH患者74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Coflex组采用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  相似文献   

15.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而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是LDH的一种特殊表现,具有病程重、手术难度大的特点。自1998年12月~2005年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130例经椎间孔镜手术后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3例)和未复发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LDH类型、突出位置、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患者的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年龄≥60岁、病程≥4年、腰椎间盘轻中度退变、手术节段L4~5、术后椎间活动度≥10°、术中纤维环破损、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患者的构成比与未复发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且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是导致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52、5.201、3.317、7.894、3.006、1.389、2.476,P=0.000、0.000、0.001、0.000、0.005、0.036、0.000)。结论导致LDH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需高度重视存在相应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与非LDH腰痛人群腰骶部形态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探讨LDH患者腰骶部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07例LDH患者(LDH组)及72例腰背部疼痛人群(对照组)影像学资料。分别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2组研究资料的椎间盘角(IDA)、腰椎前凸角(LLA)、腰骶前凸角(LSLA)、骶骨倾斜角(SSA)及腰骶角(LSA)。结果 LDH组患者L_4/L_5和L_5/S_1节段IDA、LLA、SSA及LS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L_5节段突出者的L_4/L_5节段IDA低于L_5/S_1节段突出者,而L_5/S_1节段突出者的L_5/S_1节段IDA则低于L_4/L_5节段突出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的LLA、SSA及LSA比正常人明显降低。LDH患者生理曲度的丢失主要由责任节段IDA的减小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酶学指标(LDL、CK、LDH、CKMB)等水平在不同创伤严重度和不同临床转归的差异,分析PCT分别与NEWS评分、hs-CRP、LDL、CK、LDH、CKMB的相关性。结果 PCT、hs-CRP、LDL、CK、LDH、CKMB水平不同创伤严重度和不同临床转归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创伤程度越严重和临床转归越差,患者PCT、hs-CRP、LDL、CK、LDH、CKMB水平越高。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PCT水平与NEWS评分、hs-CRP、LDL、CK、LDH、CKMB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PCT水平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加重和预后恶化其水平也升高,监测PCT水平对于评估创伤骨折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萍  卢玄  郭蕾  徐醒  沈峥嵘  陈博 《中国骨伤》2022,35(10):984-989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部肌肉活动的动态肌电特征及相关因素,阐明动态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21年3月,采用表面肌电图遥测仪检测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例,女26例;年龄20~61(40.68±10.56)岁;病程1~120(17.75±27.56)个月。另外招募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2例,女10例;年龄24~53(36.50±10.3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止站立、躯干屈伸过程中的近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多裂肌的动态肌电测试。比较两组受试者肌电活动数据(肌电振幅、中位频率、原始肌电图形),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与肌电活动数据的相关性。结果:静止站立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组受试者右侧及左侧近胸段竖脊肌肌电振幅值较对照组增大(P<0.05)。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右侧及左侧近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多裂肌肌电振幅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右侧及左侧近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多裂肌中位频率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的原始肌电图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不同,LDH组受试者的躯干最大限度屈曲维持过程中所测腰背肌肉的肌电活动存在高水平,原始信号中应该规律出现的肌电静止信号不能分辨;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分别与双侧近胸段、腰段竖脊肌和双侧多裂肌的肌电振幅、中位频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肌肉存在不同于正常人的特征性表面肌电改变,这些特征更能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肌肉情况,可以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由此可见,表面肌电图不单是一种检测手段,其可被考虑在LDH的常规诊疗计划之内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量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下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观察其关节突关节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LDH和腹部疾病患者。LDH组共纳入52例,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为17.9±1.4岁(14~20岁);L4/5椎间盘突出33例,L5/S1突出18例,L4/5、L5/S1双节段椎间盘突出1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24个节段,左侧突出18个节段,右侧突出11个节段。选择腹部CT扫描的层面经过椎间盘且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平行的腹部疾病患者11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7例,女24例,年龄为17.8±1.7岁(14~20岁)。LDH组在腰椎CT片上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作一直线通过椎间盘中点连接棘突基底部中点作为腰椎矢状轴,通过上关节突内外点作一连线,一侧连线与腰椎矢状轴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即为一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双侧角度之差10°作为FT的衡量标准。对照组在腹部CT片上测量L3-4、L4-5、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结果:LDH组各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度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2例LDH患者中,L3-4节段出现FT的患者19例,L4-5节段出现FT 27例,L5-S1节段出现FT 24例;而对照组111例患者中相对应节段出现FT的患者分别为19例、28例、18例,LDH组各节段FT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LDH组34例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15例出现FT;19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中,13例出现FT;椎间盘突出节段FT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结论:在青少年LDH患者的下腰椎中FT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与青少年LDH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