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螺旋CT和X线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CT和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11例支气管闭锁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6例有支气管镜结果,2例随诊1年以上。肺部常规10mm层厚扫描,在16层螺旋CT机进行1.25mm后处理重组,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最小密度投影(MinIP)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和周围肺组织改变。结果11例病变CT均能显示黏液栓和周围气肿改变,其中3例黏液栓内含气体;x线平片亦能显示全部黏液栓,但仅显示8例气肿改变和2例黏液栓内的气液平。3例支气管闭锁位于左侧,8例位于右侧;发生于段支气管者10例,亚段1例;6例位于肺门旁,5例远离肺门。结论黏液栓和周围肺气肿改变是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典型表现,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多层面螺旋CT能提供比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3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人均做胸部CT和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分析其CT表现并与FOB所见对照。19例经组织学证实,4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两肺上叶及中叶舌叶支气管为结核好发部位。(2)受累支气管病变范围较长,74%多支受累。(3)主要CT表现为气管支气管不规则或规则狭窄及梗阻,有时显示管壁增厚及管腔内结节。(4)78%病例伴肺内结核。(5)大多数由支气管结核引起的肺叶、肺段不张或(和)实变,近肺门层面无肿块及局部外凸。(6)可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本组资料CT征象典型,可明确诊断者占43%;CT表现不典型,但提示疑诊者占30%;22%CT表现无特征,不能正确诊断。结论:CT是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有效方法。对CT表现不典型及无特征的病例,结合FOB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薄层CT对儿童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0)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BO患儿的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个月~11岁,所有患儿症状均持续6周以上。12例均行胸部前后位X线片、肺部薄层CT、纤维支气管镜、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功能检查,1例行肺灌注扫描。结果12例均有典型临床特征和肺功能不可逆性小气道阻塞;1例肺灌注扫描示右下肺下段偏外侧放射性缺损低血流灌注表现;9例纤维支气管镜检为支气管内膜炎;4例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透光度增高8例;肺纹理增多,增粗6例;肺实变或不张6例;单侧或局限性透明肺4例。薄层CT表现为:“马赛克”征象,实质密度减低11例,血管细少10例;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壁增厚9例;单侧或限局性透明肺4例。实质病变6例;结节征3例;支气管黏液栓5例。结论儿童BO的薄层CT表现比胸部X线片更具有特征性,诊断儿童BO可以基于临床表现、薄层CT和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MRI在诊断胎儿肺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产前诊断为胎儿肺囊性病变(主要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肺隔离症、支气管源性囊肿、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MRI表现,并与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病变MRI定位于左肺18例,右肺12例;诊断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23例,肺隔离症5例,左侧胸腔积液伴左肺信号不均1例,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合并肺隔离症1例;均表现为快速稳态场回波序列或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高信号、快速翻转恢复运动抑制序列低信号。出生后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病灶中,7例先天性肺气道畸形,边缘多呈分叶状,内部多为大小不一的囊;4例肺隔离症均位于左肺下叶,3例可见体循环血管分支进入病灶;3例支气管源性囊肿中部分病变与气管或支气管关系密切;1例纵隔淋巴管畸形,向纵隔内胸腺前后间隙延伸,呈爬行性生长;1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呈团状,边缘光整,内部信号均匀;以病理结果为标准,MRI产前定位准确率为87.50%,定性准确率为62.50%,而超声产前定位准确率为87.50%,定性准确率为43.75%。3例在产前超声随访中病灶自行消退;11例在随访中的病灶未自行消退且未行手术治疗。结论:产前MRI是胎儿超声有效的补充手段,能多方位地显示胎儿肺囊性病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CT在儿童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CT在气管及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的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气管、支气管X线穿透性异物CT表现;所有异物均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取出证实。结果:气管异物4例,右主支气管异物31例,左主支气管异物15例;CT表现:①异物本身;②局限性支气管阻塞、其下方支气管充气或轻度扩张;③纵隔移位及纵隔“双边”;④胸部“双边”;⑤肺气肿。结论:CT扫描不仅能定位诊断,而且能直接显示异物本身,优于普通X线检查。  相似文献   

6.
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痰菌、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气管与支气管结核52例,分析其CT与HRCT表现。结果:CT表现有以下特点:①96.1%CT显示长段不规则气管或支气管壁增厚,其增厚的支气管壁范围较长为特征之一;②25%CT显示远处肺或对侧肺结核支气管播散病灶;③支气管狭窄、阻塞不伴有肺门肿块;④11.5%可见增厚的气管或支气管壁出现钙化。此征象具有特征性;⑤支气管阻塞性肺部病变中,若出现阻塞性肺气肿伴气肿区分支条状或指套样高密度灶、支气管阻塞远端实变、肺内或不张肺内出现大量无壁空洞、“蜂窝样”改变或伴有不规则或“串珠状”支气管扩张表现者也具有一定特征性诊断价值,其中后者考虑为继发于支气管壁破坏或实变与不张肺内病灶纤维化继发的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所致。结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尤其是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有效于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11例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胸部CT平扫,7例病变区加做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 双肺受累3例,右肺受累5例,左肺受累3例,CT表现单个或多个含气囊腔(直径>2 cm)6例,多发蜂窝样囊腔(直径<1 cm)5例,囊内含气9例,2例囊内含少量液体,7例伴有不同程度肺气肿.5例合并纵隔疝,1例合并先天性肺隔离症.所有病变有一定的占位效应.结论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为该病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5例中,含气6例,含液3例,含气液6例;8例单发,右肺5例,左肺3例,7例多发,右肺3例,左肺3例,1例累及双肺多叶;4例行增强扫描,3例未见强化,1例囊壁强化,囊内无强化。6例呈蜂窝型,3例呈肿块样,6例呈空腔型;2例囊壁钙化,1例周围斑片状实变影,1例囊肿外围肺野透亮度增高。病理检查:15例支气管肺囊肿镜下见囊壁内外层由柱状或假复层纤毛上皮、弹力纤维、平滑肌纤维、黏液腺、软骨组织及结缔组织组成。结论: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对73例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搜集自10月至2000年2月共73例伴气管,支气管病变或其邻近病变患者。所有对象均接受电子束CT(EBCT)扫描。扫描条件:130kV,630mA,层厚为1.5或3.0mm,扫描方式为连续容积扫描,其横断面图像转入INSIGHT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式为表现遮盖显示法(SSD),重建阈值为-500--300HU。结果: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可显示不同病变引起的气管。支气管树的异常形态改变,包括中央肺癌,炎症,支气管扩张,剑鞘气管,气管癌,先天性异常,肺癌术后等,以及气道邻近的良,恶性病变所引起的气道狭窄,可用于确定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35例中央型肺癌的SSD三维重建;6例表现为支气管杵状中断,15例为锥状中断,5例为截断且断端不规则,8例为不规则偏心性狭窄,1例为右主支气管的裂开和右上叶支气管的截断。结论:EB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其有特征的征象用于中央气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T气管,支气管树三维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BA)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CBA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1例行普通X线断层摄影,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胸片示3例肺门区肿块样阴影.1例局部肺野多发结节阴影,1例囊肿周围肺野过度透亮。胸部CT示5例黏液囊肿显示为多发分支状和棍棒状肿块或结节样阴影及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改变。2例显示周围肺野支气管扩张改变。2例胸部MRI示囊肿T1、T2均为高信号。结论黏液囊肿和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是CBA典型表现,CT对CBA的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