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孝骞  王霞 《临床荟萃》1996,11(21):973-975
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进展,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有较大提高,但仍有相当存活的患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致使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仍很低,约10%左右。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即成为复苏成功的关键。 1 及早心肺复苏是脑复苏成功的基础 脑中没有氧储存,对缺氧又最敏感。完全性缺氧6秒钟可致神经元代谢受损,2分钟便有脑活动停止,5分钟则有脑不可逆性损伤。脑活动所需的能量90%来自葡萄糖氧化,脑中所储能量仅能维持2~3分钟需要;虽然循环停止后能量消耗减少,但糖无氧代谢仅放出氧代谢产生能量的1/20,并产生乳酸,引起酸中毒、脑水肿及一系列生化改变,直到脑死亡。因此,应当机立断,分  相似文献   

2.
李孝骞  窦文生 《临床荟萃》1997,12(10):436-438
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进展,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大有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患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致使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仍较低.故心肺复苏中及复苏后脑复苏就成为复苏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去10年围绕着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改善脑及冠状动脉灌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心肺复苏中应充分监测的是冠状动脉灌注压,冠状动脉灌注压〉15mmHg(1mm Hg=0.133kPa)预示可望心脏复苏成功及自主循环恢复,其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心肺复苏术可供选择的技术若干,这些技术的临床效果也不断被评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治疗2小时至14天,心肺脑复苏成功12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3例患者遗留有智力障碍,2例最终因MODS而死亡,1例放弃抢救;5例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总计18例,成功率78.3%,存活15例,存活率65.2%,死亡8例,病死率34.8%.其中一例分别于中毒后2h、d3心跳骤停2次,抢救成功.[结论]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尽早电除颤,积极的脑复苏,同时有效的毒物清除措施和解毒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了毒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和心跳骤停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
脑复苏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处于终末状态或临床死亡患者给予有健康头脑的生存质量。当前,在院前或院内ICU以外的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而无脑损害者不足10%。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采取最佳的CPR措施,脑复苏随胸外CPR的基本生命支持(BLs)一起开始将会改善这种局面。Safar自1961年提出心肺脑复苏(CPR)步骤。新的疗法虽已在动物实验中获得脑功能改善,但在临床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因为脑缺血-缺氧后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脑复苏是针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在缺血缺氧以及血液再灌流过程中,所造成以大脑为主的全身各脏器损害进行治疗[1]。高压氧治疗脑复苏是心肺复苏后的重要手段之一,且效果显著,我院2000-2009年共收治254例心肺复苏后伴昏迷患者,其中32例行气管插管并急诊高压氧治疗,效果满意,现将高压氧时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0~60岁,平均62岁。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采用中型多人医用高压氧舱治疗。使用2~2.2ATA(绝对大气压)头盔吸氧,升压20 min,稳压60 min,患者持续吸氧60 min,中间休息10 min或减压20 mi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间内心肺复苏后与心肺脑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意外事件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97例,按在不同时间内心肺复苏分为3组:A组1~5min;B组6—30min;C组31~60min。比较A、B、C组心肺复苏后的心肺脑恢复率。结果A组:心肺脑完全恢复为71.4%,心跳和呼吸均恢复为85.7%,心肺脑始终无恢复者为14.3%;B组:心肺脑完全恢复为0%,心跳和呼吸均恢复为2.9%,心跳恢复为22.8%;C组:心肺脑完全恢复0%,心跳和呼吸均恢复为0%,心跳恢复为5.0%。A组心肺脑恢复率显著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对意外事件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1—5min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肺脑复苏患者应用纳洛酮的临床意义。方法:设对照组20例,选择心肺脑复苏患者20例应用纳洛酮,对两组病例的复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纳洛酮组其自主呼吸恢复及复苏成功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患者应用纳洛酮能促进自主呼吸恢复,促进心脏复苏成功,促进脑复苏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鲍光欣  许维安 《新医学》1996,27(7):392-393
脑复苏与脑死亡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鲍光欣,许维安心肺复苏(CPR)后,病人的脑功能是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败的重要标志,80年代后期有人研究发现,心搏骤停者,约50%的病人死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20%~50%生存者也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初步心肺复苏(CPR)成功后并发高钠血症是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过程中的较少且严重的并发症,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间对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初步CPR成功112例,其中并发高钠血症的19例(16.9%),现着重将这19例患者CPCR过程中的病历资料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肺复苏后脑损害昏迷转归的早期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确、客观评估与判定心肺复苏(CPR)后脑损害昏迷的方法。方法:对27例心肺复苏12h后脑损伤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评估,评估的项目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各项临床观察。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70.4%)在心肺复苏后1个月内死亡,其余8例存活患者从昏迷成为睁眼昏迷,存活患者中2例(25.0%)分别在第5d、第43d清醒。结论:临床综合评定心肺复苏后昏迷客观、可靠,对临床医疗决策和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心肺复苏术(CPR)后患者脑复苏效果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CPR术后脑复苏未成功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采用CBP+原发病的综合治疗30例作治疗组。采用常规脱水、头部低温+原发病的综合治疗的30例患者作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脑复苏成功的时间、成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脑复苏成功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脑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能明显减轻脑水肿,缩短脑水肿的时间,提高脑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S-100蛋白在预测心肺复苏后病人脑损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恢复自主循环,但仅有少数病人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良好。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在于脑复苏,如何评价CPR后脑损害的程度以及探索脑复苏的有效手段,是危重病急救医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焦点。有文献报道,25%~50%的心脏骤停病人血流动力学能够获得稳定,但出院率仅为2%~1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持续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险情况,随着心肺复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无论院前还是院内的复苏成功率有所提高,而所说的成功仅仅是指自主循环的恢复,如何降低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的早期病死率和因脑损伤引起的迟发性的病死率,真正意义的恢复组织正常血供及代谢,避免MODS的发生,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的出院率,是心肺复苏后主要的治疗护理目标。笔者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入住ICU的45例心肺脑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从中对心肺复苏后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心肺脑复苏若干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娜  黄成龙 《临床医学》1998,18(1):30-32
心脏停跳后心肺脑复苏(CPR)开始的时间对患者存活率起决定性的作用,4min内CPR开始时患者存活率达43%~53%。传统观念认为心脏骤停超过4~6min后脑细胞损害不可逆,因此必须在心跳呼吸停止前4min内抓紧进行抢救才有望复苏成功。现代观点认为若现场能进行有效地CPR而维持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血液灌注,脑细胞不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是在复苏后继发“再灌注损伤”,若能积极防治再灌注损伤综合症,即使心跳呼吸停止  相似文献   

16.
管健  吴彪  张文  郭旭昌  朱永  钟淑琼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50-2651
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CPR)后是否成功取决于脑功能是否恢复,这是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抢救的成功率约1%~18%[1],存活下来接受随访者甚少.我院急诊科根据历次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探索按压部位、深度及频率,根据不同病例灵活选择插管、按压、除颤的最佳时机,改变单一依赖肾上腺素,采用联合应用胺碘酮等;更重要的是重视脑复苏.现将2001-2010年10年间收集的1 847例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分别就复苏开始时间,插管、按压、除颤时机选择,用药及脑复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南美和欧洲每年大约都有500000人接受心肺复苏,这其中有20%~ 50%的患者血流动力学能够获得稳定,但出院存活率仅为2%~15%,而40%~50%存活患者遭受永久的认知功能损害,例如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肺复苏后持续的脑损伤.在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和心肺复苏过程中,机体经历严重缺血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缺血-再灌注和应激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大量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这一过程,使得脑细胞形态、功能发生变化1-2.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心肺复苏后脑的复苏是关键,这也成为临床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机制和护理体会。方法本组97例患者,心肺脑复苏后恢复心搏和呼吸,均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进高压氧舱治疗,所有后续治疗及护理均在氧舱内进行,用以阻断脑缺氧和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采用200—250kPa的舱压,吸氧30min问歇吸空气10min,再吸氧30min,作为基本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结果本组97例应用高压氧后续治疗,无1例心跳、呼吸复苏后再次停止,无1例因护理因素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发现有后遗脑缺氧损害患者。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方式,使血氧含量增多,血氧分压增高,血氧弥散能力增强,从而改善金身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心、脑等主要脏器的缺氧性损害的恢复。同时高压氧通过提高血氧分压,使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因而可减轻脑水肿,使颅内压下降。从而解决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矛盾。高氧分压对网状系统的刺激较其他苏醒剂,可加快脑苏醒。高压氧应用于复苏的积极效果,为复苏的理论与实践增添了新的、进一步的内容;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离不开护理工作,舱内的多项治疗是通过护理工作完成的,护理工作的紧密配合,在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后续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去10年围绕着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改善脑及冠状动脉灌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心肺复苏中应充分监测的是冠状动脉灌注压,冠状动脉灌注压>15 mm Hg(1 mm Hg=0.133 kPa)预示可望心脏复苏成功及自主循环恢复,其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心肺复苏术可供选择的技术若干,这些技术的临床效果也不断被评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过去10年围绕着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改善脑及冠状动脉灌注,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心肺复苏中应充分监测的是冠状动脉灌注压,冠状动脉灌注压>15 mm Hg(1 mm Hg=0.133 kPa)预示可望心脏复苏成功及自主循环恢复,其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心肺复苏术可供选择的技术若干,这些技术的临床效果也不断被评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