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住院老年病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群清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593-594
目的:通过对76例老年住院死亡病人的主要死因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收治的老年病人住院死亡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死亡原因按疾病系统分类排序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最高,为38.16%.其次为消化系统病15.79%,脑血管病11.84%,泌尿系统病11.84%,心血管病7.98%.死亡原因按疾病种类排序,肺炎病死率最高,共24例,占总死亡人数的28.57%.其次恶性肿瘤,共1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胃癌、膀胱癌等各1例.再者为脑血管病、冠心病、多器官功能衰竭、肝硬化、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肺部感染是住院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强化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死亡的原因,为医院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某院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例819例。结果: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住院病死率居各类疾病系统死亡之首,其次为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平均死亡年龄为65.71岁。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5位痰病的防治工作,可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程爱萍 《中原医刊》2007,34(3):92-93
目的 了解县区级综合医院年内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探索干预措施,以降低住院病死率。方法 对本院2005年123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结果 年内住院病死率为1.29%,前6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新生儿疾病、糖尿病,其构成比分别为24.39%、17.89%、13.82%、13.01%、9.76%、6.50%。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前6位死因的防治及早期干预,是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保证生命质量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内科病人的死亡原因,探讨内科疾病的防治重点,降低病死率,现对1994~1998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死亡性别和年龄构成、疾病系统构成和主要疾病等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本资料全部来自我院1994~1998年的疾病分类报表和死亡登记卡,必要时核对病历。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的原则进行死因分类,以病案首页的第一诊断进行统计。2结果2.1病死率:1994~1998年全院住院病人56683人,死亡1797人,病死率3.17%;内科各年住院人次、死亡人数、病死率见表1。表11994~1998年内科住院人次、死亡人数和病死率2.2死亡病人年龄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死亡原因,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1985-1994年住院25078例儿 死亡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总病死率为0.65%,0-岁组病死率最高(1.14%),占各年龄组死亡的81.71%,农村住院儿童病死率(1.48%)明显高于城市(0.41%);10年间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新生儿疾病占死因首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依次列二、三位;新生儿死亡疾病谱中居前三倍的分别是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窒息。结论:通过10年死亡总结分析,明确住院和童死亡原因特点,为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有益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院住院患者36例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探讨降低精神病人住院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在住院期间死亡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共死亡36例,死亡率为0.37%,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躯体疚病(52.8%),猝死(25%),窒息(11.1%)。结论:躯体疾病是住院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降低住院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CD—9国际疾病分类,以病死率=(死亡人数/出院病人数)×100%方法计算,对2890例住院死亡病人进行回顾性死因分析;结果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心脏病是造成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死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提高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4554例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4年住院死亡病案4554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因构成的前五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后果、消化系统疾病占90.62%。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五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职工医院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方法对本院1989-1998年间住院病例回顾分析。结果10年中住院病死率2.69%,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按系统分,呼吸系统病死率居首位;按病变性质分,血管病变病死率居首位。结论重视老年医学,加强高血压病及恶性肿瘤的防治是降低老年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病人疾病谱特征及其死因谱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法对3所综合性医院在1989年~1998年期间收治的老年病人住院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疾病谱按系统分:以消化系统疾病为最多(21.10%),其次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最常见的前10种疾病依次为: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占9.27%)居首位,其次为脑血管病、冠心病、胆石症、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糖尿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死因按疾病系统排序为:呼吸系统疾病最多,为1.56%,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死因按疾病种类排序,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占总住院人数的1.22%,其次为脑血管病、慢支炎与肺气肿、冠心病等.结论:老年人常见病仍以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且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为老年病人的主要死因.定期体格检查,早期发现某些疾病及其易患因素并加以有效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强化疾病防治的应对措施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金华  巢红卫  朱艳  伍战国  彭远辉  王均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115-1117,1145
目的调查分析军队离休干部疾病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为军队卫生部门制定离退休干部疾病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国际疾病分类规则编码ICD-10对广州地区军队5所离职干部休养所360份完整病案进行疾病死因回顾性调查,并按不同性别进行死因的疾病种类、系统、年龄排序。结果导致高龄老人死亡的疾病排序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肺炎、脑卒中和肾脏病。男性恶性肿瘤的死因比例高于心脏病而居首位,分别为45.23%和36.90%;女性心脏病的死因比例高于恶性肿瘤而居首位,分别为41.39%和18.52%。高龄老人恶性肿瘤37.22%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全国居民22.32%的平均水平。恶性肿瘤死因排序前6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白血病、膀胱癌。结论恶性肿瘤和心脏病是广州市军队离休干部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996-2011年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死亡原因构成特点。方法以1162例年龄≥65岁长期定居北京并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死亡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死亡记录确定死亡原因。结果15年间于我院老年病房死亡的老年男性患者共1162例,平均死亡年龄(83.3±6.5)岁。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占总死因的41.7%、20.7%、20.4%和6.4%。肺癌、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肺炎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与<80岁年龄组相比,≥80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所致死亡比例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在两年龄组比例相当(P>0.05);近15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血管疾病死亡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变化不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男性主要死亡原因。随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比例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升高。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贫困农村居民死因调查分析与预防保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死因,为制定贫困县农村居民的预防保健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睢县后台乡、尚屯乡和城隍乡,对其3a来的死亡居民进行回顾性调查。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结果: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新生儿病和先天异常占婴幼儿死因构成的69.2%;损伤和中毒占1~14岁组死因构成的60.0%;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45~64年龄组死因构成的55.1%,而65岁以上的主要死因及顺位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这3者占65岁以上死因构成的63.6%。结论:针对不同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预防保健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疾病的死亡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病死率,提出生命价值。方法:根据ICD-9疾病分类,对425例死亡疾病的死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分析显示:425例死亡病例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肺部感染,肝硬化,意外损伤等。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开展群众性的健康教育,达到对各种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南召县1997~1999年老年人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河南省南召县 60岁以上人群的主要死因。方法 :利用 1997~ 1999年死亡回顾性调查 3年死亡资料 ,按ICD 9进行死因分类。用SPSS10 0分析软件分析资料。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均死亡率为43 67 89/ 10万。其中 ,男性为 45 3 1 .3 2 / 10万 ,女性为 4179 99/ 10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χ2 =2 . 2 85 ,P >0 . 0 5 )。前 4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恶性肿瘤以胃癌、食管癌、肺癌为主要死因。心脏病以冠心病和心肌梗塞为主要死因。结论 :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高 ,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患者死亡原因及主要心血管疾病。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区1976 年-2011 年死亡患者病例1 920例,对其进行致死原因分析。结果 1 920 例平均死亡年龄(81.48±7.64) 岁,<60 岁占0.95%,60-70 岁占4.94%,70-80 岁占30.67%,> 80 岁占63.44%。其中男性占95.94%,女性占4.06%。肿瘤(705 例)、心血管疾病(328 例)、呼吸系统疾病(307例) 为死亡原因前三位。冠心病(45%)、心源性猝死(33%)、心衰(12%) 为心因死亡的主要原发疾病。结论 我院老年病区死亡患者多为高龄老年人;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冠心病、心源性猝死、心衰为心血管主要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7.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张掖市甘州区2004-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死因分类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2.7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86/10万,居甘州区各类死亡原因的第3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老年人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人群。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甘州区居民的重要死因,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南省南召县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回顾性调查1999~2001年死亡回顾性调查3年死亡资料。结果14岁以下儿童年均死亡率为478.32/10万。其中,男性为387.89/10万,女性为581.73/10万。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5.500,P<0.05)。前四位死因依次为败血症、新生儿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疾病。结论儿童重症全身感染为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9.
515例老年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桂丽  路玉英  傅铦 《中国病案》2010,11(8):29-30,26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死因、死因顺位及其动态变化与规律,为老年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以出院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为死亡原因,对515例60岁以上死亡病例分别进行死亡年龄、季节、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的死亡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死亡高峰年龄段为80岁~89岁;冬季死亡率最高。结论加强老年人自我疾病防范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发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