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区于1975年狠抓了落实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的预防接种,有效地控制了白喉病的流行,白喉的年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1975年发病96例,发病率1.43/10万,比1974年下降60.4%,1976年发病40例,发病率0.58/10万,比1975年下降60%。但1974~1975年省内仍有个别县发生白喉病的暴发流行。为了提高警惕,防止白喉病的暴发流行和进一步做好白喉病的计划免疫工作,我们于1976年11月在南海县大历公社太平大队进行白喉免疫状况的调查,了解农村不同年令对白喉的免疫状况,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九龙公社于1975年10月份发生了白喉流行,在流行期间人群的咽扁炎发病率也相对增高,我们在当年11月上旬作了几个大队的疫点与非疫点咽扁炎发病调查结果,疫点的咽扁炎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疫点(表1、2),且与白喉的发病有等级相关,15岁以下发病显著高于16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孝感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孝感市2005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68例,确诊263例,麻疹发病率为5.2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71.48%(188/263)。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13.69%,主要发生在小学。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的占60.46%。在所有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2.43%,无免疫史占38.02%,免疫史不详占39.55%。结论该市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和流动人口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同时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儿童计划免疫的广泛实施,有效地控制了白喉的发病,使学龄前儿童白喉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深圳市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偶有散发病例出现。为掌握青少年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预测白喉流行的可能性,制定防治白喉流行的综合性措施,保护少年儿童,现将深圳市南山区ITh年对健康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在秋冬季,主要侵犯15岁以下儿童。多年来由于使用百、白、破三联和白类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发病率已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基本接近消灭。近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干扰,外地有白喉局部流行的报告。为了给白喉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我区儿童白喉的免疫水  相似文献   

6.
2001~2006年广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广西麻疹监测资料。结果2001~2006年广西麻疹发病率在1.81~13.3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6月,4月份最多,9月份最少。男女之比为1.34:1,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1.30%,其中0岁组发病率(85.61/10万)最高。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29.54%。未免疫病例占36.28%,有免疫史的占32.52%,免疫史不详占31.20%。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广西麻疹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7.
袁波才  赖海涛  劳成涌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43-1144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灵山县2000—2009年间的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灵山县2000—2009年发病率为0~1.0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46例,占64.79%;<6岁儿童发病占76.06%。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6~7月发病占全年病例数的91.55%。结论发病人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人群为<15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落实防蚊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产毒株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在 15岁以下儿童中流行 ,发病率约占 90 % ,其中 1~ 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近些年来 ,我国白喉发病率较低。我县自开展抗白喉免疫预防接种以来 ,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自 1984年以来至今无 1例病例发生 ,说明白喉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为了解当前我县人群白喉抗体水平实际情况 ,我们于 2 0 0 3年 5~ 6月份对我县部分人群进行了白喉抗体水平监测。通过监测 ,预测我县今后白喉发病动态 ,为紧急状态下及今后免疫策略决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08年铜川市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特征,了解流行趋势,探讨进一步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网2004-2008年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数据用Excel系统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脊髓灰质炎、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炭疽和钩体病无病例报告,共报告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10种10 784例,死亡30例,流脑、百日咳、乙脑、肾综合症出血热、甲肝和风疹的年均发病率在0.07/10万~4.59/10万之间,呈低水平发病;麻疹年均发病率为6.83/10万;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22.60/10万,发病有上升趋势;乙肝(133.51/10万)和肺结核(85.64/10万)的发病在较高水平,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4.52%,且以成人(20岁~)为主,成人的肺结核和乙肝分别占了91.30%和85.27%。结论免疫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为有效的手段,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应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保持高水平的接种率,对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免疫策略,增加免疫覆盖面,并做好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白喉的流行趋势,为制订白喉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950~2006年白喉发病与儿童免疫水平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50~2006年,福州市合计报告白喉27 358例,年均发病率为11.40/10万;死亡1 749例,病死率为6.39%。1950~1965年平均发病率为38.45/10万,病死率为8.15%;1966~1979年平均为18.17/10万,病死率为3.99%;1980年以后年发病率均低于5/10万,1985年以后下降到1/10万以下,1998年以后无病例报告。1980~1997年年均发病率,5个城区平均为0.29/10万,8个县(市)为0.83/10万(P<0.01)。1978~1997年的1 288例病人中,散居儿童占68.17%,小学生占15.76%;0~6岁占58.54%,7~14岁占28.26%,15~55岁占13.20%。1950~1989年的27 344例病人中,10月至翌年2月发病的占73.51%;1990~1997年的14例病人中,8月至翌年1月发病的占85.71%。1998年抽查2~12岁儿童1 450人,锡克氏试验阴性率为83.72%,其中369名7~12岁儿童为93.22%;206名3个月至2岁婴幼儿全程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后锡克氏试验阴转率为92.63%。[结论]福州市白喉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1998年以后已无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开封市顺河回族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甲流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通过大疫情网络报告顺河区甲流病例28例,报告发病率为10.84//10万,均为轻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自1984年12月至1987年12月鞍山地区发生的一起白喉爆发流行的情况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的效果。这起白喉爆发流行主要发生在劳教所和疗养院,是在人群抗体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发生的,且主要是由无毒菌株引起发病。经采取注射白喉类毒素和环境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The kala-azar epidemic in the State of Piauí 1980-1986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by SUCAM Piauí. The outbreak began in towns of central and northern Piauí in 1980. In contrast what has happened in endemic periods in which the disease occurred in areas of higher altitude and semi-arid climate, the epidemic developed in humid tropical river valleys in rural zones. The epidemic was worst in the towns. The state capital, Teresina, hit in 1981, reached the epidemic peak in 1984 and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60% of the 1,509 cases in the state. The epidemic was not substantial in those regions sprayed to combat malaria and Chagas' disease. While control in Teresina was attempted through intensive use of insecticides, the outbreak gave way spontaneously in rural areas. Neither the number of cases nor the phlebotomine population of Teresina present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but were moderately correlated. There was greater prevalence in children of 5 years of age or less, especially during the peak epidemic years, and much lesser prevalence in adults over 40 years of ag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epidemic process and its beginning, concomitant with a prolonged drought with its accompanying migration of people and domestic animals from endemic to epidemic regions, suggests that migration unleashed the epidemic. The fact that the epidemic process spontaneously relinquished its hold in areas where no control was attempted, indicates that the end of the epidemic cannot be attributed solely to measures of control. An analysis of the coefficients of specific incidence within age groups sparks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progressive reduction of susceptibility (determined by the great number of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as well as by long-lasting immunity) contributed to the extinction of the epidemic.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O139群霍乱流行因素和快速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O139群霍乱的流行特点,分析流行因素,探索快速有效的监测评估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生态学研究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湖南省O139霍乱的流行特点和高发区的流行因素;评估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分别采用膜免疫层析法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法对腹泻病人及霍乱病人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O139霍乱弧菌检测,以后者为金标准,计算膜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湖南省1997-2009年共发生48起O139霍乱疫情,报告病例103例,带菌者1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94%。在局部地区有集中发生趋势。2002-2009年常规监测腹泻病人阳性率为2.47/万,水产品样阳性率为0.57%,疫点监测检测人群阳性率为1.18%,外环境阳性率为3.44%;非疫点地区水体环境中未检测到霍乱弧菌。48起疫情中暴发16起,散发32起,28起疫情与农村集体聚餐有关。2003年9起暴发疫情中参与聚餐人员的O139霍乱弧菌感染率为5.46%,食用聚餐剩菜人员的感染率为9.23%,未食用聚餐食物人员的感染率为0,病人和带菌者分离到的O139霍乱弧菌和甲鱼中菌株的PFGE图谱相同。高发区农村聚餐中使用甲鱼和食品制作生熟不分的比率、人均甲鱼消耗量、甲鱼中O139霍乱弧菌检出率均高于低发区。高发区采取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措施后,农村厨师和就餐人群的卫生习惯改善,未再发现疫情。膜免疫层析法检测病例粪便标本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20%,45份实验室霍乱弧菌培养阳性的甲鱼和外环境标本经二次增菌培养,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湖南省1997-2009年的O139霍乱疫情呈低流行水平;O139霍乱疫情的发生主要跟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产品特别是甲鱼有关,以农村集体聚餐卫生指导和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是预防O139霍乱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膜免疫层析法可适用于各医疗机构的腹泻病门诊患者的快速筛查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一起发生在某幼儿园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手足13病暴发疫情,分析其暴发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的《手足13病个案调查表》对所有发病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起疫情的发病儿童中以小龄童(2~3岁)为主,占87.50%(14/16);发病高峰在2008年5月13日和5月14日;其中6例病例病毒分离结果为EV71阳性。结论手足13病易在幼儿园小龄组儿童中发生暴发流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控制EV71引起的手足13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龙岩市麻疹爆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爆发疫情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麻疹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基I羽分型。结果龙岩市2006-2007年共发生8起麻疹爆发疫情,发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8.36%,7起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病例主要集中在10-19岁组,占爆发病例总数的81.8%;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4.6%,其余为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2起各分离到1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结论麻疹爆发是影响龙岩市近2年麻疹疫情的主要因素,保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继锋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28-2129,2132
目的通过对2004—2011年西安市风疹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导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1年西安市风疹报告病例,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间累计报告风疹4 7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40/10万,无死亡病例。风疹流行周期约为4 a,2007和2011年为流行高峰年。发病高峰月为3—7月。地区分布表现为城区发病率较高,郊县阎良区发病率最高(16.65/10万)。男性发病2 705例,女性1954例。男性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近年风疹发病呈现逐渐向大龄人群推移的趋势。年龄组发病率比较,10~25岁发病率较高,且以10~15岁年龄组最高,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总病例占全市病例总数的90.18%。结论西安市2004—2011年风疹呈周期性流行,建议制定针对性强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风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尽快制订育龄期人群风疹免疫策略,预防控制风疹暴发。  相似文献   

18.
冯霞  程益良 《中国校医》2018,32(12):895
目的 通过分析1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特点、发病危险因素及水痘疫情的流行规律,为学校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访问、现场查看、电话访问、传染病报表、因病缺课日志报表等流行病学方法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暴发疫情共发生水痘病例18例,总体罹患率为1.75%;疫情波及1个年级2个班级,各班罹患人数相等,男女生之间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寄宿生与走读生罹患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此次水痘疫情发生在秋冬季节,通风条件差,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压力大,身体免疫力低,没有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及时治疗隔离病人,提高易感人群的水痘免疫,加强晨、午检制度及传染病上报制度,加强水痘的健康教育,是学校水痘防控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中学伤寒水传暴发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处理某中学水传伤寒暴发流行疫情,为今后突发事件处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卫生学调查、病例对照(1:1至1:3)调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验等方法,查明暴发原因与危险因素,控制疫情。[结果]暴发流行系水传引起,罹患率8,2%(115/1400)。从末梢水与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伤寒菌,患者肥达氏反应阳性。“经常饮生水”与“不经常洗手”是主要危险因素(OR值11~12倍)。通过健康教育、停用污染水源、专人供开水、预防服药、隔离治疗、应急接种等措施控制了疫情。[结论]乡村学校自行集中供水者,要严格选择水源,做好防护,保证开水供应,开展健康教育,做到不饮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才能防止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对广州市花都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用布雷图指数和病例发病趋势评价所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发生登革热流行,9月1日-11月20日共发现543例,累计发病率 56.30/10万,重症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疫情持续 78 d,疫情高峰出现在10月中旬,病例主要集中于花都区城区4个街道与狮岭镇,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女性高于男性,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工人为主,大多数病例表现典型、轻型登革热症状。采集406例进行血标本检测,233 例登革热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阳性,67 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106 例登革热IgM 抗体阳性。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后,平均布雷图指数下降到4.52,11月份登革热发病率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14年广州市花都区登革热呈暴发高流行态势,流行特征与广东省、广州市一致。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