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动脉分型及其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胆囊动脉的分离、切断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手术视野小、两维空间以及局部粘连、水肿、变异等原因,该血管的寻找、分离和置夹有时可能很困难,甚至可能因此而发生邻近胆管和大血管等损伤。因此,对腹腔镜下胆囊动脉归纳分型,并确定每型合适的处置方式,有助于掌握腹腔镜下胆囊动脉的分布特点,减少该血管处置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在809例LC病例中统计出30例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有术中手术区出血中转开腹6例,电刀击穿膈肌1例,抓钳抓破小肠1例,胆管损伤术后胆漏13例(8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处理),穿刺锥伤及骼血管政假性动脉瘤1例,术后胆管炎3例,切口感染5例.手术区出血原因主要是胆囊动脉损伤或处理不当,未辨识请血管走行而误伤.胆管损伤常因牵拉过度导致撕裂、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紊乱误伤、盲目止血时损伤或电热传导致伤.胆漏多由术中损伤胆管未及发现或因胆囊管处理不当、术后钛夹松动脱落所造成.结果上述并发症在预防上,我们的经验教训是LC手术必须①掌握正确的腹壁穿刺,注意穿刺方向和用力强度;②避免过度牵拉胆囊管;③清楚地显露、确认、分离胆囊管,仔细解剖与钝性分离胆囊三角;④牢靠地夹闭胆囊管,谨防术后胆囊管回缩政钛夹松脱;⑤避免于盲视下止血而误伤胆管;⑥掌握解剖层次,找准粘膜下间隙准确剥离胆囊,胆床创面彻底止血;⑦每个器械都要在电视下到位操作,慎防电刀反弹损伤;⑧正确对待中转开腹.结论熟炼LC技术,谨慎仔细操作,必要时中转开腹是预防LC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252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10/2005-10收治的252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LC病例.结果:应用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仔细解剖 Calot三角、近胆囊断离胆囊动脉、恰当处理术中出血、灵活应用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相结合,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4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8例,系因合并胆囊癌、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Mirizzi综合征、胆囊壶腹部与胆总管粘连严重、胆囊十二指肠致密粘连及内瘘形成等原因而中转开腹,无术中大出血、肝外胆管损伤而中转开腹的病例.无术后胆漏、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随访无胆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关键是术者必须充分了解LC操作要点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0例LC中转开腹手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中,手术部位解剖关系不清16例(53.3%),解剖结构异常6例(20.0%),胆囊床广泛渗血不止4例(13.3%),胆囊动脉出血3例(10.0%),肝外胆管损伤1例(3.3%)。结论腔镜手术操作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以获得最好的远期疗效。术前仔细评估,严格腹腔镜手术指征,术中仔细精准的解剖定位,可以降低中转开腹手术率。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75例胆囊动脉胆囊管的解剖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解剖观察。方法:1991—1993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475例,手术认真解剖了胆囊动脉和并用钛夹分别进行钳闭处理。结果:84.9%为主干型胆囊动脉,15.1%为多支型胆囊动脉、胆囊动脉缺如或细小,肝迷走胆囊动脉等变异。90.9%的胆囊管直径0.3—0.4cm,长1—3.5cm。因胆囊炎症的严重程度导致胆囊管纤维化闭锁或增粗多见。短胆囊管76例。因误认致肝外胆管横断伤3例,胆囊动脉后支出血止血钳闭部分肝总管1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变异胆囊动脉术后出血2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21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0.1%)。治愈1474例(99.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石症是-安全的方法,术中仔细解剖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体会。方法对2010-10~2013-09在该院因复杂胆囊病变施行LC手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4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患者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例,再次手术。66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基层医院行LC手术初期必须加强基本功训练,严格选择病例及适应证;术中精心操作,处理好胆囊动脉及胆囊管,遇到困难可采取及时中转开腹手术等措施,确保手术安全;术后严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2例老年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进行了总结。32例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0例,胆囊息肉4例,急性胆囊炎6例,胆囊癌2例,病程28天~23年。LC治愈30例,术后24小时均恢复肠蠕动,进流食,下床活动,术后住院4~7天。该手术创伤小,疼痛轻,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更适于老年人或伴有心肺疾病的患者。中转开腹手术2例(6.3%),其中1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无法分离,开腹后诊断胆囊癌,行胆囊及胆囊床楔形切除,局部淋巴结切除术;另1例因术中胆囊动脉出血,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我们认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老年人可以耐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术前对并存症进行有效的控制及术中加强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2年由作者施行的顺逆结合法行胆囊切除术206例病人。结果 206例病人均顺利恢复,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胆管、血管损伤发生。结论 在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顺逆结合法行胆囊切除术是一种较为有效预防胆管损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多脏器联合手术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荣雪香  孙怀钦  李鑫 《山东医药》2006,46(23):52-52
对16例需同时处理两种以上腹腔内病变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多脏器联合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妇科手术及阑尾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中平均出血45ml,住院2~5d。提示一次腹腔镜手术同时处理两种以上腹腔内病变安全可行,可减少传统开腹联合手术引起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胆囊切除的术前诊断、术中操作、术后治疗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987-01/2001-06 835例单纯开腹胆囊切除术后23例近期(3个月)再手术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切除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结果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再手术率为0.275%(23/S35),再手术原因分别为胆道损伤、胆总管结石、胆汁漏及急性胰腺炎等。结论重视胆囊切除术前全面检查、正确诊断,熟悉胆道解剖及其变异,术中仔细操作对于预防胆囊切除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2880例LC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加以总结.方法对288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LC,术前选择性地行ERCP等影像学检查.结果LC时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123例(43%),中转原因多为Calot三角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不清楚.共发生各种并发症21例(072%),其中胆漏4例,出血3例,膈下积液5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8例,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也无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者的胆道外科素质,选择性术前ERCP检查,慎重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道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皮肝胆囊抽吸术在高危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皮肝胆囊抽吸术和开腹胆囊切除、胆囊造瘘术在高危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中的疗效。方法收集47例高危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APACHE≥12),20例行经皮肝胆囊抽吸术,27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术。结果20例患者成功行经皮肝胆囊抽吸术,1例导管滑脱,1例出现轻度胆漏,其余症状缓解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开腹手术患者中9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皮肝胆囊抽吸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把急诊胆囊术变成择期胆囊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11~2014-11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观察并随诊一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进行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的发生率为61.82%,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黏连的发生率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68,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徐厚永 《山东医药》2008,48(23):91-91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1 164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者于术前分别行B超、胆囊造影、静脉胆管造影检查.现分析不同影像类型患者术中粘连、中转开腹情况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意外胆囊癌的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1月行LC 9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发现胆囊癌容易发生切口种植,胆囊癌的预后较差,1年存活率85.7%。结论胆囊癌不宜行腹腔镜手术,对术前怀疑或临床确诊的胆囊癌患者,应尽量选择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一旦怀疑胆囊癌变者应毫不犹豫即刻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6.
三种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朝阳  郑军  付艳忠  靳丹  靳斌 《山东医药》2006,46(24):84-85
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均被广泛用于临床。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法行胆囊切除各40例,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以探讨三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LC术中正确识别及处理胆囊动脉 ,防止其出血是提高LC成功率的关键 ,本文中我们对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一、临床资料我院1991年9月~1998年12月间 ,在6200例LC术中发生145例胆囊动脉出血 ,发生率2.3 % ,患者年龄19~84岁 ,中位年龄44.7岁 ,男37例 ,女108例 ,均为胆囊良性疾患 ,其中急性胆囊炎并结石8例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27例 ,14例有上腹部手术病史。二、结果145例中132例术中成功止血 ,术中止血成功率为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情况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顺利完成LC,手术时间70~245min,平均129min;失血量2~50ml,平均12ml。中转开腹7例。结论:外科医生只要熟悉病理及变异情况下的胆道解剖,具备熟练的腔镜手术技术,LC手术中遇到复杂情况时一般都能正确处理,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近年收治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58例.结果 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口均痊愈无并发症.结论 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患者较为理想实用的开腹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对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骨盆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检查,将图像在工作站上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进行后处理,分析骨折周围的血管走行和损伤情况.结果扫描图像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髂外动脉及其分支均显示清晰,轴位及多种方法重建后见32处骨折周围血肿内中小动脉旁造影剂漏出影,1例髂内动脉截断影,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显示骨盆骨折后骨盆血管的损伤情况,对骨折造成的动脉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缺点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