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带管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例留置CVC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归纳出4个主题, 为躯体的不适、导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心理负担重和积极应对与适应。结论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带管生活的现状与困惑、体验与需求,加强血管通路的管理,帮助患者做好导管的维护,预防各种并发症,延长患者导管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痛体验。方法 :采用解释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选择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4名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归纳分析得出4个主题:身体状态失控;日常活动受限;心理状态负面;发现正向的疾痛意义。结论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痛体验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疾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缪玲莉  米元元  张奕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2):1061-1067
目的系统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真实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索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2月。完成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诠释。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出80个结果、6个类别和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体验,疾病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个人对外界环境支持系统的渴望和需求。结论护士应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真实体验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护患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供有效信息,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最终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心理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臂丛神经损伤者心理的体验。方法采用深入访谈收集8例臂丛神经损伤者的资料,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比较,将臂丛神经损伤者的心理体验归纳为5个主题:(1)痛苦、担心与悲观;(2)期待;(3)失望;(4)回避;(5)消极与自卑。结论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提供有关臂丛神经损伤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起面对生活、回归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访谈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案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访谈归纳出3个主题:(1)医嘱的可操作性;(2)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以往的行为习惯;(3)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生活压力、家人的关怀程度以及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结论 为了增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自觉采纳与医嘱相一致的行为,应注重增强医嘱与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关注认知心理、社会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卉红  熊美娟  任文锂   《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19-1021
目的了解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面对面、半结构性的方式对12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家属进行访谈,运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归纳出心理负担过重、知识缺乏、照顾负荷过重、支持系统缺乏4个主题。结论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家属均有负性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家属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体验,为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深入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通过资料分析,提炼出3个主题,即确诊初期负性心理体验、获取知识是面对疾病的基础、情感支持是接受疾病的保障。结论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负性心理体验,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患者顺利度过诱导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旨在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生活体验,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的认 识患者的乐观,促进更多患者正性力量形成。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进行研究,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17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法收集资料,采用Giorgi提出的六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结果 乐观生活体验包括内在的正向特质、良好的社会支持以及主动融入透析的生活三个方面。 结论 乐观能够促进患者积极地融入透析的生活,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充分激发血液透析患者积极的内因,督促家庭、社会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积极拓展更多促进患者乐观心理的途径,以加快其对透析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等待肾移植期间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5年8月~2016年7月对11例MHD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HD患者在等待肾移植期间的心理体验可划分为:等待中的煎熬、生存的希望、感受负担、不确定感4个主题。结论 MHD患者在等待肾移植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心理体验,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自评焦虑、自评抑郁量表测定,进行焦虑和抑郁的评估。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38例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干预8周进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53.95%)、抑郁(46.05%);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和干预8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