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刺锦鸡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多刺锦鸡儿Caragana spinifer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采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6aR,11aR)-3-羟基-4,9-二甲氧基紫檀烷(1),(6aR,11aR)-4,9-二羟基-3-甲氧基紫檀烷(2),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3),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6,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的结构还得到X-ray单晶衍射的证实。结论:化合物1~6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大黄橐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大黄橐吾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色谱法、结晶法等手段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Ⅰ),二十二烷基-反式-咖啡酸酯[(E)-docosyl-3,4-dihydroxycinnamate,Ⅱ],二十二烷基-反式-阿魏酸酯[(E)-docosyl-3-methoxy-4-hy-droxyferulate,Ⅲ],β-香树脂酮(-βamyrone,Ⅳ),β-谷甾醇(Ⅴ)和胡萝卜苷(Ⅵ)。结论:以上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橐吾属内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90%乙醇冷浸提取,所得浸膏经硅胶,聚酰胺,C-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zukisapogenol(1),(22E,24R)-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芹菜素(3),3′,4′-二甲氧基-槲皮素-3-O-β-D-半乳糖吡喃苷 (4),7,4′- 二甲氧基-槲皮素-3-O-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葡萄糖吡喃苷(5),(2S,3S,4R)-N-[(R)-2′-羟基二十四烷醇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6-烯(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季霄  吴士龙  贾天柱  郭正红  高慧媛 《中草药》2014,45(23):3367-3372
目的 对生品肉豆蔻Myristicae Seme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肉豆蔻75%醇提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紫铆因(2)、(2R)-3-(3', 4', 5'-三甲氧基苯基)-1, 2-丙二醇(3)、硫磺菊素(4)、3-甲氧基-4, 5-亚甲二氧基肉桂酸(5)、7, 3', 4'-三羟基黄酮(6)、7-羟基色原酮(7)、verrucosin(8)、(+)-赤-(7S, 8R)-Δ8'-7-羟基-3, 4,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9)、(-)-赤-(7R, 8S)-Δ8'-7-乙酰基-3, 4,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0)、nectandrin B(11)、(-)-(7S, 7'R, 8S, 8'R)-4, 4'-二羟基-3, 5, 3'-三甲氧基-7, 7'-环氧木脂素(12)、fragransin B3(13)、fragransin B1(14)、(-)-enantiomer(15)、(-)-赤-(7R, 8S)-Δ8'-7-羟基-3, 4, 5, 3', 5'-五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6)、(+)-赤-(7S, 8R)-Δ8'-7, 4-二羟基-3, 5, 3', 5'-四甲氧基-8-氧代-4'-新木脂素(17)、(+)-5-甲氧基脱氢二异丁香酚(18).结论 化合物247为从肉豆蔻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山西狭苞橐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产自山西的狭苞橐吾Ligularia 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CC)、制备薄层色谱(PT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现代波谱技术:红外、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α(4β,6α)-diolide(1),8β-methoxyeremophil-7(11) -ene-12,8α(4β,6α)-diolide(2),蜂斗菜素(petasin,3),异蜂斗菜素(isopetasin,4),liguhodgsonal(5),ligudentatol(6),ligujapone(7),羽扇豆醇(lupeol,8)和羽扇豆醇棕榈酸酯(lupeol palmitate,9)。结论:其中化合物2,3,4,6,7,9为首次从狭苞橐吾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黄毛橐吾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对菊科橐吾属植物黄毛橐吾Ligularia xanthotricha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柱色谱(CC)、制备薄层色谱(PTLC)及重结晶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IR,UV,MS,1D/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7个三萜类化合物:羽扇豆醇(lupeol,1),羽扇豆醇棕榈酸酯(lu-peol palmitate,2),3,28-二羟基羽扇豆醇(3,28-dihydroxyllupeol,3),桦木酸(betulinic acid,4),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5),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taraxasteryl palmitat,6),蒲公英甾醇乙酰酯(taraxasteryl acetate,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箭叶橐吾中萜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民间草药箭叶橐吾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总提物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5个为倍半萜类,7α-hydroxy-9(10)-ene-1,8-dioxo-6,7-dihydrofuranoeremophilane(1),1β,10β-epoxy-6β,8β-dihydroxy-eremophil-7(11)-en-12,8α-olide(2),1-oxo-9-desoxycacalol(3),benzofuranoeremophil-1-ene(4),蜂斗菜内酯A(bakkenolide A)(5);2个为三萜类化合物,3β,16β-dihydroxy-12-oleanen-28-al(6)和羽扇醇(lupeol)(7)。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箭叶橐吾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和6为橐吾属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麻兵继  阮元  刘吉开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66-1767
目的:研究紫牛肝菌Boletus vioaceo-fuscu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紫牛肝菌丙酮提取物经柱色谱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3β-羟基-麦角甾-5,7,22-三烯(1),琥珀酸酐(2),(22E,24R)-5α,6α-过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3),(22E,24R)-5α,6α-过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4),脑苷酯B(5)和腺嘌呤核苷(6)。结论: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骆驼蹄瓣中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的植物化学分离分析方法,研究骆驼蹄瓣中的萜类化学成分。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H-NMR,13C-NMR,MS)和结合文献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13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1-羟基茅苍术醇(1),茅苍术醇(2),白术内酰胺(3),β-桉叶醇(4),5α-氢过氧基-β-桉叶醇(5),12-羟基-2-酮基-1-瓦伦烯(6),毛脉五味子醇 A(7),(6S,7E)-6-羟基-4,7-大柱烯-3,9-二酮(8),3-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9),(3S,5R,6S,7E)-3,5,6-三羟基-7-大柱烯-9-酮(10),(6R,7E,9R)-9-羟基-4,7-大柱烯-3-酮(11),(S)-3-羟基-β-紫罗兰酮(12),布卢门醇 A(13)。其中化合物 1~7 为倍半萜, 8~13 为大柱烷类降倍半萜,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骆驼蹄瓣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 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星宿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星宿菜9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根据NMR数据和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24-烯-环阿尔廷酮(1),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酮(2),正三十五烷醇(3),β-豆甾醇(4),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β-醇(5),棕榈酸(6),异鼠李黄素(7),山柰酚(8)和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卢滨  范云双  段宏泉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58-1561
目的:研究绿升麻中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以各种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环阿屯烷型三萜类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23R)-16β,23∶23α,26∶24α∶25-triepoxy-9,19-cyclolanost-7-en-3-O-β-D-xylopyranoside。结论: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23R)-26-deoxycimicifugoside。化合物1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IC50分别为72.24,55.97 mg·L-1。  相似文献   

12.
小叶锦鸡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叶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小叶锦鸡儿根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手段(MS,NMR,DEPT,1H-1H COSY,HSQC)鉴定结构。结果:从小叶锦鸡儿根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7-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即赝靛黄素(2),阿魏酸二十五烷醇酯(3),阿魏酸十七烷醇酯(4),阿魏酸(5),胡萝卜苷(6),高丽槐树-7-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芒柄花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3~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5,7首次从锦鸡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红藻扇形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MS,1D和2D 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对分离鉴定的单体化合物在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2)、人胃癌细胞株(BGC 823)、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和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上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红藻扇形叉枝藻中分离得到5个降碳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6R,7E)-(+)-3-hydroxyl-4,7-megastigmadien-9-one(1),(3S,5R,6S,7E)-(-)-3-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e-9-one(2),(3S,5S,6R,7E)-(+)3-hydroxy-5,6-epoxy-7-megastigmene-9-one(3),dehydrovomifoliol(4)和(3R)-(-)-4-[(2R,4S)-4-acetoxy-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3-buten-2-one(5)。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10 μg·mL-1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土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中药土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C18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 ,物理、化学方法及光谱 (IR ,MS ,1H NMR ,13C 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 ,分别为麦芽酚(Ⅰ) ,大黄素 (Ⅱ) ,葫芦素B(Ⅲ ) ,葫芦素E(Ⅳ ) ,Δ7,22 ,25 豆甾三烯 3 醇 (Ⅴ )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 3O 十九烷酸酯(Ⅵ)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Ⅶ )与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6′-棕榈酰基 )吡喃葡萄糖苷(Ⅷ )。结论 :化合物Ⅱ~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Ⅵ ,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中药枸骨叶脂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枸骨叶(Ilexcornuta)的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寻找可能的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硅胶和SephadexI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用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的氯仿部位分得11个脂溶性成分,其中包括7个三萜类成分即羽扇豆醇(1),11-酮基-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Ⅱ),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Ⅲ),3,28-乌索酸二醇(Ⅳ),熊果酸(Ⅴ),30-醛基羽扇豆醇(Ⅵ),30-酮基降羽扇豆醇(Ⅶ);1个链状倍半萜tanacetene(Ⅷ);1个甾醇β-谷甾醇(Ⅸ),2个有机酸类成分即正二十二烷酸(Ⅹ)和正二十六烷(Ⅺ)。结论化合物Ⅳ,Ⅶ,Ⅷ,Ⅹ和Ⅺ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Ⅱ,Ⅲ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倍半萜类成分为首此从冬青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16.
当归中藁苯内酯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当归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 :首先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 ,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岷当归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 5个化合物 ,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 :(Z)-藁苯内酯 ,(Z)-6 ,7-环氧藁苯内酯 ,(Z)-6 ,7-反式 二羟基藁苯内酯 ,(E)-6 ,7-反式 二羟基藁苯内酯和当归酸 (Z)-藁苯内酯-11-醇酯 (11 an geloylsenkyunolideF)。 结论 :当归酸 (Z)-藁苯内酯-11-醇酯为首次从当归获得。  相似文献   

17.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及2个系列混合物。分别为海松二烯,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二烷酯,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四烷酯,豆甾醇,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酯,对羟基反式肉桂酸直链烷酯的4个系列化合物的混合物,直链烷醇的5个系列化合物的混合物。结论 以上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其中海松二烯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小鱼眼草Dichrocephala benthamii全草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质谱、核磁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小鱼眼草中分离得到9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甲酸酯(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β-香树脂醇(3),β-香树脂酮(4),3β-羟基, Δ11,13(18)-齐墩果二烯(5),Δ12-齐墩果烯(6),木栓酮(7),达玛烷二烯醇乙酸酯(8)和表木栓醇(9)。化合物 1~8 为首次从鱼眼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9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1 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高燕萍  吴波  钟国跃  沈云亨 《中草药》2015,46(17):2513-2516
目的 对贡山八角Illicium wardii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桂胶色谱柱、Sephadex LH-20色谱柱、MCI色谱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贡山八角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八角醇C(1)、7,8-epoxy-1(12)-caryophyllene-9β-ol(2)、merrilliortholactone(3)、2α-羟基新莽草毒素(4)、2,6-dihydroxyhumlan-9(E)-3(12),7(13),9-trien(5)、莽草毒素(6)、伪大八角素(7)、8α-hydroxy-10-deoxycyclomerrillianolide(8)、2α-羟基莽草毒素(9)、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0)、菜豆酸(11)。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八角醇C;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杯鞘石斛Dendrobium gratiosissim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椐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杯鞘石斛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3,5,4′-三羟基联苄(1),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2),3,4-二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3),芹菜素(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反式肉桂酸三十烷基酯(6),反式阿魏酸二十八烷基酯(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4和5为属内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