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几丁糖联合带线锚钉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采用几丁糖联合带线锚钉Kessler缝合法修复为A组(17例),单纯Kessler缝合法修复为B组(17例)。对两种缝合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切口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范围、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及疗效优良率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几丁糖联合带线锚钉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的疗效。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科对16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体部断裂采用Krackow锁定缝合法联合改良Kessler缝合法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同的康复计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手术时间24~40 min[(31.9±4.6)min]。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2例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意外导致跟腱再断裂1例。踝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时间为4~12周[(7.6±1.9)周],患侧单足提踵恢复时间为10~18周[(13.3±1.8)周],快走或慢跑恢复时间为14~26周[(19.1±1.8)周]。162例随访14~25个月,平均19.0月。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4.4±4.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98.0±4.0)分(t=-104...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腱旁小切口Krackow法缝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92例。其中,44例采用腱旁有限小切口Krackow法缝合,48例行常规开放缝合法。[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小切口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末次随访时,小切口组患者AOFAS足踝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小切口组优良率为97.73%。常规组为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切开修复,腱旁有限小切口Krackow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安全、微创、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Chu H  Xu Y  Chu H  Xu Y  Zhou F  Yu X  Li H  Ji X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6):708-711
目的通过与开放缝合法比较,探讨改良经皮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50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经皮缝合法治疗(改良组),术中于跟腱两侧平行各作5个孔,采用"之"字形方式缝合;28例采用Kesller缝合法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常规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1例跟腱再断裂,2例切口瘢痕挛缩;改良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改良组手术时间为(38.7±6.6)min,明显短于常规组(52.3±6.9)min(t=—12.29,P=0.00);改良组术中失血量为(4.9±2.0)mL,显著低于常规组(40.7±7.1)mL(t=—25.20,P=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29.9个月。术后2年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改良组为(99.6±1.0)分,常规组为(98.4±3.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10)。结论与开放缝合法比较,改良经皮缝合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别运用Achillon吻合器和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随访比较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从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随机采用 Achillon吻合器微创修复与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49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其中Achillon 微创修复28例,改良Kessler法缝合21例.两组均无需行拇长屈肌或腓肠肌延长术.本研究平均随访21个月,分别在术后1周、第6个月、第12个月、随访结束期4个时间段,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踝关节运动范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疗效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在术后1周内,Achillon组发生1例神经损伤,改良Kessler组发生2例创口浅表感染,1例延迟愈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在第6月,Achillon组AOFAS评分要优于改良Kessler组,第12月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踝关节运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止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恢复到受伤前运动水平.结论两种缝合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相比改良Kessler缝合法,采用Achillon吻合器具有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快、术后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手部指屈肌腱Ⅱ区断裂不同外科修复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确诊为手部深浅指屈肌腱Ⅱ区完全断裂患者67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改良Kessler缝合组(n=42)与津下氏双圈修复组(n=25),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析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并单独观察改良Kessler缝合组术后康复锻炼开始时间对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AM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津下氏双圈修复组的(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Kessler缝合组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术后6个月的TA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晚期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P0.05)。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术与津下氏双圈修复术治疗手部屈指肌腱Ⅱ区断裂临床疗效相当,应尽早行康复锻炼治疗,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缝合技术对于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B组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术,术后3、6、12个月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制定的跟腱断裂修补术后的评估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12~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腱瓣翻转加固术为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11—2012-09采用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29例,术后6个月依据Arner-Lindholm评分和AOFA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5~52 min,平均52 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平均11.3(7~19)个月随访,无跟腱再次断裂、跟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20例,良9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9例,良10例,平均92.3分。结论缝合锚钉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操作简单、肌腱修复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8"字缝合修复肌腱的生物力学性能,为其用于临床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提供依据。方法取40条猪后肢趾长屈肌腱,随机分为4组(n=10),A组:制备急性横行切割伤,采用Krackow缝合方法缝合;B、C、D组:制备急性马尾样损伤后,分别采用Krackow缝合、Kessler缝合、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8"字缝合方法缝合。将各组缝合后的肌腱固定于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上、下端夹子之间肌腱实际长度,肌腱两端及中点3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长度,计算肌腱横截面积;然后以15 mm/min速度行拉伸测试,直至缝合失效(缝线脱出或者缝线断裂等),绘制负载-位移曲线,计算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失效位移及刚度。结果各组肌腱实际长度及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5,P=0.863;F=0.094,P=0.963)。加载负荷后,B组2例、C组1例、D组1例标本发生滑脱,未纳入统计学分析;A、B组肌腱均因缝线断裂而失效,C组由于缝线自肌腱组织内撕脱而失效,D组由于肌腱上3条缝线一起自缝合部位撕脱而失效。A、B组肌腱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失效位移以及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以及刚度均明显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应变、失效位移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失效位移以及刚度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8"字缝合方法可提供优于Krackow缝合和Kessler缝合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26例,经术前查体和MRI证实,均为新鲜完全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采用Krackow缝合方法修复跟腱治疗,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3年。对所有26例患者,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8例,良8例,无感染及无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需早期手术治疗,Krackow缝合方法是一种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较好的方法,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小腿及足踝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通道辅助缝合系统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4—2018-04诊治的3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14例采用经通道辅助缝合系统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18例行常规跟腱吻合修复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12个月足踝功能AOFAS评分。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7(12~36)个月。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也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与常规组术后3、12个月足踝功能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通道辅助缝合系统微创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切口长度短、创伤小,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结果。[方法]共计14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01例采用津下技术,39例采用跟腱龙技术修复跟腱。记录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情况,并采用AOFAS踝-后足疗效评价及ATRS跟腱断裂评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津下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跟腱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津下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仅有1例再断裂,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皮肤粘连等并发症。跟腱龙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0%,其中,腓肠神经损伤1例,切口感染1例,跟腱粘连1例,1例术后1个半月因肺栓塞去世。1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两组患者ATRS和AOFA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并且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和术后1年时,津下组评分较跟腱龙组评分高(P0.05),术后3年时,津下组评分与跟腱龙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双津下缝合法和跟腱龙手术均为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与跟腱龙手术相比,小切口双津下套圈缝合法术后早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行改良Kessler缝合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行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治疗,观察疗效,分析并发症的原因。结果随访1.5年,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评估:优11例,良8例,差1例。1例伤口延迟愈合,二期手术愈合;1例术后8周发生跟腱再次断裂,二次手术后功能良好。结论跟腱断裂行改良Kessler缝合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仔细操作,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essler缝合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分为两组,其中50例单纯采用Kessler缝合法治疗(n-PRP组),52例采用Kessler缝合联合PRP局部注射(PRP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患者开始下地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RP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显著早于n-PRP组[(5.31±0.67)周vs (6.97±0.75)周,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PRP组的AOFAS评分和踝跖屈-背伸ROM均显著优于n-PRP组(P0.05)。末次随访时,PRP组的单腿跳功能显著优于n-PRP组(P0.05)。超声影像方面,术后6、12个月,PRP组的超声影像表现均显著优于n-PRP组(P0.05)。[结论] Kessler缝合联合PRP局部注射可显著促进跟腱愈合,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带线锚钉半Kessler缝合法修复自发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带线锚钉半Kessler缝合法修复自发性跟腱腱性部位断裂患者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6~53岁,平均38岁。左足15例,右足16例。致伤原因:体育运动中突发足跟部疼痛、行走无力22例,下楼踩空、滑倒、搬重物等原因9例。断裂部位距离跟骨止点3~6 cm,平均4.2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h~4 d,平均36.8 h。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腓肠神经损伤表现,跟腱修复部位与皮肤无粘连。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可顺利完成25次提踵活动;随访期间无跟腱再断裂发生。术后6个月健、患侧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48,P=0.525;t=0.524,P=0.605)。术后6个月患侧小腿最大周径明显小于健侧(t=2.074,P=0.041),但术后12个月健、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5,P=0.426)。术后6、12、18、24个月患者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除6个月评分低于其余各时间点(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半Kessler缝合法修复自发性跟腱断裂,不但可提供强大的修复拉力,而且降低了缝线对肌腱的切割力,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传统常规切口缝合法比较,探讨微创小切口缝合法修复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微创小切口缝合法与常规切口缝合法治疗40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常规切口组(A组)22例,微创小切口组18例(B组),术后应用相同康复程序,采用临床客观检查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6年,A组切口感染率13.6%,B组未发生切口感染;A组平均切口长度较B组长5.5 cm,A组AOFAS评分为91分,B组为97分(均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缝合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效果优于常规切口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和开放giftbox缝合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跟腱断裂患者56例, 男54例、女2例, 年龄(40.7±9.4)岁(范围26~65岁)。30例微创组采用不暴露断端的两个微创切口行锁扣阻挡改良Krackow缝合, 26例开放组采用后方纵行切口行giftbox缝合, 两组均加环绕缝合线, 构成6股缝合线修复跟腱。术后均采用早期康复方案, 于术后6周, 3、6、12、24个月随访记录跟腱休息角(Achilles tendon resting angle, ATRA)并计算相对ATRA(健侧与患侧的差值)、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 ATRS), 并于术后6周和3个月在矢状面MRI上测量断端间隙, 横断面测量跟腱断端横截面积。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年龄、体质指数、伤后至手术时间、跟腱断裂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新鲜跟腱断裂采用经跟腱正中旁内侧入路,Krackow法缝合修复跟腱治疗,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 45例随访10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依据Amer-Lindholm评定标准,其中优35例,良10例。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新鲜跟腱断裂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新鲜跟腱断裂为完全断裂,需要手术治疗,采用Krackow缝合法修复是跟腱断裂缝合的首选方法,经跟腱正中旁内侧入路为治疗跟腱断裂的最理想的手术入路,术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获得小腿及足踝部良好功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硬膜外穿刺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手术疗效。方法急性跟腱断裂病人2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组16例,传统开放缝合组13例。病人于伤后5小时~5天内行跟腱手术修补,术后行个性化长腿及短腿石膏固定,功能锻炼1~2个月;所有病人随访至少1年;比较病人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和术前、术后1年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AOFAS)及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结果传统开放缝合组手术时间为(48.91±12.56)分钟,微创组(41.78±9.56)分钟,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再断裂情况,传统组在随访期间出现3例皮肤感染坏死/延迟愈合;截至随访结束,两组病人术前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AOFAS及AT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针引导下微创治疗跟腱断裂手术时间略长,但与常规手术比较,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Krackow缝合法治疗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9例新鲜闭合撕裂型跟腱断裂采用Krackow法缝合修复的治疗过程及对策。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疗效优14例,良5例,其中1例跟腱与皮肤有黏连。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新鲜撕裂型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采用Krackow缝合法修复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