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象医学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医虽然源于中国,但东武李济马先生于1894年创立了《四象医学》。《四象医学》做为韩国的民族遗产流传、发展至今。近年来韩国把《四象医学》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上,并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四象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传统的汉医理论差别很大,另一方面现存的《四象医学》论著中有些用语比较蹊跷难于理解,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蹉商。  相似文献   

2.
四象医学是在朝鲜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药学的理论,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体系。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有着长期友好往来,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医学知识对朝鲜民族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9世纪末,朝鲜医学家李济马先生(183~1900)所著《东医寿世保元》,就是在吸收和应用中国传统医药知识,总结本民族医疗实践所创立的从理论到临床诊治都独具特点,包括“天、入、性、命”整体现,阴阳论,四象太论,病因病机学,诊断学,药物学,方剂学,预防保健在内的四象医学论著…  相似文献   

3.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气"左升右降,中气斡旋"的运动形式产生了人体的各种生理与病理的变化,阐释了疾病病机及治疗思路中脾胃气机周流运转的重要性。周流不畅,则百病由生,而妇科月经病的产生,常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周流不畅,影响冲任督带,最终损伤胞宫所致。基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探索妇科月经病的致病机理,以期为针灸治疗月经病提供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韩医学对体质问题的研究比较(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体质学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近年来在中国研究日趋深入,在韩国医界,体质问题亦为众多医家所重视,形成以“四象医学”为代表的体质理论体系。该文从中韩两国体质理论的渊源、理论内涵、体质形成与分类及临床应用、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一一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双方的研究既存在一定的差异,又具有共同性,并存在相互补充及统一的基础。韩国“四象医学”受到中医体质学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体质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认为,中土脾胃之气为机体气机升降、脏腑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枢轴。基于此,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中轴失调(脾胃自身受损)、中土左旋失调(心、肝受损),以及中土右旋失调(肾受损),皆因中气不运,周流不畅,土湿阳虚,己土不升,肝木不荣,心血不足,戊土不降,一阳失陷,肾水寒滞,水火分离,阴阳不接,四象生变而成。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最终局,是肾科常见病,根据朝医四象医学理论,在结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四象医学传统方清肺泻肝汤加味可有效延缓早、中期CRF的进展速度,降低尿毒症的发生率,保护残余肾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清代御医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独特医学思想,但其思想少有用于指导针灸临床治疗。文章试从黄氏学说与针灸经典的关联性,及其对针灸临床调气和取穴治疗的指导性入手,论述黄氏思想在针灸临床的运用。研究表明,黄元御思想在针灸中的运用,开拓了针灸治疗思路,完善了针灸治疗方法,甚至还可能开辟一套新的针灸治疗模式,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通过李济马的四象医学与学术思想,阐述独特的四象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转化医学理念为针灸学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本文概述我国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现状和转化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包括理论研究难以有效指导临床、临床研究缺少规范化的试验设计与评价体系、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相分离方面。由此提出适用于针灸学科的转化研究模式:基于“经典/经验到基础再到临床”的路径提炼新方法;基于“从临床到基础再到临床”的思路优化旧方法。针灸学的转化研究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创新发展针灸理论,结合循证研究方法优化针灸临床方案设计,立足针灸整体观系统评价针灸效应机制,从而提升针灸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应用和推广,更好地推动针灸学的转化研究和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四象医学是朝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将人体分为太少阴阳四象人体质,不同象人体质特点各有不同,本文根据太阴人体质特点,从性情、饮食、运动、药物、针灸等不同角度论述太阴人的调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朝医学特色是整体的观念“天人性命”观。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注重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的一种临床实践医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心理学相互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医学与巫祝分离的必然性论述,指出不能把医学心理学思想萌芽时期巫祝中的合理成分抛弃,对《内经》祝由疗法应当合理扬弃;中国传统文化论述心脑头神等对中医心理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杏林道士、儒医不分、佛能修心、气功养性、音乐调神、个性气质等多层面的论述,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身关系论述的渗透性及其部分方面的相互影响是多层面的、双向性的,两者的影响应是“源”与“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provide advi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METHODS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of medicinal herbs and the quality of prepar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he supervis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he co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should take different supervision modes of herbs and pie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ources and origi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ensure that manufacturing comply with GMP. We should standard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eces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enterpris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production fil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nd Chinese prepared herbs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再认识经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与积淀,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艺术、饮食、民俗等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学研究中融会贯通现代生物学理念,培育中医生物学,可以助力发展传统中医学.文章分析中医生物学专业培育的基础,探讨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构思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框架.中医生物学是生物学与中医学交融的产物,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有力支撑,还将有助于减少"西医化"思维对中医学研究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中药巴布剂已成为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腰椎突出、神经痛、骨质增生、腹腔疾病、癌症等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 ,并具备优良的柔韧性和黏着性的新型贴剂。我国于 2 0世纪 80年代开展了中药巴布剂的研究 ,并在治疗各种骨疾病引起的疼痛方面取得了另人满意的疗效。 90年代初中药巴布剂开始规模生产 ,至今已有多个产品在全国上市。在临床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的报道中 ,作为外用中药贴剂的巴布剂较受患者的欢迎。尽管化学药物在治疗骨疾病以及癌症引起的疼痛方面依然占主导地位 ,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和中药巴布剂的中西结合方法 ,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的症状、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传统的中药贴膏剂相比 ,巴布剂中的高分子基质材料能更好地吸收和承载包括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并予以“凝胶化”成型。由于药物基质含有高达 40 %~ 70 %的水分 ,这样的结构犹如一个“药库” ,能快速、持久地透皮释放基质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本文分 3个部分对中药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中药巴布剂开发的优点和国内开发现状以及中药巴布剂的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效、中药资源及发酵工艺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发挥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应用现代发酵技术,定向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发酵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东方养生》2007,(6):154-155
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客观因素与主观努力并重这一特点的存在不是孤立静止的,其本身便是儒、道两种学说相互融合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医家座右铭     
《陕西中医函授》2012,(4):M0003-M0003
医乃仁术,良相同功。立志当坚,宅心宜厚。纵有内外妇幼之别,各尽神圣工巧之能。学无常师,择善而事;卷开有益,博览为佳。必读昔贤之书,俾免离经而叛道;参考近人之说,亦使温故而知新。及其成功,尤贵经验;再加修养,方享令名。临证非难,难于变化;处方应慎,慎则周详。认清寒热阴阳,分辨表里虚实。诊察各求精到,举止切戒轻浮。毋炫己之长,  相似文献   

20.
光子中医学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简要叙述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史,以及光子学技术的作用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光子中医学的概念,论述了该学科建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展望了光子中医学研究和发展的前景,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医学基础和临床的现代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