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琪  李东辉  彭芸  段晓岷  孙国强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88-1391
目的:分析和探讨儿童脊柱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化疗前后的影像学特点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8年确诊为LCH的44例小儿脊柱病变影像学资料,其中男22例,女22例,发病年龄6个月-13岁,平均年龄3.5岁,化疗随访时间4-75个月。所有病例均行平片及CT检查,其中5例行MRI检查。结果:LCH中累及单块椎体13例(29%),累及多块椎体31例(71%);胸椎受累33例(75%)。所有病例中椎弓受累15例(34.1%),横突受累7例(15.9%)。化疗前椎体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33例,骨破坏病灶周围见骨质硬化边4例,椎体变扁呈广泛溶骨性破坏7例,椎体周围软组织浸润18例;化疗后骨破坏病变修复或累及范围减小24例,病变范围无变化15例,病变范围增大5例,软组织浸润吸收14例。结论:LCH脊柱病变具有多样性,常见多个椎体受累,并可伴有附件破坏以及软组织浸润。通过规范化疗,大部分病例(39/44)能够控制,多数病变(24/44)好转,少部分病例(5/44)对化疗不敏感。通过CT及MRI检查能够敏感地观察骨质破坏区范围,周围软组织情况,可对病程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累及肾周间隙(perirenal space,PS)的CT表现及其在临床严重程度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2月。2008年8月经CT检查并临床或手术证实的AP528例,分析PS受累89例CT表现,并分析其与临床严重程度分型对照关系。结果:重症AP受累率49.1%(81/165)明显高于轻症2.2%(8/363)(P〈0.01),PS受累CT表现为桥隔增粗模糊(85例),肾周脂肪间隙磨玻璃样改变(49例),积液(37例),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9例),积液和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仅出现于重症AP。若以PS受累作为重症AP筛选标准,则敏感性49.1%(81/165),特异性97.8%(355/363),准确性82.6%(436/528)。结论:CT能准确显示AP肾周间隙受累情况,PS积液和软组织密度影为重症AP特征性表现,PS受累CT表现在临床AP严重程度分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腹膜后隙的CT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急性胰腺炎CT表现,观察腹膜后隙的炎性浸润程度,与急性胰腺炎临床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8例中,98例不同程度累及腹膜后隙,阳性率83.1%(98/118),肾旁前间隙、肾周『日J隙、肾旁后间隙总的受累率分别为83.1%(98/118)、62.7%(74/118)、31.4%(37/118).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44例,主要累及肾旁前间隙,腹膜后隙炎性浸润程度以0级和Ⅰ级为主,分别占45.5%(20/44)和47.7%(21/44);重.型急性胰腺炎33例,同时累及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炎性浸润程度以Ⅱ级为主,占78.8%(26/33);重2型急性胰腺炎41例,同时累及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炎性浸润程度均在Ⅱ级以上,并以Ⅲ级为主,占80.5%(33/41).腹膜后隙的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97,P=0.000).结论 腹膜后隙的CT炎性浸润程度,特别是肾旁后间隙的受累往往反映了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40例经过免疫组化和组织学证实的Erdheim-Chester病(ECD)病人,当病变累及胸部时,其纵隔、心血管和胸膜肺的CT表现。方法胸部和心血管影像  相似文献   

5.
CT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清  张学川  李建良   《放射学实践》2009,24(12):1338-134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闭合性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8年21例闭合性肾脏损伤患者CT资料。结果:CT显示肾挫伤13例,未累及集合系统的轻微肾裂伤5例,肾脏深部裂伤或碎裂伤3例,未见累及肾蒂者,其中3例分别合并脾脏破裂(2例)和肝脏破裂(1例)。结论:CT是急性闭合性肾脏损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常规增强扫描,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螺旋CT影像学特点,从而进一步探讨、研究其在影像学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确诊的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的腹部螺旋CT图像,研究其肠壁增厚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受累肠腔的改变,肠管周围的改变。结果:在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腹部CT检查中,12例出现肠壁增厚、水肿、强化,肠管扩张、积液等征象,增强扫描肠壁呈“双环”征表现(12/13,92.3%), 其中2例累及十二指肠(2/12,16.7%)、1例累及胃(1/12,8.3%)、11例累及空回肠(11/12,91.7%)、1例累及乙状结肠及直肠(1/12,8.3%)。结论:螺旋CT,尤其是螺旋CT增强检查,对过敏性紫癜腹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MSCT表现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汉华  彭俊红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37-1239
目的:探讨滥用氯胺酮所致泌尿系统损害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有吸食氯胺酮病史(2~4年)患者的泌尿系统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CT尿路成像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5例患者CT平扫示双肾体积增大,双肾积水并肾盂输尿管移行段扩张,双侧(4例)或单侧(1例)输尿管壁增厚,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容积减小,3例精囊腺肿胀,膀胱精囊三角显示不清;增强扫描示双侧(4例)或单侧(1例)输尿管管壁全程均匀性增厚强化、管壁僵硬,双侧输尿管和膀胱未见对比剂充盈。结论:吸食氯胺酮所致泌尿系统损害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SCT能揭示病变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及病史可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马荣国  史河水  柳曦  陈玉胜  刘永华  田志梁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117-1120
目的:探讨累及肾被膜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33个累及肾被膜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其中10例有尿路排泄性造影检查,5例行MRI检查,2例行DSA检查。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3个肿块的中心均位于肾实质外,肿块最大径范围2.5~12cm,平均(5.4±2.2)cm。富脂肪肿块30个(90.9%),21个(70%)肿块内脂肪和软组织混杂分布,16个肿块增强扫描软组织呈持续网格状强化,9个(30%)病灶内软组织为结节状,4个病灶均呈持续强化,另1个结节为慢性血肿,其内见动脉瘤;3个(9.1%)病灶呈乏脂肪性肿块,1个早期强化另2个呈持续强化。5个肿块因自发破裂合并出血。结论:累及肾被膜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大,多富含脂肪,CT易于定位和定性诊断,并判断有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9.
关键  张伶  郭燕  李子平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58-1163
目的:探讨腹部影像检查表现为“独肾”患者的全腹部及盆腔CT和/或MRI影像特征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1年腹部影像呈“独肾”表现的48例患者的腹盆腔CT或MRI检查资料。年龄1个月~78岁(其中30岁以下37例),男17例,女31例。其中行CT检查36例,MRI检查12例。结果:48例中先天性孤立肾7例,一侧发育正常的异位肾(低位肾)2例,一侧肾发育不良并低位4例,余35例均合并其它泌尿生殖系异常(72%),均经临床或手术证实。35例中肾发育不良并低位及各种输尿管异常14例;肾缺如并同侧精囊囊肿(Zinner’s syndrome)7例;肾缺如或肾发育不良加子宫发育异常12例;多重复杂变异2例。影像特征和发病规律:①肾缺如或发育不良常合并其它泌尿生殖道畸形,大部分为同侧泌尿生殖系异常。②肾缺如常合并生殖系异常,而肾发育不良时多见泌尿系(尤其是输尿管下段)异常。③发育不良的肾几乎都出现在输尿管走行区,体积一般小于正常,大部分为低位(腰3椎体水平以下至盆腔内)。④性别特异性:男性为Zinner综合征(中肾管未发育导致肾缺如,残留于精囊形成囊肿),女性出现多种子宫异常。输尿管异常男女均可发生,女性更易同时出现输尿管异位开口。结论:对于初诊腹部影像学表现为“独肾”的患者,全腹部及盆腔影像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这类患者常合并泌尿生殖系异常,其病变位置、病变类型有一定规律,应重点观察同侧输尿管、精囊和子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型 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国内多医学中心56例HIV阳性Burkitt淋巴瘤初次治疗前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男51例,女5例,平均年龄(42.87±12.63)岁。56例病人初次治疗前均行CT平扫检查,54例同时行增强CT扫描。根据Ann Arbor分期将病人分为2组,早期组(Ⅰ~Ⅱ期)14例,晚期组(Ⅲ~Ⅳ期)42例。由2名医师提取CT特征,分析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同时定期随访病人并记录总生存时间(OS)。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间CT影像特征及受累淋巴区域。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预后因子。采用 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检验对OS的独立预测因子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56例病人中,43例(76.8%)肿瘤边界不清,32例(57.1%)存在融合征象,17例(30.3%)病变有坏死,31例(55.3%)有巨块病变,21例(37.5%)CT平扫密度不均匀。41/54例(75.9%)增强CT呈不均匀强化。最常累及腋窝、腹部和头颈淋巴区域,脾受累极少见;最常累及腹部脏器(胰腺为著),其次为肺,其他少见;最常外侵组织为肌肉和皮肤,其次为骨。晚期组病人腹膜和腹膜后淋巴受累比例高于早期组,肿瘤边界不清的比例也高于早期组(均P<0.05)。与OS有关的独立预测因子为IPI评分、累及肺、累及肝脏、肿瘤有融合征象及CT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IPI评分3~5分者较0~2分者死亡风险增加,肺和肝脏受累、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以及存在病变融合征象者的死亡风险均增加。 结论 HIV相关型Burkitt淋巴瘤的部分CT影像特征与OS相关,IPI评分和CT影像特征有利于预测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AP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水肿性胰腺炎49例,出血坏死性29例。其中5例患者合并脓肿,4例死亡。按Balthazar分级:A级5例,B级19例,C级21例,D级18例,E级15例。左膈下脂肪浸润(LSFI)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1.38%(12/29)。肾周间隙(PS)受累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8.28%(14/29),肾旁后间隙(PPS)受累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4.83%(13/29)。结论:螺旋CT对AP具有定性诊断价值,Balthazar分级、胰腺坏死分型、LSFI、PS及PPS受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情判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扩散至肾周间隙的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分析87例连续AP病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着重观察肾周间隙是否受累以及其CT特征,并进行CT分级评分,观察肾周间隙受累与肾筋膜的毗邻关系。结果肾周间隙总的受累率为75%(65/87),其中B级50%(44/87),C级25%(21/87)。本组轻症AP24例,其中9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63例重症AP,56例出现了肾周间隙受累。肾周间隙内出现的水肿或积液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与同侧水肿或积液的肾筋膜相连。结论AP累及肾周间隙时,轻者CT表现为肾周间隙内桥隔或脂肪水肿,重者可见蜂窝组织炎或积液。AP所致的炎性水肿或积液主要通过肾周间隙内的桥隔扩散或者破坏肾筋膜而进入肾周间隙。  相似文献   

13.
姜超  吴哲  孙露露  李宁  金征宇  孙昊 《放射学实践》2021,36(11):1414-1418
【摘要】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肾病累及肾盂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9月18例IgG4相关性肾病累及肾盂患者的CT影像资料,总结分析其特异性影像表现。结果:IgG4相关性肾病累及肾盂在CT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表现,即CT平扫时表现为肾盂壁弥漫性增厚,可向下累及输尿管,病变CT值一般高于肾实质,病变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增强后呈持续性渐进性强化,受累肾盂内壁光滑,病灶内极少出现液化坏死、囊变及钙化。患者主要以肾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11/18,61.1%),其中3例合并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轻度肾积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尿。结论:CT增强扫描在诊断IgG4相关性肾病的肾盂受累方面具有特异性的影像学特征,总结其CT影像特点,结合病理影像学分析及临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腹部组织器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随访证实的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腹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7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①24例患者中9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6例胰腺呈弥漫性肿大;2例呈局限性肿大;1例呈混合性肿大。CT平扫呈低密度;MRI T1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降低,T2WI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升高,增强后均匀渐进性延迟强化,假包膜征象显示完整;②6例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表现为长且连续性的胆道狭窄,狭窄上段胆道常可见扩张,累及的胆道壁呈对称性的环周增厚、强化;③4例为IgG4相关性肾病,CT表现为肾实质内小类圆形、楔形或不规则低密度结节、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呈相对低强化;④3例为腹膜后纤维化,表现为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病变,边界模糊,于CT平扫近似于肌肉密度,T1WI大多呈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部分可见轻度延迟强化;⑤1例同时累及胰腺及胆总管,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增强扫描呈轻度渐进性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伴胰腺段胆总管不规则狭窄;⑥1例同时累及胰腺、胆总管及肾脏,表现为胰头局限性肿大、胆总管狭窄的同时双肾实质可见多发低密度结节。结论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腹部组织器官受累具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单侧7例,双侧14例,依据病变范围将本病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类型。局限型13例,主要位于鼻腔内,其中鼻腔前部11例,鼻腔后部2例;骨质改变不明显,浸润鼻旁或面部皮下组织9例,弥漫型8例,肿瘤范围广泛并向鼻腔周围结构浸润扩展,其中累及鼻旁窦7例,侵入眼眶1例、颞下窝2例,延伸至鼻咽、口咽部并累及咽旁间隙6例,骨质破坏7例,颈部淋巴结受累1例。CT显示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充填鼻腔并沿鼻黏膜蔓延,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MRIT1WI肿瘤呈等信号,信号强度类似或稍低于肌肉;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但低于鼻黏膜,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MRI检查可提示诊断,有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6.
正摘要目的探讨Erdheim-Chester病(ECD)的胸部CT表现并评估其与BRAF~(V600E)突变的关系。方法对行胸部CT成像的ECD病人(61例,其中男4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由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在指定就诊医院经实验室核酸检测(RT-PCR)确诊为COVID-19的30例14岁及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0~14岁,中位年龄6岁。由2名经验丰富的儿科放射诊断医师双盲阅片,分析儿童COVID-19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入组的30例儿童COVID-19患者有12例合并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n=25),咳嗽(n=20),乏力(n=2),流涕(n=2),腹泻(n=2),呕吐(n=2)。胸部CT表现呈多样性:病灶多发为主,7例病灶呈弥漫性分布,23例(76.7%)累及左肺下叶。病变主要累及外周近胸膜部分,仅仅累及内带少。病变以实变及磨玻璃影为主,其中部分病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儿童COVID-19患儿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结合流行病学史、CT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协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白血病髓外浸润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16例经病理确诊白血病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CT、MRI表现特点。结果:16例中,脑内及眼眶浸润4例,脑内病变累及颞叶、额叶、顶叶;单纯肺部浸润2例,累及上叶、下叶;肝脾同时浸润6例,均为肝、脾内多灶性病变;肺肝同时浸润2例;骶椎管内外受累2例。肺部病变为多样性,肝脏病变为弥漫性结节性,骶椎管内外受累病变为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结论:CT、MRI可充分显示白血病髓外浸润所累及器官,但缺乏特征性,诊断仍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组织学、免疫生化检查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尿路梗阻性肾周炎的影像学特征和解剖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尿路梗阻性肾周炎的影像学特征、解剖以及病理生理基础,加深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梗阻性肾炎CTU影像表现,着重观察肾周筋膜毗邻关系和肾周间隙的受累情况及其CT分级.结果:134例梗阻性肾炎中,左侧结石72例,占53.7%,右侧结石55例,占41%,两侧结石7例,占5.3%.肾周筋膜增厚6例,渗出或积液在肾旁前间隙46例,肾周间隙97例,肾旁后间隙54例.肾周受累的CT分级:A级4.5%(6/134).B级17.2%(23/134),C级78.4%(105/134).结论:熟悉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结构,掌握梗阻性肾周炎病理情况下影像学表现,可以预测病变扩散途径和渗出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对继发性肾淋巴瘤(SRL)的诊断价值,并与肾脏免疫性疾病(RID)进行鉴别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例SR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时选取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最终诊断为RID的患者10例,其中IgG4相关性肾病2例、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组。选取18F-FDG PET/CT显像肾脏正常的健康受检者10例,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55±10)岁,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记录肾脏以及肾外组织受累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测量并计算肾脏病变或肾皮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肾脏病变或肾皮质SUV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的比值(SUV ratio)及肾外受累组织SUVmax。3组受检者SUVmax、SUVratio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RL组与RID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摄取SUV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2例SRL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6例,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例,病变摄取18F-FDG均异常增高。10例RID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肾实质弥漫性18F-FDG摄取增高,与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表现相似。在肾外受累病变方面,RID组多有常见好发的累及部位,SRL组多伴全身不同组织脏器的受累,分布无规律性。SRL组患者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显著高于RID组(21.88±12.04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组肾脏病变的SUVmax、SUV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max=3.23±0.39、SUV 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SRL组肾外受累病变的SUVmax明显高于RID组(27.67±15.09对7.55±3.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 结论 18F-FDG PET/CT对SRL的诊断和全身受累范围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有助于与RID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