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阳  闫梅英 《疾病监测》2016,31(9):740-745
目的 评估肥达试验、Tubex法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广西、新疆、云南等地区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中的确诊病例血清,运用肥达试验及Tubex-TF、Tubex-PA进行伤寒及甲型副伤寒血清抗体检测,分别计算这3 种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Kappa值等指标,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以血培养为金标准,对23例血培养阳性的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TF方法的灵敏度为82.61%,特异度为61.64%,阳性预测值为0.404,阴性预测值为0.918;Tubex-PA对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阳性检出率为91.30%。71例血培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检测结果显示,Tubex-PA方法的灵敏度为74.65%,特异度为16.00%,阳性预测值为0.716,阴性预测值为0.182;Tubex-TF对甲型副伤寒病例的非特异性检测阳性率为39.44%。Tubex-TF/PA联合对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的总检出率为80.21%。在不同病程中,血培养阳性的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血清进行肥达试验,阳性率均低于6.00%,明显低于Tubex法的检出率(2=75.165,P=0.000)。结论 疾病暴发流行时,除了肥达试验,Tubex-TF方法可用以辅助诊断伤寒,有利于该疾病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而对于甲型副伤寒的辅助诊断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贵富  万昭喜  陈静华  李爱华 《新医学》2006,37(3):188-188,F0003
50例伤寒患儿,均在入院时常规做肥达反应等相关检查,并采用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伤寒杆菌抗原.结果显示,处于不同病程的伤寒患儿的ELISA检测阳性率均较肥达反应阳性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LISA的早期阳性率(89%)明显高于肥达反应(0).说明应用ELISA检测伤寒杆菌抗原可较准确、早期地诊断小儿伤寒,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区性伤寒的诊断主要靠血培养分离伤寒杆菌,但要几天才能得出结果.一些患者在采取标本前已用抗生素治疗,出现假阴性结果.检测抗伤寒杆菌抗体的各种免疫试验广泛地使用肥达氏试验,但由于常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其实用价值受到限制.作者建立了一个检测能引起患者抗体反应和动物保护性免疫的伤寒杆菌蛋白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以诊断地区性伤寒.现将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肥达氏试验在诊断伤寒及副伤寒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亦文  张桂莲  李伟 《临床医学》2004,24(11):58-59
目的:探讨肥达氏试验在诊断伤寒及副伤寒中的意义。方法:对经血培养确诊为伤寒和甲型副伤寒130例病例.分成人和儿童组.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作肥达氏试验,了解伤寒和副伤寒病人肥达氏试验的阳性率。结果:伤寒组肥达氏试验阳性率为80%~86%.甲型副伤寒组阳性率为32%~38%;伤寒组阳性率与文献报道相符.而甲型副伤寒组肥达氏反应阳性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成人组和儿童组成二者的肥达氏反应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在诊断伤寒和副伤寒时不能依赖肥达氏试验.对疑似病人在早期做血培养,有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伤寒敏感,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建立了检测IgM 类伤寒杆菌抗体的ELISA 法.经临床初步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被检血清伤寒患者血清,取自血培养阳性的住院病人;正常人血清.取自健康献血员.2.对照血清分别获自正常人(肥达氏反应  相似文献   

6.
戒指样组织细胞对伤寒临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传生  孔宪珠 《临床荟萃》1994,9(24):1114-1115
迄今,伤寒的诊断仍依赖于血、骨髓病原菌培养和肥达氏试验。近年来,由于早期和不正规使用抗生素,致使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下降。有报告在60年代,血、骨髓培养的阳性率可达73%~75%,而目前仅约20%~30%,肥达氏试验无早期诊断价值,其特异性不强,因人免疫功能紊乱所产生的球蛋白可致假阳性,面全身情况差,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球蛋白缺乏可出现假阴性。为探讨诊断伤寒提供简便,快速,具有特异性的方法,本研究课题,以伤寒和非伤寒疾病患者的骨髓涂片观察比较,查找戒指样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7.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伤寒沙门菌特异性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伤寒沙门菌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测定伤寒沙门菌包膜抗原Vi,菌体抗原O9和鞭毛抗原Hd的特异性抗体,并与肥达反应相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血培养检出伤寒沙门菌患者血清14例,双份血清肥达反应效价升高4倍以上的伤寒患者血清2例,疑似伤寒发热病人血清20例,非伤寒发热病人血清40例,健康对照血清40例。1.2 试剂1.2.1 羊抗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抗体 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1.2.2 沙门菌属诊断血清 购自…  相似文献   

8.
目的尝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伤寒、副伤寒沙门菌IgM类抗体,以期提高伤寒、副伤寒的血清学诊断水平.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检测85例经血培养确诊为伤寒或副伤寒的病人、20例正常人和51例其他发热病人血清中的抗伤寒、副伤寒沙门菌IgM类抗体.结果本组实验敏感性为 92.9%,特异性为90.1%,诊断指数为183.病程6天以内阳性率为90%.结论免疫荧光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早期检出等优点,对于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肥达反应在儿童伤寒的诊断价值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251例伤寒患儿中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的87例患儿(伤寒组)及922例非伤寒发热患儿(非伤寒组)的肥达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伤寒组肥达反应阳性率为97%(84/87),非伤寒组为4%(40/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达反应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1%,准确性为82%.伤寒患儿发病后1~4周的阳性率分别为79%、86%、94%、89%.66例伤寒患儿重复1次以上肥达反应,并非O、H抗体凝集效价都呈上升趋势.虽然非伤寒患儿肥达反应可呈假阳性反应,但O、H抗体凝集效价极少达到1∶800.结论 肥达反应仍是当今诊断儿童伤寒尤其是细菌培养阴性伤寒患儿的可靠、有意义的辅助性诊断指标,其价值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检测肺炎支原体(MP)抗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株MP单抗,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MP抗原,优化该方法检测MP抗原的最佳实验条件。对MP标准株及147份临床标本进行测定,观察双抗体夹心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该方法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符合率。结果 包被单抗量为20μg/ml,酶标记单抗1∶200稀释时,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吸光度之比(P/N值)最大,检测MP抗原敏感度达2μg/ml,和其他支原体没有交叉反应; 147份临床标本PCR检测阳性率13. 6% (20 /147),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阳性率12. 2% ( 18 /147 ),两者符合率达95. 9%。结论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MP抗原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诊断伤寒、副伤寒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蛋白质芯片方法,将伤寒抗原(To、Th)和副伤寒抗原(Ta、Tb、Tc)及伤寒Vi荚膜多糖抗原集成到已经活化处理的玻璃芯片上,使其保持蛋白质活性和立体结构不变.对86例经血培养确认的已知标本和100例健康体检标本进行检测,并与肥达氏反应作比较.结果 蛋白质芯片法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符合率高,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98.0%,而肥达氏反应灵敏度为60.4%,特异度98.0%,两方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蛋白质芯片法具有高通量、可并行检测伤寒、副伤寒多种抗体的优势,为伤寒、副伤寒的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三种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为靶抗原的ELISA法;以三联体(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以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AMA-M2抗体.结果 以PDC为靶抗原的ELISA法测定AMA-M2抗体检出率(敏感性)达81.25%,特异性达97.15%;以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测定AMA-M2抗体检出率(敏感性)达88.54%,特异性达98.37%;以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测定AMA-M2抗体检出率(敏感性)达96.88%,特异性达97.15%.结论 包被有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这两种抗原联合制备的三联体检测AMA-M2抗体的阳性率最高,特异性达到97.15%,为原发性胆汁性脉硬化的诊断提供了简便、快速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antigen, HpAg)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感染可疑者140例的粪便标本中的HpAg、同时与其它3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 RUT)]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ELISA检测粪便HpAg阳性率(84.3%)与其它3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3%和83.3%,阳性预期值96.6%,阴性预期值90.9%,总有效率95.7%.结论 ELISA检测粪便HpAg感染简便易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无创伤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伤寒的早期、快速、特异的实验诊断方法,对临床症状典型,经血培养和/或肥达氏试验证实的41例伤寒病人,同时作了LPS─PHA检验。另设诊断明确的非伤寒病人42例作对照。结果:对照组LPS─PHA均阴性;41例伤寒病人LPS─PHA100%阳性,第1周阳性率达94%,无假阳性。远较传统的实验诊断方法血培养、肥达氏试验早、快、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斑点免疫渗滤法(DIFA)检测伤寒抗体,并探讨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斑点免疫渗滤法(DIFA)检测伤寒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的鞭毛(H)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用以诊断伤寒和副伤寒。通过抗原及相应抗体的制备,完成最佳实验条件的确定,包括对硝酸纤维素膜(NC)上抗原的包被时间、包被浓度、包被体积,待检血清的加样量,酶标SPA的最佳工作浓度,显色剂的量及结果的判定,最终确定斑点免疫渗滤法(DIFA)的操作过程为抗原包被为2μl,浓度为200亿/ml,放置4℃冰箱18~24h备用。用小牛血清封闭,待检血清加样量为10μl,待渗滤后洗3次,加酶标SPA10μl,待渗滤后洗3次,加底物10μl,5~10min观察结果。用确定好的DIFA法检测临床标本(15例阳性血清,36例阴性血清),并与肥达反应相比较。[结果]15例阳性血清DIFA法检测阳性率15/15(100%),而肥达反应阳性率为10/15(66.7%)。36例阴性对照血清DIFA法检测假阳性率1/36(2.8%),肥达反应检测假阳性率4/36〈11.1%),说明DIF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肥达反应。[结论]DIF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快速、无需特殊设备,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LPS—PHA诊断伤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伤寒的早期、快速、特异的实验诊断方法,对临床症状典型,经血培养和/或肥达氏试验证实的41例伤寒病人,同时作了LPS-PHA检验。另设诊断明确的非伤寒病人42例作对照。结果:对照组LPS-PHA均阴性;41例伤寒病人LPS-PHA100%阳性,第1周阳性率达94%,无假阳性,远较传统的实验诊断方法血培养、肥达氏试验早、快、好。  相似文献   

17.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与RF在RA中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抗CCP抗体与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再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抗CCP抗体阳性早期未诊断为RA的病例经过2年追踪监测有20例发展为RA,而这20病例中早期RF阳性为18例,阳性率为90.0%,漏诊率达10%;而100例确诊RA病人中,抗CCP抗体阳性77例,对RA诊断阳性率为77%;而100例确诊RA病人中RF阳性率为75%,而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87%,抗CCP抗体对诊断RA特异性为95%,而RF对诊断RA特异性为62%.结论 抗CCP抗体对诊断RA与RF比较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两者对诊断RA敏感性几乎相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早期RA诊断预测性.  相似文献   

18.
用凝集试验检测伤寒沙门氏菌Vi抗体是长期以来沿用的方法。但该试验诊断具有局限性,故其它测定Vi抗体的血清学技术如血凝试验,免疫电泳、ELISA等相继被研究。由Chau等研究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比凝集试验优越。本文作者报告了Vi-IFAT与包括Vi凝集试验的肥达氏反应诊断伤寒的研究结果,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Mp1p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335例住院患者血清中的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血培养结果为金标准,ELISA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75.0%和78.1%,特异性均为100%,准确度分别为97.6%和97.9%,Kappa值分别为0.844和0.866。结论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马尔尼菲蓝状菌抗原快速、简便,结果可靠,适用于临床急性期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抗体对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患者血清185例,正常人血清30例,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EHF-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对该试验进行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有效率分析.结果 (1)185例样本共检出36例EHF-IgM抗体阳性,其中35例最后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1例确诊为登革热;检出149例EHF-IgM抗体阴性,其中8例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其余141例经临床观察,排除流行性出血热.30例正常人血清EHF-IgM抗体均为阴性.(2)EHF-IgM抗体灵敏度为81.40%、特异性为99.30%、阳性预测值为97.22%,阴性预测值为94.63%诊断有效率为95.14%.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强,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