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内分泌治疗是进展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大部分患者在12~18个月的治疗后将逐渐发展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传统化学治疗对其疗效欠佳,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虽然目前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已经成为CRPC治疗的一线化疗方案,然而CRPC的治疗策略的选择仍然是临床难题。目前可供选择的CRPC治疗方案包括肾上腺合成抑制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学治疗等,本文结合近年来文献综述CRPC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发达国家男性恶性肿瘤之首。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由于健康意识及筛查方式的限制,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尽管内分泌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但在经过中位时间为14~30个月的缓解期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化疗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仅对部分患者有效。新的化疗药物不断出现,增加了CRPC治疗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综述了CRPC的有关化疗及其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是前列腺癌的致命形式,预后较差,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18个月。目前国内仍缺乏治疗CRPC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比卡鲁胺治疗CRPC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比卡鲁胺尤其是大剂量应用,是CRPC的有效治疗策略,对国内CRPC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具体疗效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为常见男性实体器官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是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病情发展的转归,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期不足2年。部分CRPC患者因前期雄激素剥夺治疗或化学治疗发生耐药抵抗,因此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近年临床用于治疗CRPC的新型内分泌药物主要有醋酸阿比特龙、恩扎卢胺及阿帕他胺等,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也在研发中。本文对CRPC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对去势治疗抵抗,进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阶段,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测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变异体7(ARV7)参与CRPC发生与进展的过程。研究发现ARV7在CRPC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在对阿比特龙、恩扎鲁胺治疗抵抗以及紫杉烷类药物化疗逃逸的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部分临床研究发现,ARV7的水平可提示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CTC)ARV7阴性预示新型内分泌治疗与紫杉烷类化疗效果有效,而CTC ARV7阳性则预示新型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这些发现预示ARV7可成为临床医生对于CRPC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等方面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1,(2):167-171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雄激素在其发生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经去势治疗(ADT)后绝大多数前列腺癌都会进展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和(或)雄激素受体(AR)的改变(包括AR基因扩增)驱动了瘤内雄激素的合成,进而重新雄激素轴信号通路。目前,阿比特龙、恩扎鲁胺等抗雄激素治疗药物都是CRPC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但是,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仍然会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因此,明确CRPC患者抗雄激素治疗耐药机制可以为克服CRPC治疗耐药和改善CRPC患者的预后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经传统的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常转归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CRPC的治疗是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年来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针对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治疗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生存时间。本文就CRPC的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对患者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全球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年龄是PCa的主要危险因素,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导致全球PCa发病率逐渐升高。雄激素剥夺治疗目前是PCa的一线治疗方法,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许多PCa患者会对雄激素剥夺治疗产生耐药性,并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这标志着PCa向激素难治性状态的转变,与预后不良相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该疾病的终末期,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mCRPC的治疗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但其预后仍然较差。对于mCRPC患者,化疗和雄激素阻断药物的经典治疗方案的生存获益有限,放射性核素治疗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mCRPC患者的的一种新型治疗选择。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放射性核素治疗mCRPC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2个月,预后极差,成为了前列腺癌的治疗难题。尽管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去除了循环中绝大多数雄激素,但CRPC仍可通过前列腺癌瘤内自身合成的雄激素或者改变雄激素受体(AR)来适应患者体内低水平雄激素。本文综述了CRPC中T和双氢睾酮(DHT)的主要合成途径及其所涉及的主要酶和不同阶段的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变化。由于在雄激素合成途径中存在多条通路,阻断单一通路可能导致另一条通路的上调,从而导致雄激素阻断不彻底,进而出现耐药性。因此,明确雄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为研发靶向阻断关键雄激素合成通路的药物或阻断肿瘤内雄激素生物合成并拮抗雄激素受体的双功能药物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0.
65%~75%的高分级前列腺癌伴骨转移(metastatic bone disease,MBD),5年存活率仅为25%,中位生存期近40个月[1].去势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前列腺癌18~20个月后,可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2].评估显示近30%的CRPC患者伴MBD.其中22%的患者可单发或多发病理性骨折;7%的患者发生脊髓压迫;3%~4%的患者发生偏瘫或局部麻痹[3].晚期肿瘤所致MBD,有顽固性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和生存率下降的风险.这些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文就前列腺癌MBD的机制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经传统的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常转归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CRPC的治疗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新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骨转移靶点治疗以及新型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对CRPC的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对患者行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已由传统的抗雄激素及化疗提升到新的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新一代紫杉醇及免疫疗法阶段。卡巴他赛、恩杂鲁胺、阿比特龙,放射性同位素镭223和sipuleucel-T随机临床试验显示能延长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期。然而,最终出现肿瘤抵抗也是难免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仍是一种主要临床负担,迫切需求新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改善CRPC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新生血管在前列腺癌的形成和进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临床试验显示,对失去手术和内分泌治疗时机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抗新生血管形成的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充疗法。本文将综述血管生成抑制剂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次穿刺活检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CRPC)中的临床意义,提高对CRPC的诊治效果。方法对在2010年至2014年初诊为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并行去势治疗(ADT,包括药物及手术去势)无效后,诊断为CRPC的45例患者,进行二次经会阴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对其前后两次穿刺结果活检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45例患者其前后两次病理切片进行比较,45例中第1次病理结果单纯普通腺癌36例,合并有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者9例;而第二次穿刺活检时合并有IDC-P者则达28例,第一次穿刺合并有ICD-P者则IDC-P病理形态学改变同时肿瘤比例明显增加。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其中8例死亡,24例(其中不伴有IDC-P者9例)在诊断CRPC后进行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不伴有IDC-P者对化疗有治疗反应6例(6/9),而伴有IDC-P者有治疗反应者仅有3例(3/15)。结论在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前列腺癌成分的改变,及时了解前列腺癌成分的变化,如IDC-P成分的变化,进行二次穿刺活检,对CRPC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需引起病理医生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全雄阻断后去势抵抗(CRPC)进展的预测因素及其早期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全雄阻断治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治疗后发生CRPC的预测因素。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发生CRPC(1年内)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4±13.3个月,中位CRPC发生时间为25.5月。Gleason评分(HR:2.100;95%CI:1.236~3.567;P=0.006 1)、全雄阻断治疗后PSA最低值(HR:5.287,95%CI:2.816~9.924;P0.0001)、到达PSA最低值时间(HR:0.275;95%CI:0.137~0.554;P=0.008 7)是发生CRPC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到达最低值时间(OR:0.672;95%CI:0.497~0.908)是早期发生CRP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leason评分≥9分、治疗后PSA最低值≥0.2ng/mL、到达最低值时间9月的患者对单纯全雄阻断治疗反应不佳,特别是治疗后到达PSA最低值时间短的患者,早期CRPC发生可能大。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高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近年来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大多数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剥除治疗(ADT)可获得暂时性临床缓解,但绝大部分患者最终由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转变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这种转变的发生分子机制目前依然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表明一些异常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参与了这种进展过程。本文综述了CRPC相关信号通路与miRNAs的研究进展,分析miRNAs在CRPC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经持续性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进行性升高的前列腺癌患者48例采用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氟他胺停用4周,比卡鲁胺停用8周.以血清PSA的变化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SA的变化情况.结果 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后,共12例(25%)患者出现PSA下降≥50%,疾病缓解的中位有效时间为(4.0±2.0)个月.抗雄激素撤退治疗是否有效与治疗前患者一般特征无关.结论 抗雄激素撤退治疗对部分CRPC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7.
内分泌治疗是进展期前列腺癌(PCa)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大部分患者在1~3年内分泌治疗后将逐渐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CRPC目前仍是不可治愈的,而且预后不良。因此,研究PCa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危险因素,可为PCa的治疗及促进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报道,对PCa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大多数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去势治疗(ADT)是目前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在经历18~24个月的中位有效期之后,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激素抵抗大多数患者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并且多数患者伴有骨转移以及远处脏器转移。虽然多西他赛一直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但对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疗仍然是一大难点。近几年一些新药物的出现,一些大型临床研究的支持,使得对mCRPC的治疗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合适的治疗策略、治疗顺序仍有很大的争论。在此篇综述中将对mCRPC的治疗进展做一个探讨,并提出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性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行手术去势、22例药物去势(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每4周皮下注射1次)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去势后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去势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T为(19.3±10.6)、(1.1±0.8)、(0.9±0.7)nmol/L,E2为(104.3±58.4)、(53.4±36.9)、(50.7±37.5)pmol/L,P为(2.6±1.6)、(1.8±1.3)、(1.7±1.4)nmol/L,FSH为(10.8±6.5)、(73.8±31.4)、(75.1±28.7)IU/L,LH为(11.2±7.5)、(38.3±20.6)、(37.4±30.5)IU/L,PRL为(14.5±8.9)、(12.8±7.6)、(13.2±7.9)μg/L;药物去势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T为(21.1±11.7)、(1.2±0.7)、(1.0±0.6)nmol/L,E2为(110.5±62.7)、(36.5±30.4)、(34.7±28.6)pmol/L,P为(2.7±1.4)、(0.8±0.6)、(0.7±0.6)nmol/L,FSH为(11.2±7.0)、(5.5±4.3)、(5.8±4.0)IU/L,LH为(12.0±6.7)、(0.8±0.4)、(0.7±0.4)IU/L,PRL为(15.2±7.6)、(13.8±8.2)、(14.2±9.4)μg/L。2组治疗1个月后,T值均显著下降。药物去势治疗后FSH、LH明显下降,而手术去势后FSH、LH明显上升。药物去势组治疗后E2、P下降程度大于手术去势组。结论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可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化疗是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是多西紫杉醇,但对于多西紫杉醇耐药的进展期CRPC患者尚缺少明确的化疗药物.卡巴多赛,由于在此前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改善多西紫杉醇耐药CRPC患者生存方面的疗效,而于2010年获得FDA批准上市.本文拟对本药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