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细血管新生在胚胎发生、创伤愈合以及女性月经周期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然而,一系列的实验证明,“实体瘤在三维空间进行性生长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由于氧和营养物扩散的局限性,肿瘤生长到1~2mm~3之后进一步发展,血管生成是其必备条件。已知许多人体肿瘤的发育要经历一段缺乏血管的漫长血管前期。实体瘤一旦  相似文献   

2.
康勤洪 《中国药业》2012,21(18):95-97
肿瘤血管生成是在已存在的肿瘤血管基础上形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是肿瘤发展及转移的重要步骤。因此,应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药物成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相对于传统化学治疗药物,尽管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是此类药物大多都是低分子化合物,其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并不理想,半衰期短,清除率高。而通过与聚合物的偶联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与聚合物偶联的抗血管生成因子能直接靶向作用于靶目标蛋白或多肽,这为抗血管生成因子药物的应用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吕懿  郑金平 《中国医药》2009,4(4):319-320
早在1971年,Folkman就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新生血管沟通循环系统,为肿瘤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并及时运走代谢产物,促使肿瘤快速生长;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以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同时通过血液循环将原发癌细胞输送至远处靶器官,为癌细胞提供播散路径。肿瘤血管新生是涉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迁移、毛细血管芽生、侵袭周围基质、新血管腔形成等一系列变化的一个多项过程。机体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来影响内皮细胞的活动状态,调控血管生成过程。近年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抗肿瘤的治疗方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婉钢  朱秀华  程刚英 《中国药师》2010,13(7):1038-1041
肿瘤的侵润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鉴于发现肿瘤时多已经发生转移与扩散,抑制已经扩散和转移癌细胞的存活与增殖是治疗癌症有效的方法。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多步骤过程中,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血管新生是指从已存在的微血管床上芽生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脉管系统的过程…。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节,而在病理状态下,尤其在肿瘤中,它呈现持续、失控的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血管新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是指产生新的血管或从已存在的血管形成毛细血管的过程.1997年Asaharad等[1]首次发现成体外周血循环中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证实出生后的成体存在有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两种生成血管机制,揭示了EPC参与机体内缺血性血管新生过程,从此拉开了EPC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生成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明林 《华夏医药》2009,4(2):83-85
近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机理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形态和功能特点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均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及肿瘤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毛细血管生长以及肿瘤中血液循环建立的过程.早在1863年Virchow就注意到了恶性肿瘤血管的异常变化,1945年Algire首先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neovascularization)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血管内皮细胞从现存的血管系统中分化、迁移而形成新的微血管的复杂生物学过程.成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在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妇女生育和月经期、胎儿发育等生理刺激下出现新生血管生成,属于生理性血管生成.此时在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严格控制和协调下,血管生成成为一个发生在有限时间内的有序生理过程,增生的内皮细胞很快恢复到正常的静止状态.只有当血管生成调节机制失控和血管生成过度时,血管生成才成为致病因素,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性或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婴儿血管瘤和恶性肿瘤等血管生成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内源性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剂的研究将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新药.  相似文献   

8.
血管新生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形成新的血管,是一个涉及多种细胞的多种分子的复杂过程。血管新生除对于恶性实体肿瘤外,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血管新生机制进行了简单介绍,尤其是对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多种调节因子、炎症因子以及凋亡相关因子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又称为血管新生 ,是指毛细血管从原血管以出芽方式形成新血管床的过程。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如肿瘤、缺血性疾病、慢性炎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银屑病、创伤愈合等 )的基本事件之一[1 ,2 ] 。血管生成通常存在于胚胎形成、产后组织正常生长以及成年女性子宫内膜的周期性重建和受损组织的修复中。近年来 ,随着对血管新生机制研究日渐深入 ,纯化、重组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等细胞因子 ,促进血管新生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始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治疗性血管生成 (therapeuticangio…  相似文献   

10.
以往一直认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芽生是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血管新生和血管再造方面的深入研究使我们了解到内皮细胞芽生不足以描述血管新生形态及其分子事件的全过程。虽然不同肿瘤的血管新生具有一些共同的分子机制,受控于一些相似的调节因子,但依然存在不少差别。本综述重点讨论“非芽生”血管新生方式以及将其作为制定治疗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与疾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健  郭德玉  张恩娟 《中国药房》2001,12(7):434-435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许多生理过程(如胚胎发育、月经周期等)和病理过程(如肿瘤、缺血性疾病、慢性炎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牛皮癣、肥胖症、创伤愈合等)的基本事件之一[1]。认识生理和疾病状态下的血管生成和消退规律及其机制 ,以及针对血管生成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当今新药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就正常血管生成及其调控、血管生成与肿瘤和慢性炎症等疾病治疗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1血管生成及其调控血管生成是指在已形成的血管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萌芽”或“分叉”等方式形…  相似文献   

12.
绝大多数恶性实体肿瘤如卵巢癌、肝癌、宫颈癌和乳腺癌都是血管依赖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肿瘤生长超过1.0-2.0mm^3时就需要新生血管支持,它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所必需的营养和氧气。破坏或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能有效阻止肿瘤血管网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抗肿瘤药物开发新方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彦欢 《医药导报》2001,20(9):591-592
10 0年前人们已发现 ,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富含血管。 1971年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folkman最早提出肿瘤生长为血管依赖症 ,但当时并未为人所接受。 8a后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 ,11a后第一个血管生成抑制药的发现 ,13a后第一个血管生成活性蛋白的纯化等一系列工作完成 ,这一观点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 ,并使这一领域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及肿瘤治疗的新策略[1] 。1 肿瘤与血管生成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 ,是指肿瘤为了自身生长、扩散提供营养物质 ,在体内形成新的血管过程。随着瘤体的不断生长 ,位于内层的肿瘤组织难以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肽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体外药效实验,采用MTT法及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法,体内采用Lewis肺癌瘤株皮下接种C57BL/6N小鼠,兔眼角膜烧伤模型。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肽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使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并对烧伤诱导的兔眼角膜新生血管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新的血管生成抑制肽能明显抑制Lewis的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李鸿博  戴功 《淮海医药》2009,27(2):F0003-F0004
正常角膜组织透明,无血管,周围血管终止于角膜缘,形成血管网,营养成分由此扩散入角膜。无血管是角膜的主要特征,也是维持角膜透明的重要条件。在病理状态下,新生毛细血管由角膜缘处侵入角膜内,称为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一种新型内源性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特异性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封闭新生血管的形成,在肿瘤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抑瘤活性。实验表明,内皮抑素对多种起源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不影响静止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抑素具有明显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而无毒副作用,为临床防治CNV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的抗血管生成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它导致已有的血管系统中生成新的血管,它对转移瘤的生长、转移和发展起关键作用。实验和临床数据证明,乳腺癌是一种血管生成依赖型疾病,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的高表达和选择性内皮生长因子起关键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启动发生在乳腺癌发展多步过程的早期。从肿瘤发展的生物学分子通道的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其目的是控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是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降低血管活性因子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的供养,最终达到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易于到达靶部位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现在已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及抗血管新生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种单链多肽,具有较弱的核糖核酸溶解效应及强力的致血管生成效应。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ANG mRN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由于ANG是肿瘤致血管生成中的常用介导剂,因此其拮抗剂的研究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讨论了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靶向血管生成的抗肿瘤海洋药物的研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的生长、发育以及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提供营养,阻断肿瘤的血管生成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生物学过程发展新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为肿瘤的治疗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多种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已经在国内外上市.海洋生物是新型药物的重要分子库,由海洋生物中发现的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显示了独特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现对发现的数种海洋来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论述,提出了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新生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新生不同于血管形成,它是通过从已存在血管上发芽而实现的。Folkman总结了动态观察活体组织的血管新生过程后指出,血管新生一般分4个步骤,而其起源是毛细血管的芽生,即在血管形成因子的刺激下出现毛细血管基底膜裂解,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芽生,2个血管芽逐渐增生靠近,血管芽中出现管腔,管腔两两相连成攀,血管沟通有血流通过。血管新生涉及胚胎形成和个体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及伤口愈合肿瘤发生、发展等病理过程。此现象的机制复杂,有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