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形成和血管形成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血管形成的过程及调节机制 ,以及血管形成抑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国外相关领域的文献 ,对血管形成的过程和调节机制 ,以及血管形成相关的疾病和血管形成抑制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概括介绍。结果血管形成的过程是血管形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互相调控的结果 ,异常的血管形成会引起一些病理状态 ,如 :肿瘤、炎症、糖尿病视网膜疾病等。因而血管形成抑制剂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候选药物。结论应用血管形成理论及其在某些疾病中的应用 ,血管形成抑制剂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吕懿  郑金平 《中国医药》2009,4(4):319-320
早在1971年,Folkman就提出,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新生血管沟通循环系统,为肿瘤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并及时运走代谢产物,促使肿瘤快速生长;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以旁分泌方式刺激肿瘤细胞增殖;同时通过血液循环将原发癌细胞输送至远处靶器官,为癌细胞提供播散路径。肿瘤血管新生是涉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迁移、毛细血管芽生、侵袭周围基质、新血管腔形成等一系列变化的一个多项过程。机体通过调节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来影响内皮细胞的活动状态,调控血管生成过程。近年来,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抗肿瘤的治疗方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内皮细胞与血管形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最近的研究表明 ,虽然病原性血管因子很多 ,但在释放或受体水平 ,抑制专一性血管形成因子这一策略 ,可能成为安全、有效地治疗由血管形成介导的疾病的方法基础。生理性血管形成对血管的再生、成长和修复是至关重要的 ;而病理性血管形成则维系着血管疾病、肿瘤和致炎性疾病的发展进程。血管形成因子的种类有多种 ,都间接或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 ,这就说明内皮细胞对血管形成的影响尤为重要 ,这一作用靶点为一些与病理性血管形成有关的人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目前 ,大量的临床实验已证明了这一靶标在诊断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尔兵 《肿瘤药学》2012,(5):398-400
Folkman于1970年首次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并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1]。研究发现众多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及体内都是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强烈刺激因素,对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体瘤生长和进展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体积超过2~3mm~3时必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须步骤,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促或抑血管生长因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已知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是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受体Flt-1、Flk-1/KDR等结合,可显著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直接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为抗肿瘤提供了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现就抑制VEGF及其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魏素菊  尤江莲 《河北医药》2008,30(12):1953-1955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受众多生长因子调节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主要有:抑制促血管生成因子与配体的表达和结合及相应的信号传递途径,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诱导其凋亡,抑制基底膜的降解等。随着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逐步阐明,进一步证实了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而抗血管生成治疗也因其具有高效性、广普性、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无明显毒副反应等优点成为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血管新生治疗是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降低血管活性因子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改变肿瘤生长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的供养,最终达到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易于到达靶部位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现在已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及抗血管新生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血管新生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伤口愈合及其他正常生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一些病理过程中也涉及血管生成,这些病理过程包括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类风湿关节炎以及银屑病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正常生理和病理性血管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VEGF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及相关疾病治疗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VEGF及其促肿瘤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马占龙  邓红 《江苏医药》2004,30(1):50-51
肿瘤新血管的形成,对于直径大于2mm的实体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恶性肿瘤组织可分泌多种促血管形因子,其中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因子,在生理及病理条件下,具有很强的促血管形成作用,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的肿瘤血管生成过程、相关影响因子及不同供血模式等方面做…综述。研究表明肿瘤生长分为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和血管快速增长阶段。在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整合素INT等)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如内皮抑素Es、血管抑素A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等)处于平衡状态,当实体肿瘤达到或超过1-2mm2时,单纯依靠弥散作用已不能满足自身营养需求,肿瘤自身缺血缺氧诱导促血管生成因子产生,平衡状态被打破,血管生成表型启动。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各种因子相互作用,肿瘤组织内部会出现不同的供血模式,主要有血管生成拟态VM、马赛克血管MV和内皮依赖性血管三种。VM完全以肿瘤细胞变形构建:MV由不连续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相间构建;内皮依赖性血管完全由内皮细胞衬覆。有文献将此三种模式称为“三阶段现象”即肿瘤供血模式由Ⅷ到MV再到内皮依赖性血管。目前,抗血管生成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还有许多问题尚未清晰。我们更需进一步研究,为抗血管生成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与传统抗肿瘤治疗方法的结合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模型ECV304 -SKOV3和L929-H22 细胞 ,用免疫细胞化学测定促进血管形成因子的表达、RT -PCR测定其端粒酶活性 ,并与亲代细胞比较。结果 :ECV304 -SKOV3细胞和L929-H22 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强于亲代细胞ECV304、L929,分别为0.778±0.011、0.875±0.026、0.692±0.014、0.684±0.012(P<0.001)。ECV304 -SKOV3细胞表达血管形成因子MMP -9、bcl -2增强 (P<0.05) ,TN减弱(P<0.05) ;L929-H22 细胞表达MMP -9、TGF -β1、TN、bcl-2增强 (P<0.01) ;二者表达PCNA增强 (P<0.01)。结论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存活能力、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增强 ,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抑制中药及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肿瘤血管的生长过程 血管新生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中生成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新生的血管是由原血管床以“出芽”或“分叉”的方式产生,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开始,至形成新的微血管告终。体内的大部分血管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但是,肿瘤、风湿病、牛皮癣等疾病能够破坏上述稳定性。导致血管新生.这些疾病可称为“血管生成病”或“血管生成性疾病”。血管新生抑制剂是治疗上述疾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病理性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因而阻断或抑制新血管生成是抗肿瘤的有效策略[1]。近年来人们对肿瘤血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已证明血管的生成受多种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相继有多种促血管生成分子和抗血管生成分子被分离鉴定[2]。以血管生成为靶点治疗肿瘤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几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EndostatinEndostatin即血管内皮抑素,是1997年在鼠内皮细胞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并命名的一种蛋白。它由胶原ⅩⅧC末端区内18…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就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1].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的不同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生阶段.血管生成使肿瘤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是促成上述转变的关键环节,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原发肿瘤的生长不会超过1~2 mm2.同时,肿瘤侵袭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血管生成的调节主要依赖血管形成的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例如:肿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常为过量表达的血管生成的刺激因子.肿瘤组织可表达一种或多种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的多肽,它们能协同刺激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抗肿瘤血管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与肿瘤的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因子主要有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两大类。较为重要的促进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血管生成素 (angiopoi-etin)、整合素 (integrins)等 ,这些因子与受体结合发挥其促血管生成的作用 ,因此阻断这些因子和受体的结合以及受体后信号传导途径可以抑制血管的生成。较为重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有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抑素 (angiostatin)、凝血酶敏感蛋白 (thrombospondin,TSP)、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  相似文献   

16.
新血管形成与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包括内皮细胞激活、增生、迁移、血管基底膜破坏,形成新的血管和血管网,并与已存在的血管网连接。近年研究发现,有多种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VEGF与妇科肿瘤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亮  陶志平 《肿瘤药学》2011,(4):334-337,350
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新的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生理病理过程。人骨髓中含有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来源于骨髓EPCs的通过不同的机制动员进入血液循环,并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本文主要综述了EPCs的主要来源、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由于EPCs可以成为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靶细胞,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将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建中  古金海  刘勇 《江西医药》2005,40(11):761-763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其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研究最早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而EphrinB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与EphB4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管样结构,可能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肿瘤及其血管生成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策略.内皮抑素是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能显著抑制肿瘤血管增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内皮抑素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和血管靶向基因治疗,为治疗肺癌提供了广阔前景 .  相似文献   

20.
肿瘤新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原发性肿瘤赖以发生、生长和转移的物质基础[1],它在肿瘤的新陈代谢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若能破坏和抑制肿瘤新血管的生成,切断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的“命脉”,就可能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就使肿瘤的血管生成系统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新靶点。由于肿瘤新血管生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液中,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相对稳定等特点,这对于直接靶向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新血管生成抑制剂就具有疗效高、特异性强、剂量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低等优点。随着人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