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更强调心理康复治疗,然后对两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指标评定。结果治疗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抑郁指数积分明显下降。结论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应加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李锐  金环 《当代护士》2018,(2):137-139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脊髓独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我科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各40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取得心理咨询师的护士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的评定。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及脊髓独立性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干预后,心理状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脊髓独立性评定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脊髓独立性评分,促进患者实现身心全面康复,帮助早日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艾箱灸对恢复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间歇导尿配合艾箱灸气海、关元。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艾箱灸有利于促进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个体化截瘫行走支具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支具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进行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 支具组在综合性的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后装配不同的截瘫行走支具并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均得到有效提高, 且支具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支具组22例患者装配截瘫行走支具训练后平均行走距离达470m(四分位数间距为:162.50m—900m),其中达到治疗性步行6例,家庭性步行10例,社区性步行6例。而对照组无一例有步行能力。 结论: 早期规范康复介入可明显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装配个体化截瘫支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 A D L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截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训练。心理组在接受同样治疗的同时, 强调心理康复。分别于治疗后1 、2 、3 个月进行评定。 A D L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分,因心理障碍多以抑郁症为主,故采用 H D S指数评定。结果:心理组 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 , H D S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1) 。结论:心理康复是提高截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俊玲  徐艳杰  于敏 《现代康复》1999,3(9):1111-1111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截瘫患ADL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截瘫患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训练。心理组在接受同样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康复。分别于治疗后1、2、3个月进行评定。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因心理障碍多以抑郁症为主,故采用HDS指数评定。结果:心理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S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康复是提高截瘫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法在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行系统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并以既往未行康复训练的65例截瘫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完全性截瘫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完全性截瘫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系统膀胱功能训练可减少尿管留置时间,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强化肌力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脊髓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mation,AVM)术后截瘫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1例脊髓AVM术后瘫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例,术后进行躯干和下肢肌群强化肌力训练6-12个月,辅以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5例,术后自然恢复。所有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及1年后用脊髓损伤标准神经分类法(the standard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SNCSCI),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ASIA损伤评定表(ASIA)评测病人损伤和功能独立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3-12个月治疗后,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能力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1年后患者损伤程度和功能独立程序评测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脊髓AVM术后截瘫患者,应重视瘫痪下肢肌群和全身肌群的强化肌力训练,可用1年以上的时间强化训练,挖掘潜力,使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康复介入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的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介入组和晚期康复介入组,每组24例。观察不同时机康复介入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和痛觉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早期介入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和痛觉评分均明显高于晚期介入组(P〈0.05);早期介入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与晚期介入组患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旱期康复介入对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6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膀胱训练和尿管护理方法按常规进行;康复组: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比较2组排尿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临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患者早日脱离尿管,建立规律性排尿习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与综合康复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的疗效。方法: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患者83例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PNF联合综合康复治疗;随访6~2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2组治疗前Frankel分级、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BI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Frankel分级、感觉评分、运动评分及BI情况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胸腰段脊髓损伤并不全截瘫,疗效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倪荣福  杨硕  陈禾  戢彬  方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1190-1191,119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方法 82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定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后心理干预组的Barthel指数、FIM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功能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自立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5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给予运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等系统康复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仅接受药物治疗及非正规康复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其FIM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或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治疗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膀胱扫描仪指导下进行间歇导尿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膀胱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及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膀胱容量显著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55.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病人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排尿功能,降低尿路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加艾箱灸对恢复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病情基本相同的脊髓损伤截瘫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观察组予间歇导尿联合艾箱灸气海、关元穴,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恢复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等均有明显改善(P〈0.01);病人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导尿加艾箱灸气海、关元穴对于促进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康复护理组(n=30)在治疗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对照组(n=30)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组患者AD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脊髓损伤康复过程中加强康复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截瘫患者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性心理治疗与单纯的康复训练的差异。方法:18例符合截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实施截瘫康复治疗的同时,施加心理治疗)。Health心理健康水平检测采用王征宇引进并修订的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格个性特征评定采用由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康复效果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截瘫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经截瘫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F=10.396~40.549,P&;lt;0.01)。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情绪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18.502,18.453,P&;lt;0.01)。治疗组的Banhel指数可达85,明显高于对照组(F=19.376,P&;lt;0,01)。结论:截瘫患者的康复水平除与损伤平面、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心理、家庭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患者的心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截瘫患者的康复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缓解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缓解情况。结果:在护理干预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帮助其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9.
曹文  刘光艳  马殿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31-31,41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所致截瘫患者的认知训练在康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脊柱损伤经手术治疗术中脊髓完全横断合并截瘫的患者,早期预防泌尿系感染及压疮,早期对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家庭及社会康复。结果通过对脊髓横断、完全截瘫患者的认知训练和心理干预,经过随访观察患者能够正视自身现状,并接受生活技能培训,能够尽可能完成生活活动,并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解决自身的生存、生活问题,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结论脊柱损伤并发截瘫的病例尽快手术探查以了解脊髓损伤情况及其转归。固定手术是截瘫术后康复的良好基础。充分发挥亲属在预防各种并发症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截瘫患者的心理康复宜早期开展,从而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积极地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不完全脊髓损伤常伴有一定程度脊髓功能恢复,对比观察早期康复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肢体感觉、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1例为药物和手术治疗,康复组34例为药物手术加早期康复,根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脊髓损伤程度和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感觉、运动改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3,4周后康复组患者感觉改善率分别为(18.94&;#177;5.08)%,(23.64&;#177;5.95)%,运动改善率分别为(14.25&;#177;4.02)%,(13.79&;#177;4.06)%,两组比较康复组感觉、运动改善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早期康复介入能缩短恢复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