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霍清萍 《中医杂志》2005,46(2):150-151
烟雾病,又称脑底动脉闭塞症.临床以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或颅底异常血管网破裂出血为特征.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大脑前、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以及颅底出现异常增生毛细血管网,颇似飘散在空气中一股袅袅上升的雪茄烟雾状.  相似文献   

2.
霍清萍 《中医杂志》2005,46(2):150-151
烟雾病,又称脑底动脉闭塞症。临床以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或颅底异常血管网破裂出血为特征。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大脑前、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以及颅底出现异常增生毛细血管网,颇似飘散在空气中一股袅袅上升的雪茄烟雾状。烟雾病临床少见,由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不甚明了,致使临床治疗十分棘手。近年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的临床特点和全脑血管造影的情况。方法经过对21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病例的MRI分析,其中11例经头MRI证实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患者对比其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和TCD中基底动脉远端平均血流速度(BA)结果,了解脑循环障碍的情况。结果单椎病变2例,其中闭塞1例,双椎病变7例,双椎动脉狭窄4例,一侧狭窄伴对侧闭塞2例,基底动脉狭窄2例。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患者均有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或不同程度的狭窄。行全脑血管造影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以脑血管造影发现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伴脑底异常血管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该病于1955年由日本学者最早报告,因在脑血管造影中,脑底的异常血管形状酷似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日语发音为Moyamoya)而命名为“烟雾病”。由于本病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了,且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病毒性脑炎、脑动静脉畸形等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易导致误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5.
正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是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远端、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形成细小密集吻合血管网的特征性异常脑血管疾病,脑血管造影显示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酷似吸烟吐出的烟雾,故又称烟雾病~([1])。临床表现为反复晕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反复发作,死亡率为4.8%~9.8%~([2])。临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及旁路手术治疗为主,进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6.
文颖娟 《新中医》2011,(2):177-178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以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ICA)远端、大脑中动脉(MCA)$D大脑前动脉(ACA)近端狭窄或闭塞,且颅底伴有异常新生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其实质是脑底部动脉主干闭塞伴代偿性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7.
烟雾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远端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烟雾状细小血管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缺血、脑出血、癫痫。日本烟雾病年发病率为0.07%,我国尚未有统计报告。烟雾病发病年龄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4岁左右,以缺血性发作为主;第2个高峰在34岁左右,以脑出血起病为主。本院收治1例烟雾病患儿,分别于2002年6月5日及2005年7月6日行2次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是颈内动脉虹吸部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进行性狭窄或闭塞,颅底软脑膜动脉、穿通动脉形成烟雾状细小密集吻合血管网为特征的异常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病"或"脑底动脉闭塞症",临床以脑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或颅底异常血管网破裂出血为特征。自1955年日本报告首例烟雾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甚明了,治疗方法迄今多以外科手术为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徐承秋主任医师从医近六十载,尝试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临床疗效颇佳,现举一案例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结合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5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超选择接触性溶栓,尿激酶(UK)用微量泵以1×104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60×104U~100×104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导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颈动脉系统血管闭塞4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例。脑血管造影未发现明显的血管闭塞6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3.64%;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63.63%;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再通率为55.56%;大脑前动脉闭塞(前交通动脉未开放)的1例再通;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例全部部分再通。动脉溶栓后颈内动脉残余明显狭窄3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33例(64.71%)。结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结合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oyamoya disease,MMD)又称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2]。MMD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炎症和免疫反应、感染等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内膜细胞增生、增厚,  相似文献   

11.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是一种以自发性和进展的颈内动脉末端和临近的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为特征的罕见的颅内动脉病,在颅内可形成异常的血管网,称为“烟雾状血管”,它是由豆状核、纹状体的穿支动脉增殖而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桂萍 《中医药研究》2013,(11):1407-1408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对头晕或眩晕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水平改变.方法 运用TCD对98例患有头晕或眩晕患者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8例患者TCD示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向正常为43例(与正常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流速异常,其中血流增快21例,减慢 31例.1例未测得多普勒血流信号,1例基底动脉多普勒血流方向逆转,1例表现双向血流.脑血管造影55例无病变,20例后循环病变(基底动脉、椎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23例前循环病变(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应用TCD监测基底动脉流速成为观察后循环的有效方法,也可作为后交通侧支循环代偿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筛查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5例头颅16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11例行CTA检查后进行MRI及MRA检查,8例行DSA及手术治疗。结果:CTA显示25例患者中8例为动脉瘤,5例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4例为动脉瘤术后复查,3例动脉狭窄、闭塞治疗后复查,3例阴性,8例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为脑血管疾病筛查、病因诊断、治疗效果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Moyamoya病(MD)是一种慢性阻塞性和病因未明的脑血管疾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在脑动脉造影中呈烟雾状改变,又名烟雾病。我院自1990年以来收治了76例MD病人,均由DSA、MRA确诊。笔者就其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病例中剃除了单侧Moyamoya表现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MD。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1990年~1996年收治并经DSA、MRA确诊的76例MD病人,其中男性49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约为1.8:1。年龄5~62岁,平均年龄28.79岁。76例病人分成青少年组和成年组,19岁以下青少年组24例,20…  相似文献   

15.
<正>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慢性狭窄、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原因。中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由于侧支循环代偿或脑血管自身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7.
李卫华 《中医药研究》2014,(9):1100-110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比CT动脉血管成像对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于发病24h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和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用于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状况,以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颈内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99.2%、97.8%。椎-基底动脉的检查结果中,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6%、99.4%、96.0%。经颅多普勒检查相对于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相符率显示双侧大脑中动脉96.0%、大脑前动脉94.1%、颈内动脉虹吸部100.0%、颈内动脉终末端94.4%、大脑后动脉81.8%、双侧椎动脉86.4%、基底动脉84.6%。结论颈内动脉检查时,可首选经颅多普勒检查。椎-基底动脉检查时,可首选CT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可显著提高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共检测121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血管壁软斑块合并纤维斑块26例,软斑块、纤维斑块合并钙化斑块71例,单纯钙化斑块91例。其中管腔轻度狭窄263处,中度狭窄193处,重度狭窄89处,血管闭塞11条,血管发育异常13条,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4处。9例支架植入术后,其中4例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支架,3例椎动脉支架,2例基底动脉支架;6例颈内动脉剥脱术后。结论:头颈部CTA无创、快速、三维图像、可任意旋转、可清晰地显示颈部血管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对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动脉闭塞的术中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31例急性脑动脉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患者进行回顾.结果: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均成功再通,颈内动脉的再通率为67%.12例患者因为再通后仍存在管腔狭窄而放置了支架.术后颅内出血4例(12.9%),死亡8例(25.8%),在死亡的患者中,5例责任动脉在颈内动脉,3例在基底动脉.从发病到获得再通时间超过8h者8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颈内动脉闭塞患者.90d随访患者中出院MRS评分预后良好(modified Rankin Scale score〈2)的有15例(48.4%).结论:快速有效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41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影像学分为以下几型: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皮质型分水岭梗死、后循环分水岭梗死、混合型分水岭梗死。分析各型分水岭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41例CWI,其中8例为皮质型分水岭梗死,25例为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6例为混合型分水岭梗死,2例后循环分水岭梗死。结论:CWI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明显狭窄者达85.4%。皮质下型CWI脑血管狭窄所占比例高于皮质型CWI。皮质前型分水岭梗死以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多见,而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和皮质后型分水岭脑梗死以MCA狭窄为主。皮质后型分水岭梗死可合并后循环血管狭窄。混合型分水岭梗死既有颈内动脉狭窄,同时存在颅内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后循环分水岭梗死均有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