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马多用于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对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组乳癌根治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4)为静脉自控镇痛组,对照组(n=22)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别于术前30min(基础值T0)、术后2h(T1)、24h(12)、48h(仍)、72h(T4)五个时间点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CD3+、CDl9)及NK细胞(CD3-CDl6+CD56+)。结果与基础值佝相比较,T1、T2、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均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T4对照组各检测值升高到麻醉前水平,观察组相对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他和T3时观察组CD3、CD4+CD3+、CD8+CD3+、CDl9和CD3-CDl6+CD5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马多PCIA与PCEA用于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对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PCEA镇痛能保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NK细胞的变化,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Ⅰ组(吸入维持麻醉)和Ⅱ组(静脉维持麻醉),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7天分别采上肢静脉血2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值。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CD3~+、CD4~+、CD4~+/CD8~+值与麻醉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术后1天Ⅱ组已恢复,但Ⅰ组仍然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Ⅰ组手术结束时CD3~+值,术后7天CD4~+/CD8~+明显降低(P<0.05)。Ⅰ组NK细胞值呈下降趋势,术后3天、7天NK细胞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并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NK细胞手术结束时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对T淋巴细胞轻微抑制,对NK细胞活性有保护作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对NK细胞产生较持久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吗啡和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卵巢癌患者4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术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I组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II组为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分别于麻醉前、手术2h、术后24、48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结果2组cD4+、CD4+/CD8+、NK细胞在手术2h降低(P〈0.05),CD3+在术后24h降低(P〈0.05),术后48hII组上述指标仍较低,而I组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2h2组上述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CD8+术后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吗啡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吗啡和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卵巢癌患者4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术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Ⅱ组为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分别于麻醉前、手术2h、术后24、48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结果 2组CD4+、CD4+/CD8+、NK细胞在手术2h降低(P<0.05),CD3+在术后24h降低(P<0.05),术后48hⅡ组上述指标仍较低,而Ⅰ组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2h2组上述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CD8+术后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吗啡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的一般生理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 O_2)在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D3、CD4、CD8在T1、T2时点较T0时点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 G、Ig A、Ig M在T0、T1、T2、T3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CRO-1、IP-10水平T1、T2时比T0时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7.50%)小于对照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但不会造成患者的肿瘤转移,临床上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 d和6 d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 两组麻醉后2 h IL-6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 d 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身麻醉明显.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单纯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25例,采用帕瑞考昔超前镇痛复合PCEA.于麻醉前、术中2h、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2h及术后24、48 h 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A组:CD4+:0.252±0.035、0.227±0.025、0.248±0.028比0.310±0.032,CD4+/CD8+:1.2±0.1、1.0±0.1、1.1±0.2比1.5±0.2;B组:CD4+:0.265土0.033、0.263士0.028、0.264士0.031比0.312±0.035,CD4+/CD8+:1.3±0.2、1.2±0.1、1.2±0.1比1.4±0.1)(P<0.05);与A组比较,B组CD4+、CD4+/CD8+在术后24、48 h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后24、48 h 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0.112±0.019、0.113±0.016比0.126±0.019,0.117±0.016、0.120±0.018比0.127±0.021) (P<0.05),B组NK细胞水平在术后24、48 h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考昔复合吗啡PCEA可以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数量的下降幅度,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6d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 IL-6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d 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身麻醉明显。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进行手术。观察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后1 d、麻醉后3 d TNF-α、CRP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TNF-α及CRP均比麻醉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的TNF-α及CRP均比麻醉前高,其中丙泊酚静脉麻醉组的TNF-α低于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后1 d的CD3+、CD4+、CD4+/CD8+均比麻醉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 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较七氟醚吸入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弱,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老年患者应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后,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差异,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6月到2013年6月这一段时间内,我们医院接受到的老年患者8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完全随机对照分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为41名,对照组患者为41名。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时应用的是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而对早卒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时应用的是吸入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时或之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均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h、3h、6h的MMSE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4h进行MMSE评分,发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术后24h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基本相同。结论:麻醉会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影响的程度不同。但通过研究发现,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要比应用吸入麻醉进行麻醉的患者恢复的好,因此,值得将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T淋巴细胞、应激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5月医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照组52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术后伤口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T淋巴细胞及免疫应激指标变化。结果术后7d内,观察组患者感染率3.77%低于对照组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T淋巴细胞指标及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血糖值与麻醉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醇、肾上腺素术后72h高于麻醉前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毕CD3+、CD4+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 CD8+、CD4+/CD8+比值均低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均高于麻醉前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给予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影响,且对T淋巴细胞干扰较小、对抗应激状态明显,有可能起到降低术后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HIV感染者剖宫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HIV感染者足月妊娠产妇30例为观察组(A组),3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B组),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3、7天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D3+、CD4+、CD8+以及NK细胞数量并统计处理。结果:两组产妇在麻醉前后各时点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各个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HIV感染产妇细胞免疫功能有短暂的轻度抑制作用,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晶 《现代保健》2012,(4):22-23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B淋巴细胞(CDl9+)及NK细胞(CD3-/CDl6+56+)的表达率。结果所有患者化疗后CD3+、CD4+、CD4+/CD8+表达高于化疗前,NK细胞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淋巴细胞(CDl9+)化疗前后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有效的化疗能够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CD19^+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的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降低(P〈0.05)。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围手术期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肿瘤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腹腔镜子宫次切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出院前2 h(T4)时点的细胞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生长相关抑癌基因-1(GRO-1)、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的变化差异。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 O2)在T0、T1、T2、T3、T4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各时点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CD8+在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点两组的CD4+、CD3+、CD8+较T0时点均显著地降低(P<0.05),A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在T3、T4时点基本恢复至T0时点水平。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Ig G、Ig A、Ig M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L-6、TNF-α在T0、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点较T0时点均显著升高,A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GRO-1、IP-10指标在T0、T1、T2、T3、T4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T1、T2时点与T0时点比较显著降低,A组降低较B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稍弱;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肿瘤转移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lf缶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3^+,CD3^3+CD8^+),B淋巴细胞(CDl9^+),NK细胞(CD3-CDl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O.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铅中毒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铅中毒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改变及体内铅含量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127例铅中毒儿童和43名正常儿童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14^+活性,分析铅中毒不同程度时各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铅中毒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组;随着铅中毒程度的加重,CD3^+、CD4^+细胞的百分比随之下降。【结论】铅中毒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活性及NK细胞(CD14^+)的活性降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与体内铅含量水平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老年患者从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抽选,按入院编号顺序分成不同麻醉组:44例对照组给予吸入麻醉,44例研究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统计术后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苏醒时间为(16.10±5.65)min,拔除导管时间为(11.65±4.40)min;对照组的苏醒时间为(30.96±11.42)min,拔除导管时间为(18.49±7.36)min,两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给予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增强认知功能,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24)。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15d抽取外周血测定NK细胞活性、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CD4+/CD8+、免疫球蛋白。结果人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干预组术后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明显上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胃癌患者免疫力,减轻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栓对胃肠道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2例胃癌和结肠癌病人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病人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24 h给予肠外营养支持7d.吲哚美辛组术后每24 h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CD3+、CD4+和CD4+/CD8+比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NK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术后第8天两组病人CD3+、CD4+、CD4+/CD8+比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和NK细胞活性均有所改善.两组间比较,吲哚美辛栓组术后免疫功能改善更为明显,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吲哚美辛栓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