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3 850例于2014-01-2014-12就诊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1.00%,各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MP,16.92%)、乙型流感病毒(IFNB,6.01%)、腺病毒(ADV,4.4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55%)、副流感病毒(PIV,1.29%)、肺炎军团菌血清I型(CP,0.45%)、甲型流感病毒(IFNA,0.25%)、肺炎衣原体(CP,0.07%)、Q热立克次体(RB,0.04%)。其中2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0.12%,MP和IFNB混合感染率为29.98%。MP在2014年全年都维持较高的流行水平,并在6月和9月出现2次流行高峰;IFNB在冬春出现2个发病高峰期,其中以1月份发病率最高;ADV在春季出现了流行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以3月份发病率最高。结论:2014年武汉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MP、IFNB和ADV为主,并且混合感染情况严重,了解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宿州地区住院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临床治疗及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儿科住院患者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流感病毒A、B型(IFVA、IFVB)等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 3 965例患儿中检出592例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4.93%。各种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RSV阳性率最高占57.94%,其次是IFVA 15.03%、PIV3 13.34%。本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检出率最高27.73%,其次是秋季13.91%。结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体,以冬季检出率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毒性病原,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住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4种呼吸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与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收集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NF(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PIV(包括PIV1型、PIV2型、PIV3型)常见4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的结果,检测方法为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总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采用临床诊断标准,判断是否为MP感染。结果 共纳入26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1)呼吸道病毒抗原阳性率为30.31%,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RSV,其次分别为PIV、ADV、INF,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不同,RSV阳性率在婴儿组最高;PIV阳性主要集中在小于6岁低龄儿童;ADV阳性主要在1~6岁儿童。观察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1整年期间,夏秋季节RSV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冬季节,PIV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一整年未检出IFN,ADV检出率也低。(2)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MP)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182例学龄前期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患儿的特征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来医院就诊的182例学龄前期急性呼吸道ADV感染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地区、季节、家庭收入、临床表现、感染途径、混合感染情况和ADV基因型别。结果男性(51.65%)占比与女性(48.35%)占比基本一致;"3岁≤年龄<4岁"年龄段占比最高(47.25%);市区占比高于县区,黔江区占比77.47%;季节分布中以春季(40.66%)和冬季(37.36%)高发;低收入家庭(<3000元)占比最高(67.03%);临床表现分布中发热占比最高(98.90%),其次为咳嗽(56.04%);感染途径以空气传播(61.54%)为主;与鼻病毒混合感染者占比最高(13.19%);ADV检出率B组(66.49%)最高,其中HAdV-3占比最高(54.40%)。结论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急性呼吸道ADV感染多发于市区、"3岁≤年龄<4岁"年龄段、低收入家庭儿童,春季高发,临床表现中主要为发热、咳嗽,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以HAdV-3感染为主,部分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1 033例,抽取所有患儿痰标本、鼻咽吸取物,测定样本HBOV阳性检出情况。统计不同年龄患儿、不同季节HBOV阳性检出情况,不同年龄HBOV患儿临床表现。结果共检出HBOV阳性81例(7.84%),不同年龄患儿HBOV阳性检出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1~6个月年龄范围最高(9.34%);春、夏、秋、冬HBOV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春季HBOV阳性检出率高于夏、秋、冬季;本组HBOV患儿发热率为81.48%、喘息率为77.78%、咳嗽率为79.01%。结论武汉地区儿童呼吸道HBOV感染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及发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开封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病原学数据,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1275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患儿血清中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早期特异性抗体Ig M: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对病例阳性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季节、等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 12755例患儿标本中有3636例阳性,阳性率为28.51%。6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MP 15.03%、ADV 11.13%、IV 7.76%、RSV 3.03%、CP 1.24%、PIV 0.4%;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春、夏季节相对较高;4-6岁组阳性率最高,1岁组感染率最低。结论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以MP及ADV为主,其次是IV,其感染有季节、性别、年龄差异性;病毒混合感染中以MP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14年2月-2015年2月泰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患儿)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的构成,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有发热并伴随呼吸道症状入住呼吸内科、儿科住院患者(患儿)的鼻咽拭子,成人样本266例,儿童样本83例,共计349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荧光定量 RT-PCR 等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人博卡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及其亚型。结果在检测的349例中阳性样本为102例(成人76例,儿童26例),阳性率为29.2%,阳性率较高依次为流感病毒 A 型、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B 和人偏肺病毒;其中成人阳性率为28.5%,以流感病毒 A 型最为常见,儿童阳性率为31.3%,以腺病毒最为常见;与哮喘有关的病毒中以鼻病毒最为多见。结论2014年2月-2015年2月泰州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以流感病毒 A 型为主,鼻病毒可能与哮喘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体检出情况,分析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590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541例在急性期采血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PIV)、埃可病毒(ECHOV)、柯萨奇病毒(Cox V)、腺病毒(ADV)、EB病毒(EBV)及肺炎支原体(MP) Ig M抗体。475例患儿进行痰/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各病毒Ig M抗体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RSV(23. 84%)、ADV(18. 30%)、ECHOV(17. 74%)、Cox V(11. 46%)、EBV(9. 98%)、PIV(3. 33%),MP阳性检出率为12. 94%。痰/咽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9. 79%,其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居前三位。结论兰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主要为RSV、ADV、MP以及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年龄越小细菌感染概率越大,而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病毒感染更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潮汕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腺病毒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因呼吸道感染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患儿的咽拭子标本2 668份,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咽拭子标本行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WU多瘤病毒、人博卡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3型、人类偏肺病毒共10种(型)病毒检测,并对腺病毒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2 668份咽拭子标本中,病毒阳性1 388份(52.02%),其中腺病毒95例(3.53%);腺病毒感染呈全年散发,年龄主要集中发生在6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气促,其中混合感染组中,随着合并感染病毒数增加,咳嗽、喘息症状越明显,95例中仅4例(4.21%)患儿符合重症肺炎诊断.结论 腺病毒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腺病毒在潮汕地区没有发生规模以上的流行和暴发;腺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普遍存在;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特征,但随着合并感染病毒种类数目的增加,咳嗽、喘息、气促发生率更高;近4年来潮汕地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普遍较轻,重症肺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副流感病毒3型(HPIV3)感染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2298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人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采用实时PCR检测人博卡病毒DNA,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及鼻病毒RNA。分析人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进行比较。结果 2298例痰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者983例(42.78%),HPIV3阳性98例(4.26%),次于RSV阳性233例(10.14%);HPIV3常年均可感染,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夏季发病率高达45.92%;发病年龄均为6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检出率高,占62.30%;98例阳性标本中,HPIV3单独感染61例,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0.3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3.11%),以咳嗽(96.72%)、喘息(44.26%)、发热(47.54%)为主要临床症状;与RSV比较,HPIV3住院患儿喘息发生率低,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IV3是苏州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季节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以及腺病毒(ADV)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连续4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吸取物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以及季节和年龄分布特点.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年龄分布比较作非参数检验.结果 4年期间共收集11214例患儿标本,其中98.7%取自急性下呼吸道感染,7种病毒总的阳性检出率为24.2%,其中RSV阳性率为17.7%,PIV-3为2.8%,ADV为2.2%,IV-A为0.7%,PIV-1为0.5%,PIV-2为0.3%,IV-B为0.1%,混合感染为0.2%.RSV通常在冬、春季流行,夏季很少检出,每2年RSV流行季节提前至秋季开始,持续流行较长时间.PIV-3、ADV和IV全年散发,某些月份时有流行.无固定的流行规律.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位数RSV为4个月、PIV-3为8个月、PIV-1为9.5个月、PIV-2为10.5个月、ADV为12个月、IV为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319,P<0.01).RSV感染率随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PIV-3在婴幼儿人群中感染率较高,ADV在1岁及以上儿童中感染率较高.结论 RSV是上海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要幼儿易感,春、秋和冬季都有流行,PIV-3是第2位常见病原.感染儿童以婴幼儿常见,ADV是第3位常见病原,感染儿童年龄较大,IV检出率低,未出现ADV和IV在上海地区儿童中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反复喘息发作与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25例5岁以下反复喘息儿童按年龄分三组:A组30天-1岁,B组1-3岁,C组3-5岁。收集急性喘息发作期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AV)、乙型流感病毒(IBV)、副流感病毒(PIVs)、嗜肺军团菌Ⅰ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结果呼吸道病原体Ig M检测阳性者233例(阳性率44.38%);MP检测阳性率最高,达24.38%;其次是ADV和RSV,阳性率分别为10.10%和9.90%。不同年龄组喘息儿童病原体检测种类亦不相同。A组以RSV检测阳性率最高,达18.10%,显著高于其他组患儿(P0.01);B组和C组患儿以MP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1.15%和25.22%,高于A组(P0.05)。结论儿童喘息反复发作主要与呼吸道感染有关,MP、ADV和RSV是本地区引起5岁以下儿童喘息发作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马燕  于翠香 《山东医药》2012,52(15):75-76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分布情况,掌握本地区儿童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流行趋势,为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7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常见的7中呼吸道病毒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273例患儿中86例病毒阳性。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4.4%、61.1%、17.8%和8.4%。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岁以下的婴儿病毒感染率最高,为37.6%。7岁以内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率>50%。结论 RSV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毒,应重点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病毒阳性率在60%以上,治疗中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乌鲁木齐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04年部分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lgM)检测.结果 共检测患儿1120例,阳性471例,阳性率为42.1%;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地区以12月、3月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组发病率有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1~7岁)发病最多,占到总人数的63.3%,性别间有差异.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体流行情况。方法取11299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分泌物、痰液或肺泡灌洗液,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多重PCR法检测12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11299例样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8742例,阳性率为77.37%,其中,单纯感染6943例(79.42%),混合感染1799例(20.58%)。阳性标本中鼻病毒(HRV)阳性标本最多,2859例,阳性率25.3%;其次为肺炎支原体(MP),2047例,阳性率18.12%。不同性别患儿中,HRV和MP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V是郑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最常见病原体。12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随月份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和肺炎衣原体(Ch)的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无关,其他病原体阳性率与患儿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急性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643例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呼吸道相关病毒HRV、RSV、ADV、IFV (A、B型)、PIV(1~4型)、HMPV、HCoV-NL63,HCoV-HKU1、HBoV.结果 共643例患儿采集了鼻炎抽吸物标本,年龄从11d至12岁,中位年龄为12个月,男402例,女241例;共检出病毒感染阳性标本369份,总检出率57.4% (369/643),2012年RSV检出率最高,2013年ADV检出率最高,新发现病毒中HBoV检出率最高,未检测到冠状病毒NL-63.6个月到1岁年龄段病毒的检出率最高,随年龄增长,病毒的检出率逐渐下降,病毒检出贯穿全年,诊断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结论 病毒是引起上海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以RSV和ADV为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5岁以下住院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流感病毒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儿科5岁以下住院患儿511例,取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检测并分析流感病毒的总检出率、病毒的不同型别以及不同年龄组患儿的检出情况等。结果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率为13.89%;均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3岁~和4岁~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流感病毒检出时间主要集中于冬春季。结论流感病毒流行分布因年龄、季节的不同而不同。应加强学龄前尤其是3~5岁儿童在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河南南阳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南阳市中心医院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等病史,分析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采集患儿鼻咽抽吸物,进行标本处理、核酸提取、逆转录,采用巢式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博卡病毒、偏肺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流感病毒、人鼻病毒、人肠道病毒,采用单轮PCR方法检测人腺病毒、人冠状病毒。结果1156例标本中,542例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6.89%,32.79%为单一感染,14.10%为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单一病毒感染患儿中,27.44%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比最高。混合感染中,23.31%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占比最高。对比每种病毒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副流感病毒在混合感染中的检出率高于单一感染,人腺病毒、人鼻病毒、人博卡病毒、人肠道病毒、偏肺病毒、人冠状病毒在单一感染中的检出率高于混合感染。1156例患儿中,肺炎565例,上呼吸道感染295例,哮喘158例,急性支气管炎7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毛细支气管炎31例。其中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6.55%(376/565),不同疾病分组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132,P<0.05)。163例混合感染中,春季71例,夏季17例,秋季28例,冬季47例。新生儿组79例,婴儿组43例,幼儿组28例,儿童组1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单一感染患儿中,52.88%患儿为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阳性,47.12%患儿为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阳性,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阳性组主要以男性为主,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不同疾病分组病毒检出率不同,混合感染多发生于春季与新生儿组,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感染男性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9年1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 66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临床上常见的8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人类冠状病毒、人类偏肺病毒、鼻病毒)。结果 共检测患儿标本2 665份,其中阳性标本1 566份,总阳性率为58.8%。四个季节中8种呼吸道病毒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并以春季最高,夏冬季次之,秋季最低。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以0~1岁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64.5%。男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高于女童,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于门诊患儿。混合感染标本260份,占阳性标本数的16.6%,主要集中于0~3岁儿童患者标本中,并因季节而异,秋冬季节较少,而春夏季节较为普遍。咳嗽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咳痰和流涕次之,临床症状在8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中存在差异。结论 本调查分析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防控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梧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定性检测九种呼吸道感染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Ig M抗体,分别是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结果呼吸道病原体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0.97%,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其次B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分别是15.80%、2.43%、1.97%。一年中,秋季血清阳性率最高(50.00%),其次冬季(20.13%),与春季、夏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中,青年血清阳性率最高,老年组血清阳性率最低。18例B型流感病毒血清阳性中,合并支原体血清阳性9例(9/18=50.00%),12例副流感病毒中,合并支原体7例(7/12=58.33%)。结论 :梧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吸道病毒和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较高,并以肺炎支原体最高,其次B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且青年组较老年组发病率高;以秋、冬季节高发;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血清阳性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