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RP-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芍药苷和乌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阳  屠万倩 《中成药》2012,34(2):277-282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中芍药苷、丹皮酚和乌苏酸的方法.方法 测定芍药苷和丹皮酚用Thermo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最大吸收波长下检测(芍药苷在230 nm,丹皮酚在274 nm);测定乌苏酸用SunFire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6.5)(70∶15∶1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芍药苷在0.194~2.425μg,丹皮酚在0.159~1.985 μg,乌苏酸在0.376~3.760 μg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9、0.9990,平均回收率为芍药苷99.73%(RSD为2.29%),丹皮酚101.15%(RSD为1.44%),乌苏酸96.72%(RSD为1.8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赵慧辉  刘养清  侯娜  李敏  赵平 《中成药》2006,28(10):1497-1499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关木通的解毒问题。方法:关木通与六味地黄丸共煎后用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吸收值,观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六味地黄丸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乌苏酸提取方法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中国药典85版收裁有关于测定六味地黄丸中乌苏酸含量的项目。但由于标准品极缺,许多地区无法进行质量检验方面的工作。笔者从文献查知车前草中含有相当量的乌苏酸,且该草药物美价廉,来源广泛。所以,本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喜军  张宁  孙晖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1004-1005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补肾阴”的经典代表名方,由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现广泛应用于临床。2 0 0 0年版药典中明确规定,六味地黄丸仅以丹皮酚和熊果酸的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指标,虽然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尚不能全面控制六味地黄丸的内在质量。为此,作者采用RP HPLC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指纹图谱,确定各共有峰的归属,以便实现从多药物、多成分的系统化角度控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1 实验仪器及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6 0....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2种原型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了六味地黄丸体外指纹图谱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品对照法确认六味地黄丸的原型血中移行成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认丹皮酚和马钱素为六味地黄丸原型血中移行成分,测定丹皮酚含量为0.93±0.01 mg/g,马钱素含量为0.37±0.01 mg/g.结论该方法以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的含量为指标,为更好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六昧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六味地黄丸的2种原型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了六味地黄丸体外指纹图谱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品对照法确认六味地黄丸的原型血中移行成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认丹皮酚和马钱素为六味地黄丸原型血中移行成分,测定丹皮酚含量为0.93±0.01 mg/g,马钱素含量为0.37±0.01 mg/g.结论该方法以六味地黄丸入血成分的含量为指标,为更好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对控制六味地黄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水-醋酸铵(68:12:20:0.5)为流动相。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101.58%,RSD为2.62%。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六味地黄丸药材中Zn,Cu,Fe,Co,Mn,Cr的含量,对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关系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间的关系。结果:因子分析揭示了六味地黄丸的两个组成结构-"三补"与"三泻",指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的功效与Fe,Cr,Co,Mn的作用相关;茯苓、牡丹皮、泽泻的功效与Zn,Cu的作用相关,将组成该方剂的六味药材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分组,其结果与中医理论分组基本一致。结论:中医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化裁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六味地黄丸在中医临床肾脏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现将其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工艺的浓缩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运典  朱新成 《中成药》1991,13(5):10-10
应用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对浓缩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采用水煎、70%醇渗漉、70%醇回流、打粉4种生产工艺的产品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为酸甘化阴的代表方剂,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除传统的蜜丸外还有水丸、片剂、浓缩丸、口服液、胶囊以及膏剂.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心烦失眠、耳鸣口干、手足心热、神疲倦怠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居静  王旭 《江苏中医药》2017,49(10):54-55
正六味地黄丸方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地黄丸"条,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化裁而成,方中药物六味: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从宋迄今,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种早已超越了原有的儿科范围,如今该方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3.
HPLC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中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六味地黄丸(浓缩)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十一册(1993年),标准中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中主药山茱萸有效成分熊果酸进行定量,但操作繁琐,重现性差,我们采用HPLC-ELSD对制剂中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1实验方法与结果1.1仪器与试剂:美国ALLTECH-426型输液泵,ELSD500型检测器;数据工作站(天津先明科技开发公司);甲醇为色谱纯;熊果酸对照品(含量为99.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批号为980505,980508,98…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市售六味地黄丸显微特征异常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通过比对试验对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结论:通过该方法进行比对研究,可判别出某厂家未按处方规定投入酒萸肉,而投入大量非药用部位山茱萸核。  相似文献   

15.
李慧平  年莉 《河南中医》2013,33(4):594-595
六味地黄丸以“地黄”作为方名,同时熟地黄在方中用量最重,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熟地黄为方中君药.但是对于臣药、佐药、使药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茯苓、牡丹皮为佐药,泽泻为使药;山药、山茱萸为佐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为使药.本文还探讨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配伍关系: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与牡丹皮;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知柏地黄丸中的山茱萸、牡丹皮、黄柏、知母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知柏地黄丸中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马钱苷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符合规定.结论 方法 简便快速、结果 准确,可有效控制知柏地黄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朝钱乙的《小儿药症直诀》,是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枝、附子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是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现在六味地黄丸在肾脏病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现行药典仅对其中几个指标成分进行了含量控制,很难真实客观地反映其内在质量的优劣,显然这种方法作为企业内控的方法略显单薄。现对近年来六味地黄丸质量控制中出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新探王瑞红,孔东辽宁省中药研究所(沈阳110161)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通常采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4hr,再用薄层扫描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时间较长。本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的方法进行提取。仅用1.5hr,结果与上述方法一致,现...  相似文献   

20.
<正> 中药通报1983年2期中刊登了《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量研究报告》一文,对中成药的显微定量有参考意义。但文中丹皮的定量是以“簇晶”为计数的特征物。按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中有山茱萸也含簇晶。据文献报道,山茱萸的“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果皮细胞中,近果柄处较多,直径约8~32微米,有时一个细胞中含有两个或数个簇晶”。而报告中说“山茱萸的果皮细胞中簇晶少见,果柄中较多。但我们检查药厂投料的山茱萸,带果柄的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