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的增多,膝关节一过性脱位、股骨髁部及髁上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有明显增多趋势,随之并发的闭合性腘动脉损伤也逐渐增多.对于闭合性腘动脉损伤,临床上容易忽视而延误诊断,往往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截肢.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9例延误诊治的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治26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1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血管损伤部位,8例DSA检查明确损伤部位,5例直接手术探查。11例行断端吻合,14例大隐静脉移植,25例均行预防性小腿切开减张。术后应用激素、甘露醇等治疗。结果 22例15h内手术者均成功保肢,并且功能良好,3例24~36h内手术者2例保肢成功,1例截肢,72h明确诊断者肢体坏死直接行截肢手术。结论闭合性腘动脉损伤只要肢体不出现坏死,一旦确诊均应尽早修复血管以求保肢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闭合性腘动脉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1-01—2013-10诊治的60例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和(或)膝关节脱位患者,以心电监护仪的末梢血氧饱和度探头动态监测双下肢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来早期筛查闭合性腘动脉伤。观测记录双下肢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值,以血氧饱和度值90%或双下肢血氧饱和度值相差≥10%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结果 60例中双下肢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阳性12例,阴性48例。最后明确9例闭合性腘动脉伤,51例无闭合性腘动脉伤。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发现腘动脉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4%,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95.2%。血管损伤组足趾血氧饱和度值:伤肢(23.5±14.4)%,健肢(95.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61,P0.001)。无血管伤组足趾血氧饱和度值:伤肢(91.6±7.3)%,健肢(92.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2,P=0.328)。结论足趾末梢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诊断闭合性腘动脉伤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准确度,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作为闭合性腘动脉伤患者早期筛查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单边外固定架固定骨折,二期更换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2009年6月,共收治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5例,通过临床检查、血管Doppler检查,及早明确诊断,手术探查明确腘动脉损伤后一期采用单边外同定支架跨膝关节固定骨折,及时修复损伤的动脉,预防性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抗凝、解痉、抗感染治疗,二期更换外固定支架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随访其疗效.[结果]5例患者均采用该方法,从开始手术至血管再通58~100min,平均70.6 min,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6个月).所有患者受伤肢体均存活,无肌肉软组织坏死,手术切口及减张切口无感染发生,骨折骨性愈合,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76~88分,平均83.6分.[结论]一期单边外固定架跨膝关节固定同时吻合胭动脉,二期更换内同定,早期功能锻炼是临床治疗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闭合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4~62岁,平均38.3岁。平均复位时间伤后1 h,通血时间4 h。动脉修复方法:端端吻合10例,大隐静脉移植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年,平均2年。肢体全部存活。3例有轻度跛行,但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对照健侧,仔细临床检查是诊断血管损伤的主要方法。及时手术恢复循环是保肢的关键。急诊手术以保肢为重点,延期行关节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随着目前高能量创伤的增多,其发病率也有升高的趋势,腘动脉损伤是膝关节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在某种情况下,膝关节脱位后可以发生自动复位,就诊时并无明显的膝关节脱位体征和X线表现,临床上容易忽略而延误诊断,一旦再合并腘动脉损伤,往往就会造成肢体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收治4例,经积极手术行血管探查和修补,疗效较满意。临床资料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0~45岁,平均28·6岁,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3例为闭合性损伤,1例开放性损伤。伤后至手术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合介入治疗腘动脉损伤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自2004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腘动脉损伤患者23例。经临床检查和介入血管造影全部病例均获得明确诊断,及时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通过介入导管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结果]修复血管均通畅,肢体存活21例,截肢2例。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2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障碍3例,其余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合介入能早期明确腘动脉损伤情况,动态观察吻合血管的通畅性,有效地降低了吻合血管痉挛和再栓塞的几率,对治疗腘动脉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腘动脉损伤多见于青壮年,有文献报道截肢率高达30%~50%,甚至50%以上,为下肢损伤致残甚至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1995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14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腘动脉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1例因动脉痉挛,经解痉处理后恢复血运;10例行血管修复术,其中直接吻合3例,血管移植7例。其中筋膜室切开减压6例,合并腘静脉损伤5例,均修复。结果本组11例患者无1例死亡,2例截肢,肢体成活率81.8%。结论对创伤引起的胭动脉损伤,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多普勒和氧饱和度等检查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显微外科修复,必要时行小腿筋膜切开术。  相似文献   

10.
超时限腘动脉损伤保肢的后遗症状及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超时限膪动脉损伤的功能重建方法 .方法 47例超时限闭合性胭动脉损伤患者,损伤至血管再通时间13-173 h,平均33.4 h,一期修复腘动脉,对其远期后遗症状及功能重建的方法 和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获随访14个月~5年,平均3年7个月.疗效优:25例,占53.2%;良:17例,占36.2%;优良率89.4%;差:5例,占10.6%.结论 二期功能重建可以更好地恢复腘动脉损伤后的足踝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5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4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2~6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4例,砸伤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8例,颅脑、胸腹损伤6例。其中胫骨近端损伤7例,胫骨干损伤17例,胫骨远端损伤10例,合并腓骨骨折28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例。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刚  郑松  范国民  张玉山 《中国骨伤》2008,21(10):787-788
踝关节是个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还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作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踝关节稳定性重建非常重要,但临床上仍发现部分患者虽然影像学资料显示复位固定满意,但并发后期关节炎,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部分患者骨折部皮肤条件差,切开手术感染概率高,为此,我们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踝部骨折,  相似文献   

13.
2004~2008年,我们对17例慢性髌前滑囊肿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1~50(20±5.0)岁。其中15例有明确膝部外伤史,2例不明病因。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囊肿内积液量为30~100ml。术前行MRI检查15例,B超17例,均提示髌前滑膜囊肿形成,其中合并半月板或关节软骨面损伤6例。15例术前有多次抽液治疗病史。  相似文献   

14.
可吸收缝线加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1月~2008年6月,我科应用记忆合金聚髌器加可吸收缝线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36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兵  董桂芝  孙卫平 《中国骨伤》2009,22(6):465-466
关节镜诊治半月板损伤,具有创口小、视野清晰、精细微创、康复快等特点。随着其技术的改进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成为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主要方法,现将近3年应用关节镜治疗36例半月板损伤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膝关节僵硬4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兆宏  邱晗  柳伟  雷利生 《中国骨伤》2008,21(10):789-790
膝关节僵硬多为膝部骨折、韧带损伤手术及长期制动等各种原因造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一个治疗上的难题。自2003年至2006年采用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膝关节僵硬4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力带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楚君  吕丽涛 《中国骨伤》2008,21(2):138-139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锁关节常见的损伤之一,多为直接暴力造成,由于诊治失误或内固定失败,常转变成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2001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张力带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移位的IdebergⅢ型关节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肩胛骨骨折主要由直接高能量损伤所致,相对少见,占全身骨折的1%,而Ideberg等Ⅲ型关节盂骨折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喙突和部分骨折的关节盂仍是一整体。由于此类骨折常合并肩峰骨折、锁骨骨折或肩锁关节脱位等,治疗不当可导致肩关节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因此要求尽可能解剖复位内固定,恢复关节功能。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存在创伤大,对肩关节滑膜囊、肩袖影响大,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在下肢负重行走功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外踝缺损将影响踝关节完整与稳定,导致踝关节内外翻畸形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对于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尤为重要。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其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日益受到重视,为保持踝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建儿童患者踝关节解剖结构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8年10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小切口开窗术式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3例,获得随访161例,疗效良好。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1例,男96例,女65例,年龄18岁~66岁。突出部位:L3~411例,L4~573例,L5~S160例,L4~5并L5~S117例。合并L4~5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者3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