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胆红素(TBIL)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标本91例,根据患者胆红素检测结果分为实验组(胆红素异常45例)和对照组(胆红素正常46例)两组,分别检测两组各项血常规参数,并检测实验组标本在放置不同时间后血常规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HCT(血细胞比容)、PLT(血小板)和PCT(血小板压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BC(白细胞计数)、MCV(平均红细胞体积)及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放置时间下胆红素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中胆红素异常增高会使血常规的多项参数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未发现胆红素作用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K-4500系日本产的新产品,目前国内使用较少,只需0.1ml静脉血就可同时测定RBC、WBC、HGB、HCT。MCV、MCH、MCHC、PLT、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CR(大血小板比值)、MPV(平均血小板体积)、WBC三分类及三种细胞的粒度分布图18项参数。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拜耳ADVIA2120型)分别测定127例肝移植术前患者、81例肝移植术后(90d)无出血患者、12例肝移植术后有出血患者以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肝移植术前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肝移植术前组比较:(1)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相关指标的检测:(1)可配合临床观察肝移植术后疗效以及判断病情的变化。(2)间接反映肝移植术后PLT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前列地尔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MAP和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MAP组比较,SAP组入院时外周血PLT明显下降(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治疗1周后,MAP组PLT无显著性升高,MPV、PDW升高明显(P〈0.05);SAP组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P〈0.05),MPV、PDW变化不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前列地尔治疗组SAP患者PLT明显上升(P〈0.01),MPV、PDW明显下降(P〈0.01)。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明显不同,可反映不同病情程度。前列地尔治疗后PLT升高,MPV、PDW降低,提示前列地尔对S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57例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细胞分析参数。结果:急性肾炎、慢性肾衰竭两组的MCV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肾炎组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移植术前组M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移植术前三组RDW-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四个测量组的MPV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DW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CV、RDW-CV、MPV等变化对反映肾功能损害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并与4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HIE惠儿进行临床分度。于急性期进行血小板参数测定,并于恢复期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情况。并以1OO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①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PLT)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PLT、MPV、PDW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②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P〈0.05)。结论:动态观察HIE患儿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U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er)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OLYM-PUS45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IG)。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减低(P〈0.05);PCT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PCT测定值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计数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虽然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PLT、MPV和PDW计数,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血小板和高凝状态有关参数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小板和高凝状态等相关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伴贫血者是否加重高凝程度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男性血红蛋白含量(HBG)〈120g/L和女性HBG〈110g/L将胃癌患者分为非贫血组(55例)和伴贫血组(64例),另选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HBG、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使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间MCV、RDW、PLT、FIB和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胃癌伴贫血组MCV显著低于非贫血组和对照组(P〈0.01),RDW、PLT、FIB则显著高于两组(P〈0.01)。胃癌两组的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非贫血胃癌组相比,伴贫血胃癌组具有更高的血小板数和淋巴结转移率(P〈0.05)。结论胃癌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伴贫血者高凝状态和PLT增多更为明显并具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特点及生长抑素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9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SAP组与MAP组相比,PLT、PCT明显下降(P〈0.01),MPV和PDW显著升高(P〈0.05);(2)SAP组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P〈0.01),MPV和PDW明显下降(P〈0.05)。结论SAP与MAP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不同,生长抑素治疗后PLT和PCT明显升高,血小板活性降低,提示生长抑素对SAP患者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塌渍照射法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塌渍照射法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塌渍照射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10、20d的SAAG、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参数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5、10、20d观察组SAAG值和≥11g/L者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5、10、20d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5、10、20d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均低于对照组,血细胞比容(HC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塌渍照射法在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SAAG、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参数方面的效果较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ITP患儿的资料,分别测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治疗组ITP患儿治疗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LT计数明显上升,MPV、PDW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ITP患儿观察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后PLT计数明显上升,PDW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有所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急性ITP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恢复快,预后好,应避免过度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BC,MCV,RDW,PLT,MPV,PDW的检测对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诊断的意义。方法: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标准运用血球计数仪测定相应参数。结果:MCV,PLT,MPV,PDW在脑梗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RBC和PDW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应参数的测定对脑梗塞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LH-75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38例川崎病惠儿(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8例(对照组)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PL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PCT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MPV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患儿恢复早期PLT、PCT、PDW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MPV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1);KD恢复早期PLT、PCT高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KD恢复早期MPV、PDW低于KD急性期,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病情恢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确诊为HIE的50例患儿进行临床分度,观察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变(PDW)的变化,并与5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HIE患儿急性期P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PV及PDW明显升高(P〈0.01),HIE恢复期与对照组PLT、MPV及PDW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结论 临床上动态观察HIE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HIE的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前后血液参数变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机采血小板前后献血小板者血液参数的变化。方法自愿无偿献血小板者188例,在血小板单采前半小时和单采后半小时分别检测献血小板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定量(Hb)、红细胞压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单采后PLT有所降低(P〈0.001),MPV变化不显著(P〉0.05),WBC、RBC、Hb和HCT均较单采前有升高,(P〈0.001),MCV在单采前后无变化(P〉0.05);各变化的参数仍然保持在正常值范围。结论机采血小板对于献血小板者外周血液参数的影响是安全和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常规易测检验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五组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人2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①红细胞参数:RDW: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 :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小板参数:PLT: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分别与对照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MCV/RDW、血小板参数PLT/MPV四种指标与慢性乙肝证型有一定相关性,以瘀血阻络型最甚、湿热中阻型次之,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迈瑞BC-3000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SysmexXT-2000i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其参数MPV、PDW、PCT差异性。方法收集血小板计数正常、增高和减低的患者标本共433例.分别用迈瑞BC-3000和SysmexXT-2000i两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LT及MPV、PDW、PCT。结果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正常组PLT及MPV、PDW、PCT与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无显著差异(P〉0.05);计数血小板增多组的PLT、MPV、PDW、PCT四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计数血小板减少组的PLT、MPV和PDW有显著差异(PLT,P〈0.05;MPV和PDW,P〈0.01),计数PCT两仪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迈瑞BC-30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异常者,应用Sysmex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对其结果进行复核及校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前后献血者血液成分的变化,观察捐献血小板对机体造成的影响。方法取60例献血小板者采集前后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单采前后献血者PLT分别为(267.63±63.01)×10^9/L和(191.88±42.41)×10^9/L,单采后较单采前降低了17%~35%;RBC、HGB、HCT、WBC、MPV和PDW单采后均不同程度略有上升(P〉0.05)。结论机采后血小板数目有所下降,但不影响其功能;其他血液学指标未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