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与针刺配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血流速度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配合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颈椎牵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和治疗机理。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牵组和药物颈牵组,治疗15天。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变化。结果:(1)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针刺颈牵组治疗后椎动脉(VA)内径增大和最大血流速度(MAX)增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配合颈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使用中医针刺治疗,研究组50例使用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96.00%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肩颈痛评分(3.82±0.19)分、眩晕评分(12.11±1.26)分及头痛评分(1.80±0.17)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80.24±16.91)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可缓解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根据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普勒超声学中椎动脉血流速度以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多普勒超声学中椎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基于盛氏六脉诊疗技术进行针刺治疗是一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FS-CSA评分均无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FS-CS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田 《光明中医》2021,36(2):269-271
目的探讨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针刺组和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活血通络药物、领枕牵引疗法等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增加针刺治疗,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增加激痛点推拿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颈性眩晕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激痛点推拿组治疗后椎动脉血管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颈性眩晕与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上联合激痛点推拿,可进一步提升颈性眩晕改善效果,并可促进椎动脉血管狭窄和血流速度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疗效、症状评分、单一症状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构成(Z=2.594)、痊愈率(x2=5.96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8,P>0.05);②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t治疗组=8.680,t对照组=8.266,P均<0.01),其中治疗组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39<0.05).③单一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眩晕、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98、2.984,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值比较各组疗前、疗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用推拿治疗明显提高,且对缓解患者主症眩晕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寰枢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索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因素及寰枢椎矫正疗效的作用途径。方法:4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寰枢椎矫正手法,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一次,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应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价患者主观症状和功能的改善情况,对比组内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TCD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寰枢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丛安南  孙谊 《光明中医》2023,(12):2352-2354
目的 观察项七针配合升降穴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荣成市中医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运用项七针配合升降穴刺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穴位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差值经2个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经TCD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项七针配合升降穴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风池、后溪配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供异常的影响。方法对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取风池、后溪穴配合颈夹脊穴,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1周后再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者眩晕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BA)血流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Vs)、平均峰流(Vm)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过治疗后,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后溪配合颈夹脊穴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李智 《河北中医》2004,26(2):124-125
目的 探讨“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将 1 0 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 2组 ,针刺推拿组 5 0例采用“小醒脑”针法配合推拿治疗 ,对照组 5 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2组均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 ,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  2组均能改善患者椎动脉 (VA)、基底动脉 (BA)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 (VP)、平均血流速度 (VM) ,其中针刺推拿组改善较为明显 (P <0 .0 5 ) ;并且针刺推拿组临床总有效率 ( 1 0 0 % )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 80 % ,P <0 .0 5 )。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能够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血流速度及血流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刃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9%,对照组为6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36名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均采用扩血管药物、颈椎牵引,治疗组加百会穴压灸,两组均治疗Ⅰ疗程.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的ESCV评分、推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压灸百会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颈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颈椎失稳等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明显,差异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半年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颈椎失稳情况(包括颈椎曲度变直、颈椎曲度反向、颈椎旋转移位)比较,除颈椎旋转移位外,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配合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即时效应。方法:选择本院就诊及招募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运用手法治疗,对照组(54例)行电针治疗。第1疗程中每次手法操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眩晕及颈痛症状分别进行VAS即时评分,共3次;2个疗程后则行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测定。结果:组间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上疗效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法组在即时改善CSA颈痛症状,连续3次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症状即时改善方面,仅第1次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对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有一定即时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杜氏骨伤科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选用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敏使朗治疗。共计治疗2疗程(2周),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SCV)、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为9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m均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氏牵旋手法配合内热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ASCS评分为(66.3±7.8)分,高于对照组的(42.7±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全部运用针刺"落零五"穴,同时配合龙氏正骨手法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天柱、颈夹脊、大椎等穴进行治疗.以上2组均每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痛综合评定和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的详细记录.结果:①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无1例脱落.②治疗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8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疗效好(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和PPI均降低(P均<0.01);治疗组治疗前后PRI和VAS差值较对照组的值大(P均<0.05).④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治疗后,无特殊不适.结论:针刺落零五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能够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项痛等症状,从而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定位旋转手法和丹参川芎穴位注射法连续治疗2周。记录患者的有效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椎动脉血流状态。结果: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颈性眩晕症状以及功能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A患者LVA,RVA,BA的V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旋转手法联合丹参川芎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更好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增快椎动脉血流,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