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用孕三烯胶囊治疗,中医组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总有效率中医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性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型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性激素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口服当归四逆汤加减,对照组38例口服孕三烯酮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口服当归四逆汤加减)与对照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为76.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缓解率分别为83.33%、80.00%,对照组分别为40.00%、46.15%,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证临床选择中医温肾消癥汤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温肾消癥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两组治疗后各项激素水平及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对比.结果:两组FSH、LH...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并在停药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 28%(33/35),对照组为77. 14%(2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痛经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的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存质量和疗效评价。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中医妇科诊治的120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胶囊,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自拟口服汤剂,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半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专用生存质量评价量表(EHP-5)]。结果 (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的EHP-5量表中11个条目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活血止痛熏洗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的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用活血止痛熏洗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活血止痛熏洗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寒凝血瘀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孕三烯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5%,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咸寒软坚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当归四逆汤加减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为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阳虚血瘀证患者,9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5月期间,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则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下肢动脉血管内径以及下肢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下肢血流速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CD62p与VEGF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方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阳虚血瘀证的疗效显著,其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和下肢血流状态的改善,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益肾调经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 33%(28/30),对照组为83. 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或P 0. 05)。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在改善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等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42例,另22例因不孕或者盆腔良性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组化检测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情况。结果2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患者87例(36.0%),痰湿瘀阻型36例(14.9%),寒凝血瘀型33例(13.6%),热郁血瘀型24例(9.9%),肾虚血瘀型43例(17.8%),气虚血瘀型19例(7.8%)。ELISA检测结果显示,气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组、肾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组织IGF-Ⅰ阳性表达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型组IGF-Ⅰ阳性表达率高于痰湿瘀阻组、热郁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在9~12评分(+++)项中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型中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以及寒凝血瘀型与IGF-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在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麦肯基疗法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味及针刺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及麦肯基疗法在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均有效,但当归四逆汤加味配合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优于单纯麦肯基疗法,能明显改善血虚寒凝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温经消痛饮联合达那唑治疗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探讨。方法将86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达那唑,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温经消痛饮内服,连续用药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盆腔相关性疼痛进行评定,通过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变化,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细胞间黏附相关因子-1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0. 7%,与对照组72. 1%相比显著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痛经、排便痛、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等盆腔相关性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患者子宫体积(120. 57±10. 33) cm~3较对照组(132. 71±17. 20) cm~3显著减小(P 0. 05);血清中NGF、ICAM-1、PGF2α、PG E_2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结论自拟温经消痛饮联合达那唑可减轻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盆腔相关性疼痛,促进子宫体的恢复,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降低血清中NGF、ICAM-1、PGF2α、PGE_2水平而减少神经因子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以发挥镇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临床证候辨证标准研究的方法。方法: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Excel软件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Bayes判别分析研究本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将有显著贡献的证候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式,SAS9.1.3软件和SPSS11.5软件做最后的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经判别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症主要有寒凝血瘀、痰湿瘀阻、气滞血瘀、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六个中医证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判别函数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能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具有中医"寒凝血瘀"表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并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手术加冰水浸泡法制备大鼠模型。将SD雌性大鼠的子宫内膜片段移植于大鼠腹壁内侧面;对照组只作腹壁切开术,而不作内膜移植。分别于造模后4周、6周、8周各随机取9只,观察大鼠中医临床表征、移植内膜外观,取异位内膜行病理学观察,腹主动脉取血,分别行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移植物大体呈小囊状,色白透明或暗红,显微镜下小囊具有子宫内膜的基本组织结构,模型动物具有中医"寒凝血瘀"的临床症状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改变。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模型成功率高,对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秋丽 《新中医》2016,48(4):119-12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72例为对照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类型中以阳虚质、血瘀质占比最多,分别为17.5%、38.3%;对照组以平和质居多。2组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体质阳虚质、血瘀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存在体质偏颇,其发生与血瘀质、阳虚质存在密切的关系,为危险体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四逆三核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肝郁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以期为子宫内膜息肉提供新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肝郁血瘀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四逆三核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15 mm以内的子宫内膜息肉,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15 mm的子宫内膜息肉,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月经评分均未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情绪评分明显改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逆三核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15 mm以内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同时可改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消癥汤源头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以治疗前后在位内膜CD146表达水平及新生血管数目(MVD)为主要观察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区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消癥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调经促孕丸及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在位子宫内膜CD146表达水平及新生血管数目。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包块大小、外周血血清CA125、在位子宫内膜CD146表达阳性率、在位子宫内膜MVD数目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消癥汤源头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特性,降低患者在位内膜细胞自身所具备的侵袭、黏附能力及进一步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从而遏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形成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分别观察43例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CA125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用统计学方法综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1.40%,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