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桔泉,著名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中医药学的研究、教育和临床。叶桔泉首先提出"方证学"概念,认为"方证学"是仲景学说的核心,"方剂辨证"是执简驭繁的有效方法;他主张通过反复实践,总结主证主方,将方证关系相对稳定地固定下来;他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他还主张扩大诊查手段,腹部诊察与方剂运用相互参考;同时提倡精简处方,并进行定型方剂及小剂量用方的疗效观察,留下了许多经方验案。叶桔泉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中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近现代经方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杨永超  王鹰 《世界中医药》2012,7(5):440-442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历代医家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整理和发挥,方剂数量在不断增长。任何事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动态变化,兴衰增减也必然体现在中医方剂发展变化过程中。通过普查、筛选、合并、挖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浩如烟海的古今方剂中筛选出既能有效记忆,又切合临床需要的中医临床基本方剂,从前人多做加法到客观合理的减法,并结合临床和实验有所创新是中医临床方剂筛选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任何一首方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临床辨证论治的过程中,辨证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治法针对病机而产生,而方剂必须相应地体现治法。治法是  相似文献   

4.
裴正学教授不仅在医学理论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临床上,勤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用药心得。1承上启下方剂是中医学术之核心先生谓方剂是中医学术之核心,它上贯理法,下系药物,位居中医临床之前哨;而经方系中医学术之瑰宝,方剂组成简炼,临床疗效确切,由此升华而出的理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剂物质基础现代研究的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开展方剂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总结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对中医方剂现代化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贾煜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81-983
戴裕光教授对中医有独到的感悟,在中医内科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厚的临证经验。他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入门和提高必读的经典,这部经典阐述了中医的核心思想,阐述了中医临床思维中应该坚持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他认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是中医临床的有效模版,方剂汤头是中医最基本的基本功,学习医案是提高中医临床技能的捷径。他对于中医临证中如何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如何兼顾主证和兼证、如何从细微点滴处发现辨证的关键等方面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而拟定的治疗处方。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组方配伍是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方剂作用机理研究,不但可以证明方剂配伍原则的合理性,而且还将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组合和临床更好的运用方剂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谷旭放 《光明中医》2010,25(9):1745-1747
<正>中药方剂是中医药理论的具体体现,方剂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的关键所在,是中医药学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研究的契合点,中药复方研究要保持特色,建立中药方法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现代中医药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学科前沿的交叉融合和一体化,中医方剂的整体性认识和现代复杂性研究的有机结合将为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中医方剂蕴含了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的临床体现。准确恰当的方剂名称翻译,有利于读者领悟其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实践。从中医方剂名称命名方法的角度探讨中医方剂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传递中医方剂的立意,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 方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应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体系中,方剂还起着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作用。因此,方剂的药理学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常用方剂因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经受了长期实践的考验而成为中医随证化裁加减的最基本处方,故对这些传统名方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兹将近五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方剂配伍理论历史发展与研究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阶  衷敬柏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1,42(8):497-500
中医方剂据有关记载达10余万首,临床有效并被广泛应用的也有数百首。这些有效方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阐释和发展方剂配伍理论,指导创新复方中药的研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使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是中医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拟通过对方剂配伍理论的发展历史、方剂配伍理论现状的考察来探讨方剂配伍理论研究的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肾活络方治疗小儿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小儿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中医方剂组(8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方剂组患儿则采用补肾活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总治疗时间及随访1年发作次数等。结果:对照组和中医方剂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75%,97.50%,中医方剂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方剂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中医方剂组患儿随访1年发作(2.74±0.41)次显著低于对照组(8.15±1.30)次(P0.05)。结论:补肾活络方治疗小儿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并有助于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方剂组成不是药物堆砌,也不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基础上,按照一定组织原则,选择适当药物组合。构成方剂的药物组分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它概括了方剂的结构和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方剂学是系统性知识体系,配伍规律是其灵魂,借助数学方法对内在规律和方剂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中医发展和规范化及指导临床应用及中医现代化进程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医方剂各药物间存在量效关系、药效关系、证效关系、候效关系等;遵循阴阳五行学说,不同病症对应不同方剂,也可相同方剂,每个方剂都符合某一相同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的组方规律。 方法: 筛选《普济方》和《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结果: 对筛选的94首治疗帕金森病的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9个。 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了治疗帕金森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实现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4个重要环节之一。方剂又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抓住中医方剂这一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呢?1 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研究配伍目的是揭示方剂配伍的规律首先我们认为,方剂不完全等同于复方。方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在辨证的前提下,针对病机的关  相似文献   

16.
方剂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辨证,也称汤方辨证。其源于《伤寒论》,是一种高层次的辨证方法,与其他辨证方法比较起来,方剂辨证更加简捷,更少教条,更多灵活,实用性更强。由于方剂辨证大多是选择针对性强,久经考验,力专效宏的历代名方,故方剂辨证所产生的疗效必定高于其他辨证方法;方剂辨证侧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说证的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因此比较客观,再结合方证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中医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临床上运用方剂辨证时,要善于抓主症,同时应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及方剂教材上所选历代名方的药物组成、剂量大小、各药之间的配伍比例、方剂的加减进退,都要烂熟于胸,这就要求必须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  相似文献   

17.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的科学性和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科学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方剂的效应评价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如何解决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进而发现与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作用机制的方法学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生物标记物"研究有机结合,建立血清中外源性中药成分与内源性标记物群2组变量相关(plotting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arker metabolites and serum constituents,PCMS)分析方法,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及方证相应关系,揭示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的应用研究策略;该策略的实施将促进方剂向化学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为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带来方法学创新,有助推动中医方-证相关研究,揭示生命本质并为人类健康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老临床遣方用药基本不离伤寒方,他对中医临床应用经方颇有心得。他认为经方是后人推崇的经典方,是中医方剂的鼻祖。所以临床上应用经方要遵从《伤寒论》的本旨。要了解经方的变通,要注意经方与时方的合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痹证方剂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痹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 筛选出94个具有痹证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5个,核心组合40 个,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 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0.
栀子为药食两用的物品,不仅在中医临床中经常使用,在食品与保健食品中也应用广泛。《中医方剂大辞典》是中医方剂的集大成者,为方剂与中药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该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栀子方剂组方规律,为栀子的临床应用及深度研发提供参考。应用TCMISS将含栀子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该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含栀子方剂中的常用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共纳入方剂3 523首,涉及中药1 725味,设支持度352(10%)、置信度90%,共得到在含栀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57对,核心组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主治疾病18种。其中,栀子常与清热解毒、祛风解表、活血行气、活血化瘀之品联用,主以黄疸、伤寒、头痛等为治疗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