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母趾位于足最远端,其损伤较为常见,损伤后的软组织缺损和趾骨外露的修复比较困难,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常以邻趾皮瓣、第一跖背动脉岛状皮瓣、或带足背动脉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6],但上述几种皮瓣都存在操作复杂、牺牲主要血管等缺点。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12月,应用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超长皮瓣修复足"母趾软组织缺损1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足母)趾背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与形状,设计以(足母)趾背动脉为血管蒂的(足母)趾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10指.(足母)趾背皮瓣切取最大面积为3.5 cm×2.5 cm.结果 8例10指游离移植的(足母)趾背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6个月,移植的(足母)趾背皮瓣颜色与手指相同,皮瓣薄,不臃肿,质地与手指相近,指纹生长良好,皮肤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8 mm.供足功能无影响.结论 (足母)趾背皮瓣是修复手指较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具有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成活率高、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厨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优缺点。方法 对2例外伤致拇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应用足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厨趾软组织消灭创面,分析该皮瓣的可行性、实用性。结果:2例拇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后应用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均获成功。结论 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厨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8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以逆行足背动脉为蒂的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采用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I期愈合.l例术中因皮支被损伤改行趾短伸肌肌皮瓣,1例出现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1例在术中发现皮瓣无供血,放弃该方案.术后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5例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色泽基本正常,外观无明显臃肿.2例皮瓣坏死区局部疤痕增生,皮瓣质地、色泽接近正常.结论 逆行足背动脉蒂跗外侧动脉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血管蒂长,皮瓣不臃肿,是修复足远端骨肌腱外露创面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足母)趾深部组织缺损修复是临床一大难题,既往多以缩短足趾为代价修复创面或通过交腿皮瓣修复.我们自1994年以来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母)趾组织缺损8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该皮瓣修复。其中,9例急诊一期手术,6例二期手术治疗,均保留伤足的跖趾关节。皮瓣切取面积为6cm×8cm~12cm×18cm。该岛状皮瓣以足底深支为蒂,并包含趾短伸肌、足背动脉及其分支跗外侧动脉和弓状动脉。术中将足背皮神经与趾神经缝合。皮瓣供区应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二期手术患者中4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一期手术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功能,而且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不妨碍行走。结论:在保留跖趾关节同时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伤足功能。皮瓣切取面积较传统更大。该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手术方式,特别是急诊一期手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足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蒂部加强含外踝上血管降支、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双重血供的逆行外踝上降支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足背皮肤缺损12例,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6 cm×6 cm。皮瓣远端可达跖趾关节平面。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耐磨,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提高了皮瓣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有可供吻合的神经,是修复前足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修复足前部并发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设计并采用以足底深支血管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双叶皮瓣,转移覆盖分别位于足远端第一、第五趾基部皮肤缺损.结果3例手术顺利,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实践证明,足背逆行岛状双叶皮瓣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修复足前部并发两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设计并采用以足底深支血管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双叶皮瓣,转移覆盖分别位于足远端第一、第五趾基部皮肤缺损。结果3例手术顺利,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实践证明,足背逆行岛状双叶皮瓣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斌  刘武  胡竞文  蒙延雄 《微创医学》2013,8(4):427-428
目的探讨应用带筋膜蒂足背或内侧逆行皮瓣移植修复足拇趾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32例足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拇趾甲床严重损伤18例,合并骨折24例,拇趾末节毁损12例,近节毁损8例,并发感染5例;受伤时间:半小时至1个月。其中20例运用足背逆行筋膜皮瓣,12例运用足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趾区软组织缺损。手术要求皮瓣供区无外伤,拇趾创面清创要彻底,并发骨折要予克氏针固定,甲床损伤严重予切除,并要切除甲根部。结果皮瓣全部存活,供区植皮2周后均成活,并发骨折内固定6周拔除克氏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色泽、厚度均良好,外观不臃肿、不影响穿鞋,基本恢复正常行走,无明显跛行。结论带筋膜蒂足背或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且不损伤足部主要血管的优点,是修复足拇趾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2例足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19例直接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蒂,3例带T型腓动脉主干,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22例术后半个月拆线,植皮皮片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3~24个月,足部皮瓣外观满意,无臃肿,弹性良好。结论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背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前足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利用3种皮瓣5种方法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38例,交腿皮瓣修复4例;足背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2例;对侧足背动脉游离皮瓣修复6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12例,股前内侧皮瓣6例,皮瓣最大面积12cm×15cm。结果皮瓣无1例坏死,1例残端部分组织坏死行扩创后愈合,皮瓣臃肿行后期皮瓣削薄整形8例。平均随访10~36个月,皮瓣外形满意率达96%,足无痛负重行走满意率达98%,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比较困难,根据伤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3.
足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以足背动脉为蒂的足背皮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以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抽线,根据受区创面范围大小,设计足曳皮瓣。结果.:临床应用5例,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可达8cm*6.5cm,经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足背动脉是足背皮瓣的可靠血管蒂,足背皮瓣具有薄而柔软,色泽与受区相近,血供丰富等特点,是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11年8月对13例中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在小腿内侧区沿大隐静脉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面积5cm ×9 cm~8 cm×18 cm.结果术后13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2例皮瓣边缘有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创面均1期愈合,经2-1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耐磨,质地、弹性良好.结论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交腿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具有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皮瓣切取范围大、隐蔽等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临床设计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逆行移植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 2 0例。结果 :1足底内侧皮瓣有足背动脉内侧分支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及深支内侧支多个供血来源。足背动脉与足底内侧动脉经足底深支相互吻合 ;跖背动脉与跖底动脉、足背动脉弓足底弓之间有丰富的穿支相互吻合 ,且动脉与吻合支均有静脉伴行。 2临床应用 2 0例皮瓣 ,1 9例成活 ,效果满意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逆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简便、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求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安全简便的方法。方法 设计含跟外侧血管、小隐静脉、足背外侧皮神经的带皮蒂足外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 8例。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4~ 10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功能满意。结论 带皮蒂足外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足前部皮肤缺损修复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瑞鉴 《医学综述》2009,15(2):237-239
前足损伤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和重建较为困难。传统带蒂皮瓣,因并发症多,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游离皮瓣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在临床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相继出现,包括:①足背区皮瓣;②踝上区皮瓣;③足底区皮瓣;④足内侧区皮瓣。所以,正确选择治疗方案,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通过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拇指缺损的在临床治疗应用的效果,寻找治疗足拇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足背动脉走行为轴线,以足底深支为蒂,设计皮瓣修复足拇指缺损26例。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到3年,功能、外观、感觉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拇指缺损操作简便、解剖恒定、外观及功能恢复理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第2足趾组织瓣联合(足母)趾腓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0年始,临床应用21例,其中(足母)趾腓侧皮瓣镶嵌于第2足趾跖侧2例、修复3度以上拇指缺损7例、第2趾末节带中、近节皮瓣联合(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食指皮肤脱套伤2例、第2足趾再造手指联合(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虎口、邻指或附近皮肤缺损10例.结果 20例再造指和皮瓣均成活,1例为小儿拇指再造,其足趾成活良好而(足母)趾腓侧皮瓣坏死,经二期植皮后治愈.经6~14个月随访,再造指、皮瓣外观良好,17例再造指伸、屈、抓、捏功能满意,4例轻度活动受限;(足母)趾腓侧皮瓣耐磨无臃肿.移植组织两点辨别觉8~12mm.结论 第2足趾联合(足母)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复合性手创伤,只吻合一套血管系统,手术简便、实用,为再造手指并同时修复局部皮肤缺损提供了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修复足跟部、手背部和虎口区软组织缺损提供质地优良的供区。方法:选择1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新鲜足标本,20侧防腐固定的下肢标本,对其跗外侧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和类型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跗外侧动脉在行程过程中,发出筋膜皮支、足母短伸肌支、趾短伸肌支、趾短伸肌肌皮支、骰骨支和跗外侧动脉终支。结论:设计以跗外侧动脉为蒂的足外侧皮瓣,可游离移植或带蒂转位移植修复手部或足跟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