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创伤为神经外科常见病,其残伤率和病死率占全身各部位损伤的首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手术救治及去骨瓣减压是缓解颅内高压及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方法。但术后脑积水、脑膨出在此类患者中较常发生,且对患者的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有明显影响。既往的治疗方法是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 peritonealshunt,VPS)^[1],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联合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患者40例,其中同期行颅骨修补术+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同时处理脑软化灶21例(A组);分期手术(先行VPS,后行颅骨修补术),未行脑软化灶切除19例(B组)。结果 A组反应迟钝、语言障碍、大小便障碍、肢体偏瘫在术后2~15 d有明显好转20例(95.2%),无效1例;B组临床症状在术后平均8个月明显好转10例(52.6%),无效9例;两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及脑软化灶形成的患者尽可能同期早期手术治疗,对伴有癫痫的病例有必要行脑软化灶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修补术联合VPS手术治疗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早期修补术联合VPS(脑室-腹腔分流术),且均于去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完成,对照组患者先行VPS手术,并于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对手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发症情况和1a的随访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接受治疗的不良反应记录分析发现:发生过度分流和硬膜下积液的患者共11例(22.00%),脑内血肿和感染反应的患者相对较少,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比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例残疾,1例植物状态,对照组8例残疾,5例植物状态。结论早期修补术联合VPS手术对于严重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均较少,手术长期疗效好,建议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4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资料。19例进行颅骨成形术,脑积水未做处理;10例先行颅骨成形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同期行颅骨成形+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1、6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好转20例,稳定14例。只行颅骨成形术19例复查头颅CT示脑积水稳定,无脑积水相关症状。结论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部分病人的脑积水不需进一步处理,部分病人可根据病情同期或分期行颅骨成形+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晚期(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1~4个月)行颅骨修补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9—2013年救治脑出血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并同侧硬膜下积液15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再行颅骨缺损修补,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54~72岁,平均63岁;均为高血压脑出血行去大骨瓣术后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患者硬膜下积液均位于去骨瓣减压同侧,经多次复查呈进展状态。脑积水多为慢性交通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2个月内)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同期组28例(早期进行一次性手术,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缺损修补术),分期组20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术术后1~3个月再以相同方法进行颅骨缺损修补)。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分期组比较,同期组病例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减少,皮下积液发生率下降。结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后2个月内)采用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病例,手术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30例,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早期组)15例,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组(常规组)15例。结果颅骨修补术后6个月,两组的GOS、KP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颅骨修补术后1年,早期颅骨修补组患者GOS、KPS评分较常规颅骨修补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和颅骨修补术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病人60例。按随机的原则,28例行一期VPS和颅骨修补术治疗,32例行分期手术治疗,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①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并发症:一期组分流过度、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4/28)和7.14%(2/28),分期组分别为40.62%(13/32)和43.75%(14/32),两组相较均相差显著(P〈0.05);分流感染及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期手术能显著降低分流术后分流过度及颅骨修补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发生率,是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一次性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同期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本组手术时机均在伤后96d以内。结果术后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30例(88.2%);无明显变化4例。术后并发分流管梗阻1例,颅内感染2例。恢复良好18例(52.9%,18,34),中残8例(23.5%,8/34),重残或植物生存8例(23.5%,8,34),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或同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少,且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颅脑外伤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并发症、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手术在外伤后2~6个月内进行。全组病例颅骨塑性满意,术后无感染、分流管堵塞、过度分流等并发症。术后意识、精神症状、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时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缺损修补术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大骨瓣组)的远期疗效,与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的42例病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大骨瓣组随访期内死亡21例,发生长期昏迷31例,慢性脑积水142例,脑穿通畸形43例,硬膜下积液145例,迟发性癫痫58例,颅脑损伤后综合征55例。对照组死亡10例,发生长期昏迷4例.慢性脑积水20例,脑穿通畸形7例,硬膜下积液30例,迟发性癫痫15例,颅脑损伤后综合征18例。大骨瓣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长期昏迷、慢性脑积水、脑穿通畸形和颅脑损伤后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远期病死率较低:早期昏迷发生率虽有所增加.但复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脑积水、脑穿通畸形发生率增加.但通过采取积极治疗,如早期颅骨成形、脑脊液分流术等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因而远期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05—2013-09于我院治疗的5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对照组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观察并记录2组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神经系统评分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游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良好率(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P=0.004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2/29),对照组为35.72%(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同期和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与颅骨成形术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9例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同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47例(同期组),分期行VPS和颅骨成形术32例(VPS后间隔至少3个月进行颅骨成形术;分期组)。术前、术后7 d采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价认知功能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GCS评分、GOS评分评定病人意识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7 d,两组FIM评分、NC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同期组明显高于分期组(P<0.05)。术后半年内,同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6/47)明显低于分期组(31.25%,10/32;P<0.05)。术后3个月,同期组GCS评分[(12.02±2.87)分]明显高于分期组[(10.09±1.81)分;P<0.05),但是GOS评分[(4.24±0.75)分]与分期组[(3.97±0.70)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同期和分期行VPS与颅骨成形术,均可有效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预后,而同期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期腰大池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同期腰大池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治疗13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评价此联合手术方式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交通性脑积水的优势。结果本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术后未出现颅内出血、感染等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只有1例患者出现分流管阀门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7.7%。结论同期腰大池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交通性脑积水更安全、简便,能明显降低颅内出血及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出院后随访9个月,104例中,发生脑积水24例(23.08%),未发生脑积水80例(76.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入院时GCS评分3~5分、骨窗面积≥120 cm2、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却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高龄、脑室出血、昏迷、硬膜下血肿、骨窗面积、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未行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临床应给予相应措施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4~2010共收治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患者14例,先行Ommaya储液囊植入引流硬膜下积液,必要时对头部骨窗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和腰椎穿刺引流,待硬膜下积液消失后观察1~2周无复发时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术后随访0.5~1年,无硬膜下积液复发、无积液演变成血肿等。患者脑积水症状均逐渐稳定,复查头颅CT示脑室缩小或接近正常,中线结构居中。结论 Ommaya囊植入治疗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合并去骨瓣减压对侧硬膜下积液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改良组(50例,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和对照组(48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结果两组术后1d和术后1周头部CT示鞍上池、环池受压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8.0%,24/50)明显低于对照组(70.8%,34/48;P〈0.05)。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改良组:良好8例、中残12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8例和死亡12例;对照组:良好8例、中残5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6例和死亡21例。改良组死亡率(24.0%,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43.8%,21/48;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通过逐步、缓慢、彻底降低颅内压,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合并天幕裂孔疝形成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该类患者11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及天幕裂孔切开术;对照组55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不行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治疗组脑积水、术后脑梗塞、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幕裂孔切开术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裂孔疝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ticbraini.jury,sTBI)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经常遇到的问题,其致死率、致残率较高。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对15例sTBI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同期行塑形钛网颅骨修补和脑室一腹腔(V—P)分流术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