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对地方病大骨节病患者关节游离体摘除手术的经验和术后效果。方法:在局麻和硬外麻醉下对404例患者四肢关节不同部位的游离体采取手术摘除。结果: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医疗意外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体摘除不但能解除患者的长期痛苦,又能恢复关节功能和生活劳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膝关节游离体手术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手术诊断和治疗膝关节游离体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共42例患者,全部行关节镜手术证实游离体的存在并全部取出,部分患者同时行软骨清创、半月板修整、骨赘咬除、滑膜切除等处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时间0.5~3年,优良率为90.48%;无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关节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游离体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晓萍 《吉林医学》2013,(33):7076-7076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3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术后疼痛,2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欠佳,21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使关节功能恢复到良好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诊断与治疗。方法就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做出临床诊断。7例行关节内游离体摘除和滑膜部分切除术,1例关节镜下游离摘除术。结果8例平均随访3.5年,除1例术后1年复发再次手术外,余7例未见复发。最终8例均治愈,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滑膜软骨瘤病诱因为外伤,膝关节多见。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关节内多枚游离体,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关节镜治疗,能以最小的损伤,取得最佳的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5.
葛栋云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2):152-152,15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系统功能训练对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针对96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制定系统术前、术后功能锻炼。结果:9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随访1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系统地术前、术后功能训练能促进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利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中的诊断要点、治疗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本组54例,共59个关节,其中膝关节53个,髋关节6个;年龄16~65岁,平均42.5岁。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游离体取出和病变滑膜切除术,并对其他病变进行处理。结果49例55个关节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35.6个月,患者术前交锁、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仅两例复发(3.6%),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进行游离体摘除和病变滑膜清理术是治疗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良好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雷菊 《吉林医学》2012,33(23):5101-5102
目的:探讨无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无痛管理前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无痛管理后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评分、关节活动范围、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无痛管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实行无痛管理后,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关节活动范围较快恢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能进行预期的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结论:对骨伤科患者实施全程、系统的、动态的疼痛评估及疼痛管理,使患者能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时明华  张巍  戴春群 《中外医疗》2010,29(6):106-106
目的探讨食指缺损再造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同一血管蒂的游离踇甲瓣及第二趾趾骨加毁损指体关节修复再造食指1例。结果手术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再造指体获得满意外形和良好功能,供足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食指缺损全形再造能够一次性满意恢复再造指体外形和功能,供区创面修复也能获得满意的外形和有效愈合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血止痛方联合膝关节清理术对气滞血瘀型轻中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掷币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膝关节清理术,观察组46例加用我院自拟活血止痛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方联合关节清理术既有效清理关节关节骨赘、游离体及炎性增生组织,减少关节磨损,又能通过中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改善患者关节水肿、疼痛等症状,从而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段骏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5):400-401
目的探讨髌骨软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例损伤所致单纯髌骨软骨骨折患者行切开探查手术,摘除游离体2例,DG线U型髌前内固定治疗7例。术后辅以膝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后负重行走。结果随访3~48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恢复达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手术治疗髌骨软骨骨折,安全,方法易掌握,能有效减少膝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手术是在手术室内使用内窥镜深入关节腔内进行诊断和某些治疗的一种新技术。膝关节镜自1918年运用于临床后,经前人不断努力,目前膝关节镜检查及治疗已成为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检查及治疗的手段。它具有诊断率高,创伤小,可重复,关节功能影响小、恢复快,某些疾病可同时进行治疗减少患者疼痛等优点。我院于2003年3~11月用该技术共诊治107例患者,辅以系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适应证主要为:膝关节诊断性检查手术,确定关节内(半月板、滑膜、韧带及软骨面)损伤部位及程度,确定关节异物或游离体;关节腔冲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感染等);关节内手术(修整或切除半月板、游离体摘除、滑膜刨削、骨性关节炎的关节清理、结核病灶清除切除、取活检及粘连松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双极电凝镊与传统的剥离法实施扁桃体摘除的手术效果,探讨双极电凝镊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扁桃体手术摘除的患者100例,前瞻性地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恢复时间。结果:用双极电凝镊行扁桃体摘除与普通法扁桃体摘除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轻。结论:采用双极电凝镊扁桃体摘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剥离法扁桃体摘除,两方法术后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13.
白琳  董春梅  于洪 《包头医学》2004,28(2):38-39
目的: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正确及时有效的护理,可预防和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关节功能恢复加快.方法:对25例患者施行外固架术后护理观察其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只有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轻度肺炎,其余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长期牵引明显增快.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有效的护理,可使关节功能恢复加快,能有效的预防和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术后运动的方法及适应性锻炼;术后预防感染、血栓的形成,科学的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共21例患者,1例术后1个月伤口愈合不良。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保留与清除断裂前交叉韧带(ACL)残端重建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的ACL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清除残端重建ACL,观察组35例采用保留残端重建ACL,比较2组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7个月。2组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保留与清除残端重建ACL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恢复关节稳定性;但保留残端手术更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方法:对4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指导和康复指导。结果:通过我们对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术前术后进行了精心护理,使病人手术后都取得满意的效果,病人均在术后3周出院,出院后随访关节功能,屈膝屈髋均大于等于90度,能完成日常生活照顾自己。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全程、全方位护理对于最大限度恢复病人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丁红美 《安徽医学》2010,31(5):489-49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进行阶段性、个体化和全面的康复训练。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阶段性康复训练能加快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术前护理干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Hss评价优良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2.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ROM评分105±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护理干预能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我科1例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屈曲畸形患者实施人工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前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及手术指征,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康复训练。结果:本例患者术后左膝关节曲屈范围0~115°,右膝关节屈曲范围2~110°,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效果显著。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后配合有效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能保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作用,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宋秀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09-20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后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实施身心整体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